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1月1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勇於任事 不分你我

勇於任事 不分你我

E-mail 列印
7月5日將在板橋慈濟志業園區舉辦「2024年Life Maker人生創客-大專青年營」,所有工作人員從7月3日開始進駐園區準備。紮營第二天(7/4)的傍晚,兩位營隊指導師父--德格師父、德諦師父和工作 人員,在102教室進行開營前的會議;會議由學員長林子晴主持,介紹各功能組組長及團隊,並說明營隊期間(7/5~7/8)的流程及注意事項。

協調、課務、隊輔、生活、機動、人事票務、人文真善美等功能組組長,上臺分享所負責的事務,希望在四天三夜的營隊生活中,能夠互相協調幫忙,讓學員不論在室內聆聽講師的精采內容,還是戶外的環保體驗、瞭解輔具、榮家關懷等社會參與的課程,都能時時在愛與關懷氛圍中充分學習,作為未來人生道上珍貴的養分。

◎學習互動軟實力

「我們是一個大家庭,明天就要一起歡迎新的夥伴進來這個美好的大家庭。」德諦師父欣喜,看到很多都是熟悉的面孔,有的在寒假場大專青年營還是學員,現在就可以承擔各種功能,想要培養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成長的動力很強,這是很可貴的。

在營隊裡還可以學習如何與人良好互動的軟實力;大部分人都覺得自己很有修養,但在跟人互動的時候,還是會發脾氣或生悶氣,德諦師父告訴工作團隊:這個過程中,師公上人說的「知足、善解、感恩、包容」真的很好用,還要感恩活動中有人人互相共事的因緣,寬廣我們的心念、才能遇見更好的自己。

德格師父叮嚀大家:今晚好好休息養精蓄銳,明天要保持最佳的狀態,充滿能量和活力來迎接學員。記得要面帶笑容,有承擔責任的心態讓學員親近你,跟你一樣能走進來這善與愛的環境。我們自己快樂還不夠,還要讓更多的人快樂,但只靠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因此,德格師父期待:很多人一起來手牽手,吸引更多和慈濟有緣的人共同發揮光與熱的力量,成就菩薩道。

承擔人文真善美功能的莊茹安,負責製作此次營隊的圓緣帶。她的爸爸媽媽是高雄的慈濟人,目前在花蓮就讀慈濟大學,大二開始參加Life Maker人生創客-大專青年營承擔人文真善美。她會拍照、錄影、剪輯和製作動畫,第一次做剪輯是高中時自己摸索的,去年(2023)經學長指點了一些技巧。莊茹安接著說明,喜歡看先影片,分析鏡頭畫面還有其拍攝手法,再嘗試模擬他們的手法,變成自己想要的風格。

去年製作圓緣帶中學到了一些技巧,希望今年將那些技巧運用出來,獨立完成影片而且做得更好。對於去年的活動影片印象很深刻,無論在運鏡方面還是鏡頭連貫性,剪出來的內容都能和營隊主軸相呼應。

◎珍惜每一個當下

拿著相機的江宗諺,目前就讀中山大學資訊科三年級,除了好奇心,他喜歡探索未知的領域,也喜歡探索有興趣的事。他的阿嬤是桃園慈濟人,常帶著他參加慈濟的活動,曾經參加兒童精進班。高二的時候,因為學長的關係,第一次參加了線上的大專青年營。「營隊中,很感動學長學姊為我們的付出,課程內容非常不錯,可以學到很多東西。」第二次參加生活營是學習如何當隊輔來服務別人。第三次是為了讓自己接收一些挑戰,所以接了課務組和隊輔長。他希望自己:「在計劃能力和應變能力可以提升。」

今年江宗諺給自己的期許是:用相機去探索,看到不同的人、不同的樣貌,更要珍惜而且記錄當下。因為有很多時候,快門還沒按下,畫面就過了、就是沒了,所以他告訴自己:「要珍惜營隊中大家相處的機會,因為不知道下一次是什麼時候了。」他覺得最重要的收穫是讓自己跳出舒適圈,在營隊中實際去學習人際之間的表達能力,尤其承擔課務組跟隊輔長功能後,讓他在計劃、處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很大的進步。

大專青年營的營隊中,都是和他年紀一般上下的年輕人,他希望學員們能分享生活上遇到什麼困難,他很樂意、也會提供自己的經驗或想法給學員作參考,或給予如何解決的意見,這種交流讓他覺得很有成就感。江宗諺希望:「在進入社會之前,選擇珍惜每一個當下,用攝影機這個工具去覺察自己內心的想法,也去觀察別人的行為和他們的情緒。」他也警惕自己,每一個當下非常有價值、非常珍貴,不要放棄和每一個人相處的時間,也不要放棄已經建立起來的基礎。

營隊即將於明天(7/5)開營,來自各地的六十位學員、隊輔與各功能組組員,透過互相介紹彼此,打破陌生的圍籬。學員長林子晴提醒:自我介紹的重點,最重要的是面帶笑容,勇於任事,不分你我。

圖左 :紮營第二天(7/4)的傍晚,會議由學員長林子晴主持,兩位營隊指導師父--德格師父、德諦師父和工作人員,在102教室進行開營前的會議。[攝影者:黃秀琴]
圖右 :戶外的環保體驗、瞭解輔具、榮家關懷等社會參與的課程,都能時時在愛與關懷氛圍中充分學習,作為未來人生道上珍貴的養分。[攝影者:黃秀琴]

圖左 :德諦師父告訴工作團隊:營隊過程中,感恩活動中有人人互相共事的因緣,寬廣我們的心念、才能遇見更好的自己。[攝影者:黃秀琴]
圖右 :德格師父期待:很多人一起來手牽手,吸引更多和慈濟有緣的人共同發揮光與熱的力量,成就菩薩道。[攝影者:黃秀琴]

圖左 :承擔人文真善美功能的莊茹安,負責製作此次營隊的圓緣帶。第一次做剪輯是高中時自己摸索的,去年(2023)經學長指點了一些技巧,希望今年將那些技巧運用出來。[攝影者:黃秀琴]
圖右 :江宗諺(左)給自己的期許是:「在進入社會之前,選擇珍惜每一個當下,用攝影機這個工具去覺察自己內心的想法,也去觀察別人的行為和他們的情緒。」[攝影者:黃秀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