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3月24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林口靜思書軒首次心靈講座  飛來「幸福的青鳥」

林口靜思書軒首次心靈講座  飛來「幸福的青鳥」

E-mail 列印
「林口靜思書軒」自10月23日成立以來,這「社區客廳」要發揮淨化人心,提升人文素養的功能。今日〈11/10 〉首次舉辦心靈講座,志工曾美玉和梁昌枝分享克服人生逆境的轉變;過去夫婦倆為小家小愛在打拼,現在為慈濟的大家庭與大愛無所求的付出,這就是屬於他們「幸福的青鳥」。

大愛劇場「幸福的青鳥」本尊曾美玉和梁昌枝,11月10日在「林口靜思書軒」分享人生經歷。[攝影者:王昱晴]
2010年11月10日晚間,位於林口佳林路上的靜思書軒燈火通明。首次舉辦心靈講座,邀請大愛劇場「幸福的青鳥」本尊曾美玉和梁昌枝分享克服人生所遇逆境的轉變,願和來 參與的七十位來賓共同勉勵。

◎展現智慧 克服逆境 

曾美玉從小生長在簡樸的農村家庭,家人感情深厚。出嫁當天,母親耳提面命要美玉把公婆當作親生的父母般孝順。婚後,她對婆婆如女兒般的貼心,婆婆也對她疼愛有加,家庭生活 平淡安穩。但過了幾年卻起波瀾,先生的公司營運不佳、四姊夫投資股票失利、女兒叛逆在學校狀況百出、為了金錢,親友反目……嚐盡人生的冷暖。

人生接踵而來的的考題,──財務、親子、親情……美玉白天上班又要面對龐大債務壓力,也擔心先生公司的營運狀況。面對財務困境時,她設法「開源節流」,一家人共同面對難 題,對外則誠懇地解決問題;雖面臨種種逆境,但她展現智慧、勇敢面對問題,最後終於迎刃而解了。

另外讓美玉費心的是隔代教養,因長輩的溺愛,使女兒的行為偏差,就讀小學時偷腳踏車,只要喜歡就去偷!美玉希望教育小孩要「教」不要「寵」,不然「細漢偷摘瓠,大漢偷牽牛 (台語)」,將來長大才要教導,須用更多的心力。要分享之前,美玉特別經過女兒同意,希望藉由親身體驗,提醒大家不要步入後塵。

◎縮小自己 人圓事圓

現在溫柔可人的美玉,尚未入慈濟之前,對家人態度是嚴謹的。本來家人聊得很愉悅,只要她一進門,馬上噤若寒蟬,氣氛變得很差;而在職場上,上司若說美玉一句,她就回頂三句 讓對方灰頭土臉。這種個性讓她進慈濟後,體悟到「當時贏不見得贏,當時輸也不見得輸」,因為「理直要氣和,得理要饒人」,往後,因自己的個性改變,與上司的互動也改善了。 同時,美玉也深深地了解到有苦的人需要被扶持的渴望,不止是物質,更重要是心靈上的安慰和鼓勵。

當年,負債雖未清,但在經濟改善和不可思議的因緣撮合下,美玉決心捐款到慈濟,人生開始了另一波善的轉折。美玉只要分享到趣事,會場中即傳出笑聲或鼓掌聲,說到沒錢時,還 發願三年要圓滿一個榮董,大家便以掌聲讚歎她的大願力,聽到她陸續圓滿多位榮董時,大家更是以熱烈的掌聲為她圓滿發心慶賀。

◎用心行善 幸福相伴

住在書軒隔壁的住戶簡文清對慈濟的「心靈講座」充滿著好奇,特地前來聆聽這場心靈饗宴。他從曾美玉的分享中,看到了親情的力量和身教的傳承,以及她勇敢面對困境、不逃避的 精神。

「有心行善的美玉在負債中,仍然卯足勁來參與慈濟活動,這也印證了上人所說:『慈濟不是有錢和有閒人做的,而是有心人做的。」簡文清心有體悟的表示,這也是他想要學習的。

每一個人都會追求屬於自己「幸福的青鳥」,幸福的定義卻因人而異。如梁昌枝近期正忙於四川地震災後的建設與花蓮靜思精舍的擴建工程,兩地奔波中的唯一空檔,就是到台北慈濟 醫院當志工。他表示,過去為小家小愛在打拼,現在要為慈濟的大家庭與大愛奉獻。曾美玉和梁昌枝夫婦倆走入慈濟多年,始終用無比的熱情,攜手走在菩薩道上,這也就是他們最大 的幸福。 .

圖左 : 11月10日,林口靜思書軒首次舉辦心靈講座,約七十位來賓參與。[攝影者:王昱晴]
圖右 : 11月10日,志工曾美玉在「林口靜思書軒」分享如何克服人生接踵而來的的難題。[攝影者:王昱晴]

圖左 : 住在「林口靜思書軒」隔壁的住戶簡文清〈左一〉,對慈濟的「心靈講座」充滿著好奇,特地前來聆聽。[攝影者:王昱晴]
圖右 : 志工曾美玉和梁昌枝夫妻倆最大的幸福,就是攜手為慈濟的大家庭與大愛無所求的付出。[攝影者:王昱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