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12月0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滿納海的學生 「畫」說生命故事

E-mail 列印
「我們發願在土耳其當地,將上人的《靜思語》,用多種語言,以繪本的型式,結合滿納海國際學校的師生共同策畫,讓上人的法語,廣宣接引有緣人!」5月21日,慈濟土耳其志工余自成手上抱著一落《靜思語》繪本樣書, 向證嚴上人分享編製的點滴……

「在如意師姊及光中師兄籌組與帶動下,我們以兩個月的時間完成樣書。期間,為這本書付出心力的人數,計有二百三十六人。」余自成翻開樣書,娓娓道說兩個月的編製過程……

翻開樣書的內頁,右邊為多國語言的靜思語,左邊則為學生的插畫,構成繪本的元素。

「學校老師十餘人,先選擇出阿拉伯諺語以及《古蘭經》的聖訓,相應靜思語的字句,大家共同討論與建立共識,並挑選出插畫作品。書中並以中文、阿拉伯文、土耳其文,及羅馬拼音呈現。」

◎插畫裏有乾坤

每一則靜思語的插畫,係由滿納海學校的美術老師指導,以「繪本中的人性」為主題,再由老師引導學生用畫作,表達靜思語在生活中的意涵與體悟。

參與插畫的學生,共計二百一十七人參加,並從中先遴選出四十四幅作品,編入此書中。其他作品未來將陸續以不同方式發表。

值得一提的是,每一幅畫作的下方設有專屬QR條碼,透過掃描,可以一覽作品的指導老師與學生的心得及個人故事。

露西兒(Rouseel Mahou),是滿納海學校十一年級的學生,在艾曼兒(Amal Ibrahim)老師的指導下,選擇了《靜思語》中——「說好話如口吐蓮花,說壞話如口吐毒舌。」她以人的心臟「畫」出對這句靜思語的詮釋。插畫中,心臟一半是粉紅色,從中生長出豔麗的花朵及鮮綠的枝葉;另一半的心臟,則是深黑色,露出躍動的毒蛇。

「這幅畫深具含義,表達了這句靜思語對我們靈魂的影響。」露西兒寫道:「好話讓心開出美麗的花朵;壞話及惡意的話,它們就像毒蛇一樣,釋出的毒液,會將周圍變成如煤炭般的深黑。」

另一幅插畫,特別吸睛。「靜思語」是「人多,力大,福就大。」插畫由就讀十一年級的亞當及十二年級的哈克共同創作。

這幅插畫創作中,有臺灣慈濟基金會宗教處同仁林裴菲的身影。林裴菲在2023年2月土耳其大地震後,前往賑災,是當地孩子口中的「菲媽媽」,她對孩子們如母如姊的愛,刻在他們的心中——至今學生沒忘。「菲媽媽」擁抱孩子的動人場景,深深地留在亞當與哈克的心中,於是他們合力用「畫」表達對自己深刻的影響。

亞當,就讀滿納海學校,也積極參與志工服務。他寫著自己與慈濟的因緣:「2015年,我和家人居住在尤努思·埃姆雷,期間得知蘇丹加濟(Sultangazi)有一所專為敘利亞難民設立的學校,我的家人迅速為我註冊。」

「雖然開始學習,讓我覺得非常具有挑戰性,然而,隨著時間的推進與努力,我已經克服這些挑戰,我也有相當的成長與成就。因為我對攝影有興趣,於是我參與了人文真善美志工,余自成老師也教我拍照技巧。如今,二十歲的我,即將從學校畢業,準備進入大學學習計算機工程。我真心感恩滿納海學校及慈濟基金會,他們始終如一的支持與愛護我們。」

哈克(Mohammed Hak)認識慈濟的因緣,更令人嘖嘖稱奇。他在十一歲那一年(2015年),和家人在走在街上,突然聽到身後有人用阿拉伯語說話,他們說:「我們很快就會開一所學校,這將是一個成功的項目。」後來他才知道原來是主麻(Cuma Serya)先生、慈濟志工胡光中等團隊。

哈克說:「我因為腳傷需要治療,已經兩年沒上學了,而且我也不會土耳其語,這兩者都是我進了學校學習的障礙。但當下,我還是迅速跑去找他們,告訴他們:『我也想上學』。」

「他們來到我家,收集了資料,並向我保證會收到——『開學通知』」

「幾天後,我接到滿納海學校開學的消息,我是最早報名入讀的學生之一。」

哈克完成了六年的教育後,因為家裏生活困難,不得不停止學業,轉而到男士理髮店工作。

「有一天,我接到主麻先生的電話。他問我:『是否想回到學校,並提供一個等同我工作收入的獎學金?』我高興得不得了。」

回到學校後,哈克除了上課,也成為人文真善美的志工。

「2023年2月6日,土耳其發生毀滅性的地震,期間我首次主動參與了賑災攝影記錄志工。後來我驚訝的發現,我拍照的其中一張照片,被用在今年二月出刊的臺灣《慈濟月刊》封面。」哈克在他的故事寫道。

道不盡的生命故事……

參與繪本的同學,一筆一畫,勾勒出自己生活與生命成長的體悟。

◎一句靜思語,影響一輩子

參與繪本的團隊師生,從繪本設計、插畫繪圖、編輯,無不充滿了對上人說不盡的尊敬。他們寫著心中的感動:「多年來,您的話語一直是我們如燈塔般前進的指引。」、「您的一句話,讓我們堅持向善。」、「這本書是我們師生與您智慧話語的互動。」

分享中,余自成特地播放了一段學生用中文話說《靜思語》的影片。上人忍不住稱讚:「發音很標準!」並請余自成代為轉達對周如意教導靜思語的讚歎:「教得很好!」

繪本的編輯及設計,由阿卜杜勒.赫曼.哈里塔尼負責。現年二十四歲的他,是伊斯坦堡也迪茲技術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的二年級生。也是慈濟土耳其人文真善美志工。

「我從十三歲開始,就置身在槍林彈雨及躲不完的轟炸中過日。」他寫道:「落在我面前的砲彈,我已數不清了!」

2017年,他及家人幾經顛沛流離,終於來到伊斯坦堡,也因此有機會報讀滿納海學校。「學習,是在黑暗中的光明!」這是他的座右銘,所以他積極藉著網路資源,學習各項技能,如:平面設計、攝影、剪輯等多項技能。

「慈濟濟基金會對我影響很大,讓我懂得奉獻、感恩的意義,以及志願服務、幫助別人的真實意涵。」他說:「不懂得感恩的人,就不懂得感謝阿拉。阿拉是要我們扛起責任!」

慈悲的上人,聽了余自成的分享後,欣慰的說:「這一群年輕人長大了!可是,他們長大的過程很辛苦,逃難的過程,更是他們人生的故事。」

◎「拉住」 拉出生命的幽谷

上人對著余自成說:「看到他們長大了,很幸運。更幸運的是,遇到了胡光中及您,把他們——『拉住』,從小到大陪伴及幫助他們。」

在土耳其的敘利亞難民,慢慢長大,就學、就業,一代傳一代。上人更期待慈濟志工:「培養他們感恩的心,才會有善良的心態;過去被幫助的人,懂得回饋,現在才能延續精神,再幫助別人。」

「很有價值!」上人讚歎地說。

這本繪本,不只是一本多國語言的靜思語繪本,更是一本用血、用淚描繪出「愛與感恩」的繪本。滿納海學校師生,透過團隊的合心協力,用每一個人的生命故事講述敘利亞難民穿越烽火後,在滿納海學校找到讓「生命重生」、「生活再生」。並在上人的《靜思語》中,收拾起悲傷過往,點亮心中的光明,邁向璀燦的未來。

圖左 :在慈濟志工胡光中及周如意籌組與帶動下,樣書以兩個月的時間完成。[攝影者:Taghreed Hasan]
圖右 :樣書內頁右側呈現多國語言的《靜思語》,左側則是學生的插畫,共同構成了繪本的元素。[攝影者:Abdulrahman Hritani]

圖左 :每一則靜思語的插畫,由滿納海學校的美術老師指導,以「繪本中的人性」為主題,讓同學發揮。[攝影者:Youssef Al-Jamal]
圖右 :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用畫作表達靜思語在生活中的意涵與體悟。[攝影者:Taghreed Hasan]

圖左 :「說好話,如口吐蓮花;說壞話,如口吐毒蛇」插畫。畫中,心臟一半是粉紅色,從中生長出豔麗的花朵及鮮綠的枝葉;另一半的心臟,則是深黑色,露出躍動的毒蛇。[攝影者:Adam Jneid]
圖右 :林裴菲對孩子們如母如姊的愛,深深刻印在孩子心中,於是他們合力用「畫」,表達對自己深刻的影響。[攝影者:Adam Jneid]

圖左 :學生的畫作中,記錄慈濟志工余自成在校園中陪伴他們的的身影。畫作中,學生觀察入微,連余自成的手機套,都是真實呈現。[攝影者:Taghreed Hasan]
圖右 :繪本的編輯及設計,由二十四歲的哈里塔尼(右)負責承擔。[攝影者:Abdulrahman Hritani]
圖左 :在土耳其的敘利亞難民慢慢長大,過去被幫助的人懂得回饋,現在才能延續精神,再幫助別人。[攝影者:Adam Jne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