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3月25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日本 志賀町文化館發放圓滿 再見後我們會再見

志賀町文化館發放圓滿 再見後我們會再見

E-mail 列印
「不想讓這個緣,在今天就結束,可以請您留下電話嗎?」來自日本石卷市的慈濟志工張君,追著鄉親田平耕一,手捧著竹筒直奔停車場。聲音宏亮的她,真誠地說出後續關懷,要讓愛延續的心意。

原來!聽完志工分享慈濟 ,受「竹筒歲月」故事所感動,田平耕ㄧ特地去市場買了二顆大大的西瓜,暖心地請志工品嘗。身上沒有零錢可以投愛心,就往停車場的方向走去,到車上取錢。他說:「將這分心意投入竹筒中,讓自己也是一個手心向下的人。」張君九十度彎腰,恭敬領受,眼神交會中,他們知道,再見之後一定會再見。

◎文化館 愛從四面八方來

繼昨天(7/14)下午,志工們在志賀町文化館見舞金發放,15日一早,發放團隊又來到文化館,圓滿第四梯次在能登最後一天的發放。

向田佳娜惠來自中國遼寧省,嫁到日本十多年了,帶著五歲的女兒來領見舞金。家裡半壞,她和日本先生住在家裡,震後屋頂漏水,一邊在整修。小女兒活潑好動坐不住,志工輪流陪伴著。

東北第一位委員張君趨前關心,並細心問著她在日本適應的情況,還有日常的生活,兩人同樣從遼寧省老鄉嫁到日本,一見如故,像姊妹一樣聊天。「把我當姊姊,有什麼困難都可以告訴我。」土親人也親,張君告訴她。也送給她證嚴上人的四神湯:「知足、感恩、善解、包容」,並分享女兒在311地震中往生,痛苦萬分時遇到慈濟,之後重新開始人生,「一切都可以度過。」張君鼓勵說著,溫熱彼此的心。

盧瑩恭和黃麗伶夫妻倆,來到日本,已有四十年,住在岐阜縣。第一次參與慈濟活動。擔心路況不好,15日清早三點半就出發,開了近四小時的車來到會場。

盧瑩恭在茶水區服務,黃麗伶則在引導區服務。一開始,先生有些靦腆,但一回生、兩回熟,幾次後已能主動請鄉親停下腳步,微笑地送上結緣品和奉上一杯熱茶,由於日語流利,還協助志工翻譯。太太黃麗伶是位教授中文與英文的老師,長期與孩子們相處,十分熱情,對引導鄉親動線的工作駕輕就熟。

「今天很榮幸地有機會參加這次的活動,仰慕慈濟很久了!臨時插花而已,謝謝你們給我們這個機會,能夠來幫助大家。」黃麗伶初次接觸慈濟人,感覺每個人的心都是很真誠、很有愛心地在對待大家。

「自己能夠來參加這個活動,盡我們一點心意幫助大家,感到很光榮也很開心!」盧瑩恭揚起笑容,繼續說:「我們也會很高興能夠再給我們服務的機會。」他與太太都期待與愛再相逢。

◎如能登 山水長青情也長

下午兩點左右,板岡有子女士代替九十歲的母親領完見舞金,關懷組志工施燕芬,陪伴關懷並贈送結緣品。互動後得知板岡女士是任職中學的老師,母親是退休的小學校長,教育界的先驅者。

媽媽退休後喜歡揮毫筆墨修身養性,閒暇之餘也熱心指導孩子們寫書法。看她們是教育世家,施燕芬把握機會說慈濟,介紹「竹筒歲月」,上人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是跨越種族、宗教,「大愛無國界」的慈善團體。綿綿的慈濟路,施燕芬娓娓道來……

板岡女士邊聽邊搖頭地嘆息著!「你們的上人實在太偉大了。我們也知道這些道理,但是就是做不到,為什麼你們可以無怨無悔地付出這麼多?」她回答:「因為我們尊敬的上人如此教導我們,人傷我痛,人苦我悲,單純的一念心,就可以做得到。」

感動之餘,板岡女士答應下次開茶會時,接受志工的邀約,並且主動和施燕芬交換LINE,作為今後聯絡的方法。約三十分鐘的互動,兩人相談甚歡,離去前,施燕芬請她為自己抽一張靜思語,也為母親抽了一張,並祝福媽媽平安健康。

沒想到一個鐘頭過後,板岡女士拍了母親端詳著「慈濟手冊」的照片,發送給志工,還說:「母親要用毛筆把每一張靜思語寫下來,下次見面時送給妳。」母女倆真情待人,讓人感動銘心!

在臺灣曾是高中老師的施燕芬,與也是老師的松岡女士,以誠以情互待,心意共振。相逢在災區,期待這樣不可思議的因緣,如能登的好山好水,永續永在,誠如上人所說「拉長情與擴大愛!」

◎迎藍天 烏雲散盡展歡顏

「下午好喔!」稻岡三千代女士,代替八十三歲的媽媽來文化館領取見舞金。志工深惠美笑臉盈盈,前來問候。

志工關心問著她現今生活狀況,「自己是離婚後,才搬回來跟母親兩個人住在一起,原本是有一個固定的工作,因能登7.6級地震,工作場所也都被震倒了。所以目前只剩下打零工過生活。」話剛落下,稻岡比手畫腳說起地震當天,房子和牆壁及天花板就「碰!」的打落下來,還好當時她們逃得快,才未受波及,但還是驚險萬分。

「很開心!今天領的見舞金,就可以用在修理房子上了喔!地震後房子應該是要重新蓋的,因為自己目前只是打工,沒有很多金錢。」她單純地告訴志工,政府所發的補助再加上慈濟見舞金,加起來能有多少錢,就修多少,只能慢慢修了。語意中難掩憂心,但為了媽媽她不喪志。

她與志工投緣,熱絡聊著,深惠美說慈濟、上人、「竹筒歲月」及志工來能登賑災的故事。還時不時倒上臺灣茶,奉上鳳梨酥,也貼心地準備兩塊鳳梨酥,託她帶回家與媽媽分享,讓她直呼「太感動了!」一定要把竹筒帶回家,學習志工無私的大愛精神。

「おいしい うれしい」(真的很好喝、開心)她讚歎著!現場志工問她想學中文嗎?重複的念了幾次,終於用中文表達「烏龍茶好喝」現場歡聲笑語不斷,驅走心中深處的陰霾,她直說:「うれしい。」(很開心!),志工就盼,烏雲散盡,藍天下重建之路朗朗。

◎最終回 我們還會再回來

慈濟從14日下午和15日一整天,都在志賀町文化館發放見舞金,預計發放九百二十三戶,町役所總務課,課長山下光雄是這個場地的負責人。

兩天的發放過程,身為課長,一刻不得閒,時時可以看到他服務的身影。第一天發放剛始時,民眾來得踴躍,座椅顯得不夠,此時課長親自搬來椅子,然後指引鄉親調整座位。發放順暢後,他又承擔起引導鄉親就位的角色,充滿服務的熱誠。

「慈濟人從東京、大阪,甚至是從臺灣來幫忙,我當然也要全力支持。」為了鄉親,山下光雄覺得,付出理所當然,所以他義無反顧全心投入。

圓滿發放,志工衷心感恩所有協助的市町所工作人員,真心實意地,雙手奉上富有臺灣特色的鳳梨酥、平安吉祥的吊飾,以及上人的福慧紅包。志工由真子說明紅包意涵,這分來自臺灣的愛,蘊含著上人的殷殷期許與祝福。

偌大的場地,志工與公部門同仁,面對面一字排開,長長的隊伍,每個人虔誠地彎下腰來,在深深的鞠躬裡,心貼著心,彼此都感恩!

「因為我們是一家人,相依相信,彼此都感恩,因為我們是一家人,分擔分享,彼此的人生……」輕柔溫暖的〈一家人〉樂音緩緩地流淌,志工們透過手語與歌聲,將祝福一遍遍傳遞。此刻,大家手牽著手,愛,跨越國籍、地域藩籬,成為一家人。

離開文化館,抵達金澤車站,發放團隊與慈濟基金會顏博文執行長、執行長夫人吳玫芬、慈濟基金會顧問謝景貴、慈濟人文志業中心顧問林天來會合。三天來大夥分場域不分心,在離別前歡喜再聚,並合影留下珍貴的畫面,將善愛足跡與感動,定格成永恆。

離情依依,家人們互道感恩,並相約未來菩提道上,仍要相互扶持,克服萬難。因能登地震牽起的臺、日情誼,災難中擎出的善種子,曲終人不散。這分愛的能量,將持續引領大家,勇敢堅定前行。

圖左 :聽完志工分享慈濟,受「竹筒歲月」故事所感動,田平耕ㄧ(右三)特地去市場買了二顆大大的西瓜,暖心地請志工品嘗。[攝影者:羅文伶]
圖右 :向田佳娜惠(後右)來自中國遼寧省,帶著五歲的女兒來領見舞金。志工趨前關心,小女兒活潑好動坐不住,志工張君(右)陪伴著。[攝影者:陳靜慧]

圖左 :盧瑩恭(左)和黃麗伶(右)夫妻倆,第一次參與慈濟活動。擔心路況不好,15日清早三點半就出發,開了近四小時的車來到會場。[攝影者:施金魚]
圖右 :在臺灣曾是高中老師的施燕芬(左),與也是老師的松岡女士(右),以誠以情互待,心意共振,因緣難思議,相逢在災區。[攝影者:陳靜慧]

圖左 :稻岡三千代女士(左)在志工深惠美(右)關懷下,現場歡聲笑語不斷,驅走心中深處的陰霾,她直說:「うれしい。」(很開心!)[攝影者:王孟專]
圖右 :為了感恩盡心協助的市町所工作人員,志工真心實意地,雙手奉上富有臺灣特色的鳳梨酥、祝福平安的吉祥吊飾,以及上人的福慧紅包。[攝影者:潘耕美]

圖左 :志工與公部門同仁,面對面一字排開,長長的隊伍,大家虔誠地彎下腰來,在深深的鞠躬裡,心貼著心,彼此都感恩![攝影者:潘耕美]
圖右 :慈濟從14日下午和15日一整天,在志賀町文化館發放見舞金,圓滿活動後,志工與町役所同仁留下祝福,相互感恩![攝影者:潘耕美]
圖左 :三天來,團隊分場域不分心,在離別前歡喜再聚,在金澤車站留下珍貴的畫面,將善愛足跡與感動,定格成永恆。[攝影者:潘耕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