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家境困難 被送孤兒院就學
維卡什是尼連禪河( Niranjan River)旁牧羊女村(Bakraur)的村民,牧羊女村的對岸就是佛陀證道的地方,也是佛教徒最重要的朝聖地之一。維卡什出生不到六個月時,父親因一場意外導致行動不便,因此外婆就將他們一家接回來一起住。
「我親眼目睹,我哥哥和姊夫遭遇了一場意外,這是一場非常可怕的事故。從那時起,我試圖像叔叔或父親一樣,給他我所能給予的東西。」維卡什的小舅舅朱藍(Jhuln Kumar),雖然未能代替大哥給予完整的愛,但還是很疼惜維卡什。
當時的朱藍也不過是十多歲的孩子而已,卻一直努力付出他所能付出的一切,盡所能提供幫助。本就不寬裕的家庭,一家人生活一起,使得經濟更顯困窘。
在維卡什八歲時,正要進入求學的階段,家裡卻無法負擔,但為了他的將來,經家人討論後,決定送他去寄宿學校就讀。學校名稱是悉達多免費兒童教育中心(Siddhar tha Free Childeren Educational Centre),裡頭有一百二十名學生,都是來自貧困的家庭,而因為物資很缺乏,維卡什就會跟同伴一起去乞討。
◎認真求學 盼能闖出一片天
維卡什在悉達多免費兒童教育中心生活了八年,直到他舅舅有能力了,才將他接回家。回到家的維卡什除了在youtube學英文,也因舅舅學的是電腦軟體,所以他也跟舅舅學電腦。
維卡什很努力學習,想為自己和自己的家闖出一片天。那時候他認為自己英語能力已經成熟了,所以就去當導遊,為來佛國的旅客帶路參觀。因為他受過苦,經歷過貧窮,所以每當遊客來到菩提迦耶時,他都會介紹比哈爾邦(Bihar)和牧羊女村(Bakraur),讓旅客瞭解他們生活的困窘。
若維卡什從遊客那裡得到一些小費時,他就將這筆錢捐給有需要的人,因為他知道窮人的感受及他們的生存方式,是非常無奈的。他清楚孩子最需要的是教育,而文具、食物更是學習和生活所必需,所以只要有小費,就會購買這些物品,送到悉達多免費兒童教育中心,給最需要的孩子。
這次慈濟人文真善美記錄團隊,想了解他在悉達多免費兒童教育中心那八年求學的環境,所以大家集資,讓他去採購孩子們需要的筆記本、原子筆和鉛筆,要分享給孩童們。
當一行人抵達時,校長阿娜拉妲(Anuradha Kumari)已在辦公室等候了。維卡什向她說明這次送來的物資時,阿娜拉妲校長表示,這對於那些無力負擔費用的小孩來說非常重要,「在這裡讀書的孩子,都屬於貧困家庭。」
她停頓了一下,看向維卡什說:「他是因為家裡出了問題,才來到這裡的。」維卡什點點頭說:「我在這裡學習的時候,當時家裡處境真的很糟糕。」
,
阿娜拉妲既是校長,也是英文老師,維卡什的英文基礎就是在這裡奠定的。校長看著維卡什說:「他是個很認真的好學生,閱讀能力很強,但是偶爾會調皮一下。」
◎當翻譯志工 灑播善種子
「我是在2023年3月20日認識慈濟的,當時蘇師兄來到我們村,他們正在村裡探訪,那一次我突然遇見了他。」維卡什提到,當新、馬慈濟志工來到印度菩提迦耶,就到低種性的村落訪查;那天團隊來到牧羊女村,也是和馬來西亞雪隆副執行長蘇祈逢第一次的相遇。
「你的英語很好,我們需要會講英語的志工,當溝通的橋樑,你可以來嗎?」
志工團隊進行訪查時,很需要當地會說英語的人當翻譯,好以了解對方的困難與需求。於是蘇祈逢和維卡什互動後,就邀請他能加入志工的行列,維卡什二話不說就答應了。
他當了一個半月的志工,因為家中經濟問題必須工作,所以就去找工作了,當地的青年大部分都需要為家中經濟打拼。為了解決語言問題,後來志工團隊討論,就用「以工代賑」的方式招募。
維卡什也是被招募者之一,因此他7月2日以工作人員的身份,來到慈濟基金會,開始他跟慈善團隊在農村地區和菩提迦耶地區,推廣「竹筒歲月」。
五個多月後,團隊覺得他對翻譯和編輯有一定的程度,就請他將一些書籍放入印地語。剛開始他不知道這樣做有什麼作用,後來經過蘇祈逢和郭糧鳴的解說,知道翻譯和放入印地語字幕,是為讓村民們瞭解證嚴上人的教法和精神。他了解到這意味著自己是播善的種子,因此更努力地完成任務。
◎加入慈濟 家人看到他的改變
「自從他加入慈濟以來,我看到他的成長,他更加地了解人性,當遇到很多受苦的人,他的心變得更加開放,以及該如何幫助他們,也增長了他的智慧。」朱藍看到維卡什明顯地成長了。
朱藍拿出他常閱讀的一本證嚴上人英文版的書,表示他一直跟著《過關—實心‧實做‧好人生》穩定的練習。「因為有時很多人只閱讀並牢記在心,但如果不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它,是沒有幫助的。」這本書是蘇祈逢第一次拜訪他時,贈送給他的,他不但閱讀也運用在日常生活中。
朱藍看到維卡什更懂事了,很高興也很肯定慈濟,他希望他將來能做得很好,與慈濟人一起服務人民和社區。
「他現在會尊重家裡每個人,也充滿愛意,這是他一點點、一點點不斷地成長。」維卡什的媽媽蘇什瑪(Sushma Devi)更能感受到他的改變,因為現在維卡什回到家,都會和家人聊聊一天他所做的事,讓家人更清楚他在慈濟做了什麼。
然而,維卡什發覺自己真正改變的兩件事,第一是在他加入慈濟之前,曾和父母有過一些爭執,而且每當和他們說話時,就會隨意地罵人。但是當他加入慈濟之後,心態發生了變化。「來到慈濟,我學會了如何尊重人,更懂得如何與人溝通。」
第二,以前的維卡什很容易生氣,但是進入慈濟以後他學到了,「要有耐心,應該控制好自己。如果我能控制自己的思想,就能成為一個好人。」
每天下午一點三十分,播放著《人間菩提》,雖然短短的十幾分鐘,但如果能從中吸收,就能受用無窮。維卡什說著,「我從師父那裡學到的,就是只要有機會,就抓住它,及無論做什麼事,都要用心,因為這些事情會讓我轉變。」
而維卡什最大的願望,就是想用中文向證嚴上人分享,「這樣我可以很容易地理解師父想對我們說的話,也能很容易理解師父的教誨。」維卡什的願望即將在今年七月成行,到時將來到臺灣學習中文,更能貼切了解上人的法,並把它帶回家鄉,撒播在佛法的起源地,發芽茁壯。
圖左 :悉達多免費兒童教育中心的校長阿娜拉妲(Anuradha Kumari)說:「在這裡讀書的孩子,都屬於貧困家庭。」她停頓了一下,看向維卡什說:「他是因為家裡出了問題才來到這裡的。」[攝影者:鍾文英]
圖右 :維卡什的媽媽蘇什瑪(Sushma Devi)在路邊賣榨菜丸子,維卡什為在火爐旁炸丸子的媽媽擦汗,媽媽也很高興他這貼心的舉動。[攝影者:鍾文英]
圖左 :5月12日浴佛節當天,當音控的維卡什,在活動還沒開始前,為了讓活動能完美呈現,他一邊認真仔細再看一遍細流。[攝影者:鍾文英]
圖右 :因為現在維卡什(右四)回到家,都會和家人聊聊一天他所做的事,讓家人更清楚他在慈濟做了什麼。家人也因他的改變,相處也更融洽了。[攝影者:鍾文英]
圖左 :維卡什表示以前自己很容易生氣,但是進入慈濟後他學到一件事,就是:「我們應該有耐心,應該控制自己,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攝影者:鍾文英]
圖右 :「他現在會尊重家裡每個人,也充滿愛意,這是他一點點、一點點不斷地成長。」維卡什的媽媽蘇什瑪(Sushma Devi)更能感受他的改變。[攝影者:鍾文英]
圖左 :維卡什的舅舅朱藍說:「自從他加入慈濟基金會以來,我看到他的成長,更加地了解人性。他遇到了很多受苦的人,他的心變得更加開放,增長了自己的智慧。」[攝影者:鍾文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