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3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新加坡 懂得感恩 天天都是孝親日

懂得感恩 天天都是孝親日

E-mail 列印
每年在慈濟大愛幼教中心,感恩孝親日是個熱鬧溫馨又富有意義的日子。

2024年5月17日,三所位於義順、大巴窯和盛港社區的幼教中心,共同舉辦簡單而不失隆重的孝親活動,讓孩子為父母奉茶、奉食和浴足。小朋 友趁此學習向父母表達感恩,家長也能見證自己寶貝的成長,促進親子互動。

感恩孝親的學習踐行,並不局限於活動當天。活動之前的兩至三週,老師在課堂上引導小至十八個月的小娃兒,大至六歲班的小朋友,透過靜思語五段式教學,從聽故事、體驗、省思靜思到生活實踐,學習如何孝順父母。

「對父母要知恩、感恩、報恩。」 「世界上有兩件事不能等:一是孝順,二是行善。」不同年齡的幼兒,所學習到的靜思語句子長短、意義深淺也相對不同,但老師都會鼓勵孩子,平常可做家務、照顧好自己及做好本分事,藉此表達對雙親的感恩。

◎奉茶浴足 感念親恩

萬眾期盼的這天終於來臨,五歲班和六歲班小朋友用手語呈現慈濟孝親歌曲〈跪羊圖〉、〈感謝〉和〈孝順不能等〉。望著孩子幼小的雙手,比著不甚整齊的手語,有的家長眼眶泛紅,有的已落下眼淚。

接著,孩子親手為父母浴足,一雙雙小手為長輩浴足,擦乾雙腳,動作輕柔,滿是愛意。隨後不等老師提醒,大家自動地把毛巾鋪在地板上折好,動作熟練,展現生活自理力。

孩子把本分事做好,付出雖小,家長感動在心,親子間的距離又拉近了。

「捷駿咳嗽不舒服,還是堅持完成儀式,回家後他也堅持跟爺爺、奶奶,還有爸爸浴足,家裡長輩都很欣慰,又心疼他那麼喘還堅持浴足。」五歲班孩子黃捷駿的媽感恩老師給孩子彩排與練習,灌輸孝道。

◎禮貌奉茶食 家長感受深

三歲班和四歲班的孩子則小心翼翼端著托盤,步伐雖慢,卻穩重地將茶杯和小餅乾捧到爸爸媽媽面前。奉食時,孩子一小口一小口地喂著爸爸媽媽,最後孩子也不忘抱抱父母,對他們說聲「我愛您!」

年紀最小的兩歲班孩子,則通過表演〈聽我說謝謝你〉和奉茶,表達對父母的愛。家長和孩子也一起製作親子水果沙拉,度過美好時光。

從小到大都是父母餵寶寶吃,今天反過來孩子餵父母,很多父母都受感動了。四歲班的家長蘇恩托(Danny Suyanto)說:「跟去年(2023年)相比,今年孩子更穩定,跟著指令完成儀式,感覺孩子真的長大了。」

首次參與感恩孝親日,印裔家長彼提汗(Preetee Khan)也說感受很深刻,很期待每一年的這場孝親聚會。

鄭錦虹老師欣慰看到孩子成長:「通過學習如何恭敬地奉茶,做力所能及的本分事,孩子們學會了對父母、家人表示愛,感恩愛自己的家人。」

彩排練習時,課室不時傳來孩子把杯子打翻在地的聲音,老師頻頻需要拿抹布擦拭地板。今天看到孩子在多次練習後,獨立而且順利地完成奉茶,老師們都覺得很欣慰:「原來他們是可以做到的。」

義大利籍家長科莫蒂(Emanuele Comotti)分享:「感謝學校安排了這場活動,能夠想像到這需要提前不少的時間練習和準備,很高興今天能和小朋友增進彼此關係,有這種交流真是太好了。」

根據國外專家蓋瑞•巧門(Gary Chapman),人有五種不同表達愛的形式:肯定的言語、服務的行動、真心的禮物、精心的時刻和身體的接觸。在感恩孝親日上,孩子們透過浴足、奉茶、按摩、表演、擁抱和親子遊戲,用了好多種不同形式,來表達愛與陪伴。

盛港劉梅老師說,實際行動勝過說教,使孩子們更容易理解,並內化感恩的概念:「洗腳是一種表達敬意和感恩的傳統方式,通過親自為父母洗腳這一具體行為,直觀地讓孩子體驗並理解傳統文化中「孝」的重要性,讓他們體會到父母的辛勞和付出,從而心生感激之情。」

幼教中心的老師,抓住每一次教育的契機,讓孩子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感恩之心從小培養,我們相信天空會更加蔚藍,陽光會更加燦爛。

圖左 :首次參與感恩孝親日,印裔家長彼提汗(Preetee Khan.右)表示感受很深刻。[攝影者:林企品]
圖右 :義大利籍家長科莫蒂(Emanuele Comotti)分享:「很高興今天能和小朋友增進彼此關係,有這種交流真是太好了。」[攝影者:林企品]

圖左 :孩子捧著茶杯排隊,等著向父母奉茶。[攝影者:魏伊陽]
圖右 :感恩孝親日前,幼教中心老師帶著孩子彩排練習奉茶儀式。[攝影者:魏伊陽]
圖左 :孩子小小的舉動,都足以讓父母感到萬分開心。[攝影者:余慧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