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1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北慈與輔具平臺合力延續物命 養護中心喜獲電動醫療床

北慈與輔具平臺合力延續物命 養護中心喜獲電動醫療床

E-mail 列印
為了環境永續,也為了弱勢家庭,慈濟成立「環保輔具平臺」,長期提供輔具服務,滿足弱勢者的使用需求,同時也減輕照顧者的壓力和負擔。平臺背後有賴一群勇於承擔和付出的慈濟志工,協助整理回收後的輔具清潔、維修及 配發、運送,從本島到離島甚至海外,都可以看到他們為延續物命,不辭辛勞的身影。

得知於今年3月1日升格為醫學中心的臺北慈濟醫院(北慈),將汰換啟業之初購入的電動醫療床,志工顏煌彬居中聯繫接洽,讓這批電動床有了新去處,嘉惠新北市、桃園市和基隆市等多個養護中心的長者。

◎賦予病床新生命 造福有需要者

這一天,醫院裡的急診室如常有救護車送來病患,醫護同仁分秒必爭的檢傷和救治。抓住空檔,另一側專門用於推送病床的電梯門打開,工務室同仁將醫療電動床,推到急診室門外,交由志工接手,準備送上大貨櫃車。

「來!來!來!一、二、三!」志工先將床體和床板拆卸開來,有默契地喊著動作口號,將床推到起落架上送進車中。因數量龐大,還得豎立起來固定,才容納得下。

工務室楊明崇主任表示,北慈啟業已經十八年了,多數病床到達使用年限,但在工務室同仁的用心維護下,仍維持完善的使用品質,「全院病床每個月都會進行一次巡檢,並且每年定期除鏽,若發現有損壞情況,同仁也會隨即前往檢修,以此兼顧病人安全與環保永續。」

不過新冠疫情期間,因病床加強用酒精消毒,床板鏽蝕情形增多,同仁雖努力維護,但難免顯得老舊。物品終歸有其壽命,在同仁及來院大德建議下,醫院決定逐步汰換。多虧有志工接手,讓完成階段使命的病床,繼續發揮良能。

平時就投入輔具平臺運作的志工分區不分心,中和區的黃秋良、桃園區的彭振維都一起來到慈院,參與電動醫療床的搬運工作;安排車輛調度的基隆區志工吳文讚,也一起來協助。還要趕赴院外開會的慈院大家長趙有誠院長,特地撥冗前來道感恩,並體驗搬運病床。「跟大家一起,非常光榮。」看到志工和同仁們汗流浹背,趙院長覺得自己出的力還不夠,不停地向大家致意。

「我們醫院今年是第十九年,在這麼漫長的歲月裡,有很多的儀器設備都需要汰換,床和床墊屬於大型的廢棄物,但是顏師兄就說這些如果再整理一下,可以幫助很多有需要的人。到目前為止,完成整理再送給需要的人,已經有一百八十張床,這件事情是很大的功德,因為這些床當初都是大家募心募愛募來的,讓很多人在這些病床上離苦得樂,重新有了新的生命。」趙院長很感動輔具團隊讓病床延續物命,幫助弱勢家庭、安養機構和偏鄉有需要者,受到更好的照護。

◎「退役老兵」再出力 志工用心延物命

顏煌彬是資深慈濟志工,不僅參與輔具團隊,也長期擔任醫療志工。「我都在臺北慈院當志工,對這批床很有感情。」他深知這些床是當年許多志工「磨手皮」、一點一滴匯聚而成就的,「建院的時候很多資深師兄師姊都知道,當時有去募,一個床是三十萬。」三十萬不是小數目,但為了給來住院患者有舒適的病床,慈濟人全力護持。

「醫院的喬(麗華)主秘說,我們現在已經升格為醫學中心,現役的床都會退役下來。」在顏煌彬看來,這些病床都還很好用,猶如「退役老兵」,精心整理後,仍可以為弱勢者帶來希望。

曾經有位爺爺因病住院,返家後需要輔具協助躺臥,顏煌彬得知後,隨即將電動床送到家中,讓家人深受感動,直說果然遇到困難時,找慈濟就對了!他們的感恩給顏煌彬帶來莫大的鼓勵,讓他更堅定地承擔大北區輔具平臺的窗口,每天用心盡自己的一份力量,幫助有需要的弱勢家庭。

顏煌彬在輔具平臺宣告有慈院電動醫療床可以送給機構,「結果八里安養院是第一批我們送過去的,安養院也很護持我們,說車錢他們來出,還捐了一筆錢來大愛共善。」兼顧環保和使用者的輔具平臺志工,欣慰無所求的付出竟能獲得回報,做得更加賣力了。「我們送過去的安養院都很歡喜,他們說怎麼那麼好,電插下去馬上可以使用。」顏煌彬和志工們,期待能將真心祝福,透過輔具傳達給安養中心的長者們。

◎化腐朽為神奇 愛的接力與傳遞

完成裝載,輔具團隊的車輛來到位於桃園市新屋區的泰安老人長期照顧中心,桃園和新竹地區的慈濟志工已經等在這裡,他們要接力卸載和安置電動醫療床,中心的工作人員也過來幫忙,將床就定位。

放定後,吳文讚為中心工作人員示範床組的操作,提醒平時要用噴霧式黃油來保養床的把手,就不會發出異聲。只要好好使用,這些床再用個八年、十年甚至更久,都不是問題。

完成任務,桃園輔具平臺志工彭振維對著參與的志工說:「真的很感恩我們慈濟的趙院長,也感恩今天付出的所有師兄師姊讓愛循環,讓即將淘汰的醫療老兵,能夠重新賦予生命。在這個環節當中,我們看到了再利用、再賦予生命以及疼惜大地,對慈濟人來說是多麼的重要。」

「一百八十張病床在醫院來說,是一個非常大(量)的醫療廢棄物,慈濟的輔具平臺,把它化腐朽為神奇,讓退役的老兵,重新服務病患。與其說布施或贈與,還不如說是愛的傳遞。」彭振維向協助的新竹慈濟志工道感恩,新竹輔具平臺志工方奇輝也向桃園的志工說感恩,慈濟人相互成就,「一家人」的精神表露無遺。

泰安老人長期照顧中心負責人羅易井感恩志工送來電動床,嘉惠住民,提升住的品質,「大愛無疆,慈悲胸懷,義行可風」,特地頒發感謝狀給慈濟基金會輔具平臺,敬表謝忱。

「我非常感謝慈濟的師兄師姊們,來成就今天這個善舉,使一個物件(輔具)發揮它的功能,繼續讓其他人再利用,是非常、非常好的善舉。」羅負責人肯定電動床醫療的功能,「這些床非常好,對住民的安全有很大的幫助,讓他們睡起來,不容易從床鋪上跌下來,健康和安全得到保障。」中心原有的病床是鋁管製成,承受力不足,如今能夠改用堅固的電動床,給了住民很大的便利。

◎但願眾生得離苦 深修善緣菩薩行

輔具志工不是只有送去電動醫療床就沒事了,他們還會再回訪,協助調整及確認床的狀況,並了解使用情形。一位住在泰安老人長期照顧中心的長者,親自操作電動醫療床的上下起落給新竹輔具志工謝蔡福看。「這比較方便,我還可以扶著坐起來,然後下床。」她說床很好用,她有試過將床頭調高,坐起來閱讀,她歡喜說:「真的是好因緣。」

基隆市私立志心老人養護中心也是受惠機構,志工幫他們前後替換了五十多床慈院的電動醫療床。一位長者告訴回訪的吳文讚,十八年前慈院建院時,她也曾和志工共襄盛舉,一起募心募愛。如今愛回饋到她身上,因緣不可思議。

吳文讚平時會將回收的居家保健用品耗材,提供給基隆靜思堂附近的機構,讓無家屬或低收的住民使用。他指出,「一開始想到這麼多的病床,若是以廢棄物處理,還要花不少錢,我們就去找這些機構,這幾間我們都有跟他互動,了解他們都是用手搖。一開始先載二十四床試用,他們說很好用,後面再追加,總共五十床。這些機構也有在照顧一些低收的民眾,這樣送出去比較有意義。」他的用心,讓病床發揮了很大的效益。

志心老人養護中心負責人黃浚騰,欣喜吳文讚送來外觀很不錯且實用的醫療電動床,能夠順勢把舊的手搖床淘汰。電動床高度可升降,住民睡的時候不容易掉下來,下床時又有扶手可抓,以防跌倒,安全性高。意識清楚者自己就能使用操作,調整頭部和腳部的高低,不用麻煩照服員,行動更為自如。有鑑於「好東西要跟好朋友分享」,他介紹了其他幾家照護機構給吳文讚認識,讓他們也能受惠。

「輔具確實有需求,中度以上身心障礙者可向輔具中心申請,達到條件者不用花費;但還達不到障礙程度者,沒有錢(購買),慈濟的輔具可以幫忙暫時使用,高齡長輩確實用得到。」黃負責人提到,一張床所費不貲,能夠幫助經濟弱勢者,意義非常大,「慈濟志工從事這樣的工作,我真的很佩服像吳師兄這樣的慈濟人,我覺得很好。」

每一件環保輔具的背後,蘊含了慈濟人深深的祝福,輔具團隊「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己身求安樂」,救處護處,深修善緣,在人間散發善與愛的能量,讓我們一起向他們致上最高敬意,「輔具志工,感恩有您的人間菩薩行!」

圖左 :慈濟輔具平臺背後有賴一群勇於承擔和付出的慈濟志工,協助整理回收後的輔具輔具清潔、維修及配發、運送,從本島到離島甚至海外,都可以看到他們為延續物命,不辭辛勞的身影。[攝影者:葉晉宏]
圖右 :泰安老人長期照顧中心負責人羅易井(中右著白襯衫者)感恩志工送來醫療電動床,嘉惠住民,提升住的品質,「大愛無疆,慈悲胸懷,義行可風」,特地頒發感謝狀給慈濟基金會輔具平臺,敬表謝忱。[攝影者:陳嘉和]

圖左 :顏煌彬(左二著藍天者)是資深慈濟志工,對當年志工用心募來的臺北慈院病床很有感情。他居中聯繫接洽,讓醫療電動床有了新去處,嘉惠新北市、桃園市和基隆市等多個養護中心的長者。(左一著藍天者為黃秋良)[攝影者:方惠珍]
圖右 :「來!來!來!一、二、三!」志工先將床體和床板拆卸開來,有默契地喊著動作口號,將床推到起落架上送進車中。[攝影者:方惠珍]

圖左 :臺北慈濟醫學中心要淘汰的電動醫療床都還很好用,猶如「退役老兵」,精心整理後仍可以為弱勢者帶來希望。[攝影者:方惠珍]
圖右 :輔具團隊的車輛來到位於桃園市新屋區的泰安老人長期照顧中心,桃園和新竹地區的慈濟志工已經等在這裡,他們要接力卸載和安置電動醫療床。[攝影者:方惠珍]

圖左 :輔具志工回訪泰安老人長期照顧中心,協助調整及確認電動醫療床的狀況,並了解使用情形。[攝影者:方奇輝]
圖右 :長者告訴回訪的吳文讚,十八年前慈院建院時,她也曾和志工共襄盛舉,一起募心募愛。如今愛回饋到她身上,因緣不可思議。[攝影者:葉晉宏]
圖左 :基隆市私立志心老人養護中心也是受惠機構,輔具志工幫他們前後替換了五十多床、來自臺北慈濟醫學中心的電動醫療床。[攝影者:葉晉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