全球社區網

12月04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新加坡 全球慈青營後補充資糧 重新再出發

全球慈青營後補充資糧 重新再出發

E-mail 列印
「Be the light,撥開烏雲告別陰霾,陽傘為你撐開,告別迷茫的時代。」這首充滿朝氣的歌曲〈The Light〉,正是2023年海外慈青幹部營的營歌,歌曲透露出疫後首次參與海外慈青幹部營,青年想 要打破桎梏、重新出發的期許。

2023年的「海外慈青幹部精進研習營暨全球慈青年會」,第一次在臺灣彰化靜思堂舉行,這次新加坡更有五十二位慈青、學長姊與校輔爸爸媽媽參與。2024年1月20日,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簡稱「慈青」)在新加坡靜思堂舉辦「慈青回臺臺分享會」,交流去年底(2023年)參與營隊的收穫和法喜。

◎我為什麼要留在慈青

剛畢業的慈青陳彥頤坦言,起初只是抱著結交朋友的想法參與營隊,此前因課業和工作忙碌,已有一段時間未參加慈青活動。營隊期間,她結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隊友,大家一起在深夜談心,一起晨起聆聽證嚴上人開示,一同經歷高強度的課堂講座。

團隊的友愛,以及志工們在起居飲食上無微不至的照顧,這些都讓她感受到家的溫暖,並決定更積極投入慈濟活動。

身為一名鋼琴老師,陳彥頤週末都需要教課,但她回到新加坡後跟老闆商量,希望騰出週末其中一天參與慈濟活動。她說:「如果不是現在,還要等到什麼時候才做呢?」從行動中足見陳彥頤回歸慈濟大家庭的毅力和決心。

剛加入慈濟十個月,新加坡國立大學慈青李川自詡為「慈濟小白」,並以輕鬆詼諧的語氣分享第一次回臺的所見所聞。雖然營隊和他一開始所想像的清掃街道、社區募捐等戶外勞動截然不同,但營隊所開設的課程非常豐富多元,讓李川對慈濟在全球的善足跡有更多的瞭解。

李川發現,原來慈濟在國際間提供各類不同援助,包括醫療、建設大愛村等,也認識到這些事蹟背後,要靠很多優秀的專業人士去共同成就,他期許在座的慈青,有一天也能成為其中一分子,一起撒播愛種子。

來自馬來西亞的南洋理工大學慈青廖翊杏,從小就參與慈濟親子班、慈少班,來到新加坡上大學,為了讓父母安心,她順理成章加入慈青。廖翊杏分享,第一次參加營隊就被委以小隊輔的重任,要帶領一群不相識的隊友,甚至是比自己更年長的學長姊,讓她一度感到非常有壓力,幸而組員們都非常包容。短短幾天內,大家相處非常愉快,甚至相約將來要一起投入志工活動。

為什麼要留在慈青?從這一次營隊,廖翊杏釐清了自己心中一些疑惑,堅定了要留在慈濟的心志:「我的人生目標是與來自世界不同地方的人有更多連結,而慈濟是一個很好的平臺。」接下來她希望有更多行動,成為更好的人,並把好的影響帶給周圍人。

廖翊杏最後以學長姊的一句激勵語和大家共勉:「不是因為有希望才留下來,是因為留下來才有希望。」

◎滋養慈悲心 飲食上改變

「身為一個新加坡人,氣候暖化似乎是一件遙遠的事情,因為新加坡不受自然災害威脅,最多是能感受到天氣又變熱了。」慈青周佳璿說道。

周佳璿和幾位第一次參與慈青營隊的學員,都對邱國氣學長的氣候暖化與素食分享印象深刻,講座除了從道德倫理的角度鼓勵茹素,也闡述糧食與氣候變暖之間的關係,讓與會慈青意識到日常的飲食選擇,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講座上其中一句「大自然不需要人類,人類才需要自然」,讓周佳璿深受啟發,並開始改變飲食習慣,為環保盡一分力:「從臺灣回來後,發現牛排已經不再吸引我了,反而覺得素食很好吃,而這次選擇吃素是心甘情願的,不是父母所逼。」

課上播放屠宰場的影片,讓李川更意識到,原來他的生命絕大部分時間,吃的都是動物的生命。「我第一次見證到畜牧業的殘忍,這成了我堅持想要茹素的動力,也希望讓更多人知道這件事」。

而從小就茹素的陳彥頤,在瞭解牛奶和雞蛋產出過程中,對動物的傷害後,決定要成為純素者:「我知道這個轉變不容易,但我會從一天一餐開始做起。 」

◎夥伴互相補位 不要害怕承擔

之前參與過營隊的學長姊和慈青,這次成為營隊的工作人員,新加坡慈青主導文書組,透過社交媒體記錄營隊點滴,也有慈青參與課務組,協助策劃營隊課程。

第三次參與營隊的唐明慧,這次到課務組協助,營隊前籌備時間長、磨合多,雖然她覺得自己不擅長做課務,但也發掘其中樂趣:「我大多時候在負責控時,雖然看起來很簡單但是很重要,如果沒有人在控時,課程時間會亂七八糟,體會到原來承擔不是做一件大事,而是不間斷做很多小事。」

今年年底的營隊,新加坡將承擔營隊的協調組和課務組,唐明慧也借此鼓勵在場所有人,不要害怕承擔,即使不擅長,也一定可以找到自己能夠發揮的地方。

同樣第三次參與營隊,但第一次承擔文書組工作人員的蔡文倩,在來到彰化參與營隊之前,因接觸到確診病患,剛到營隊就需要被隔離,計畫好的工作也被打亂。她表示雖然心情不好受,好在有夥伴的力量支持,這次跟她同一屆的學長姊,是已經共事了好幾年的夥伴,這個時候更能見識到這幾年下來所累積的默契。

◎見師一面 得來不易

為了在慈青場次的歲末祝福感恩會,呈現莊嚴道氣的演繹,營隊期間慈青幹部和學員都在不停排練,但是到了歲末祝福當天,證嚴上人因身體抱恙,無法與全球慈青見面。面對空著的上人法座,現場演繹依舊道氣十足,呈現最想要傳達給上人的感動。這一天的經歷,也在幾位分享者的心中,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

對那張空椅子,慈青學姊黃蘊名歷歷在目,更深刻體會到人生無常:「提醒自己,有一天上人的那只手真的放下了,或是法座永遠空了,我們還是要記得上人指的那個方向;只要記得法,上人就在我們身邊。」她也發願要守護自己的心,慈青的心,還有天下眾生的心。

去年(2023年)在臺灣受證典禮上,唐明慧與受證慈青在臺上發願後,有幸到上人法座前向上人頂禮。這一次的歲末祝福中也有同樣的安排,但這次感受已不再一樣。

唐明慧說:「當我向那張空椅子頂禮時,覺得要貼師父的心,要與師父同心願力,因為以後這張空椅子可能真的是常態,是我們要習慣的東西。」以前很輕易能獲得的事情,現在已經不是理所當然,所以更鞭策她要把握因緣。

好在上人身體好轉後,經過輾轉安排和協調,慈青能夠分批到新店靜思堂,向上人告假。

在與上人的溫馨座談,慈青陳彥頤第一次有機會見到上人。她說:「雖然上人年事已高,身體也微恙,但可以感受到她的精神一直與弟子同在。」在那次會面後,她發願要跟隨上人的腳步,加入大愛行列,成為幫助人的人。

李川說,之前都是通過影像看到上人,看起來身體狀況都不錯,但在面對面見到上人後,才發現上人身子沒有想像中的好。

他說:「上人用盡力氣,就為了跟我們說話,其實讓人看了覺得很不忍。上人對於弟子和眾生的愛,讓我對他更加崇敬。希望自己能以上人為榜樣,找到生命中值得為之付出精力與時間的事物。」

分享會尾聲,在慈青總聯絡人唐潔儀的引導下,大家一起把心中的感動和法喜,寫進時光膠囊裡。唐潔儀與眾人共勉:「把從海外營回來的這一念心,銘刻在心,一直守著,就是發心立願。」

圖左 :自詡為「慈濟小白」,李川分享營隊課程啟發他思考「吃的問題」,有了茹素的動力。[攝影者:王家暉]
圖右 :帶著疑惑回臺的慈青廖翊杏,不僅找到了答案,也確認了人生目標。[攝影者:王家暉]

圖左 :對那張空椅子,慈青學姊黃蘊名歷歷在目,深感人生無常,更發願要守護自己的心,慈青的心,還有天下眾生的心。[攝影者:王家暉]
圖右 :不管是否有回臺,校輔爸爸媽媽、學長姊和慈青,把握機會一起交流分享。[攝影者:王家暉]
圖左 :2024年1月20日,慈青齊聚靜思堂,交流去年底(2023年)參與營隊的收穫和感動。[攝影者:王家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