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10月04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七年後我安樂不

七年後我安樂不

E-mail 列印
「世尊,少病少惱,安樂行不?」德禪師父在中區的佛三精進活動(2024/7/5–7/7),藉著《法華經》「從地湧出品」經文,殷殷地說……

四位「導師」代表的願力,問候佛陀度眾生是否順利?臺下的我借話自 問,「七年後,你安樂不?」未知。

七年前(2017),「佛三」精進活動在甫啟用的臺中靜思堂舉辦,當時的我,無緣參加。說是為了真善美志工任務,其實對佛法不明不解,就如「信解品」裏佛陀的四大弟子,以為《法華經》是為聲聞、緣覺而說。「佛三亦不是為我而設!」當年的我,是何其駑鈍、傲慢?

漸漸地,因為薰法、聞法,與靜思精舍連線禮拜《法華經》,帶動社區線上讀書會,逼自己再讀《靜思妙法蓮華經》,粗略理解經文,心裏就常在想,「如果有再舉辦佛三,我一定參加!」

◎換位思考 領略食住行生活

臺中東大靜思堂2023年啟用,2024年三月初、三月底舉辦第一階段,男女眾分兩次精進。第二階段在六月中旬和七月初,誦完七卷、二十八品的《法華經》。

男眾在精進,由女眾護持;女眾在精進、男眾就承擔香積、洗碗、準備點心茶水、清洗浴廁、還有曬被、裝被、折被的所有工作。

三月底輪到女眾精進,3月20日男眾陸續進駐籌備所有事前工作。精舍師父也提前一天來關懷。在寮房裏,男眾們滿身汗漬淋淋,幾乎被打敗了,怪罪應該是被套與棉被尺寸不合,怎麼折都不順手。師父幽默地說,「我本來想,折被對你們男眾來說,應該不是問題的!」師父彎下腰,親自示範要領,男眾才恍然大悟,完成一床床的豆干被褥。

廚房洗碗槽邊,男眾始終拿不定主意,依家裡的習慣,把碗筷往洗滌槽內一放,就各自開始洗了。「不對!不對!不是這樣洗!」工作人員全程須禁語,無從爭執與辯解,只好乖乖聽從女眾的指導,分成第一、第二道和最後一道的清洗,再高溫熱水煮滾消毒,然後擦乾,才放回碗櫃。

「喔!洗碗也是學問呢!我們都不知道要費這麼大的工夫!」有位男眾受訪時,不知道女眾平日承擔這些瑣碎的工作,竟然有套標準流程,頻頻地讚歎。

◎金剛護法展現柔軟心

承擔相關工作對於慈濟的女眾,問題不大,可是交通指揮和機動搬運,費體力的工作,是一大考驗。一向對工作鉅細靡遺的女眾,親自向男眾討教交通組該注意的事項,還請平日承擔義交(義務交通指揮)的李宥鈴來帶領。

李宥鈴因兒子在九歲時有次放學,過馬路出車禍,前前後後動了十三次手術。她將心比心,希望做一件自己喜歡,又可以保護每位孩童的義交任務,讓家長也安心。九年來默默在社區或校園付出,維護交通。

東大園區大肚山冬日的風勢,總讓人聞而心慄。回想2024年3月8日傍晚,冬日的最後一波寒流報到,寒風一陣一陣襲來。第一梯次精進的男眾學員陸續駕車抵達,遠遠的,大馬路邊一閃一閃的螢光背心和指揮棒,專業有致地指示車輛開往停車場。若不是近距離看,還以為是男眾在指揮。

男眾不由自主地搖下車窗,舉出大拇指說,「讚啊!」

每當要舉辦一項活動,工作人員須經過許多次來來回回的規畫、討論,以求達到盡善盡美,讓活動流程順暢。然而,紙上作業與實際操作,又有可能出現許多變化球,接變化球的精準度,攸關整個活動進行順利與否。人人和諧付出,終能圓滿完成。

◎對治習氣撐到底

「為什麼稱『打』佛三?」開營時,德禪師父拋出問題。臺下的我們,個個面面相覷,靜默無語。師父解釋,「『打』是對治,也是『做』的意思。」對治習氣,剔除業力,拋開妄想與執著。三日精進,全程禁語,靜心念佛。

禁語對我來說不是問題,我喜愛莊嚴、安靜的氛圍。四、五年前的農曆年間,清晨四點多,走路到離家約二十分鐘的共修處,禮拜《法華經》。當時的我,身心健康、筋骨通暢,連續跪拜二、三十分鐘,只覺膝蓋痠,還不至於痛。忍著就過了,隔天又是精神百倍。所以每當要拜偈時,我的心情就如一個小女生在盼望一個心愛的禮物的雀躍。

時隔七年,今年三月底第一階段拜經,膝蓋已不再只是痠了,而是劇烈疼痛。疼痛的同時,內心依然法喜。精舍師父在圓緣時問:「你們願意來出家嗎?」我舉手,「我願意!」那種打自內心的我甘願,把半個小時前禮拜「化城喻」膝蓋疼痛不堪的感覺全忘了。

◎安頓身心在日常

回到社區,不斷邀約大家一定要參加第二階段的拜經。報名表一出爐,我立馬送出,還問許多人,「你報名了嗎?趕快喔!」

殊不知這身臭皮囊,一年已不如一年。事隔兩個多月,第二階段拜經開始,我的膝蓋就從頭疼痛到無法自主,我一邊撫摩關節,偶爾默默弓起雙腳,一邊對著臺上六位師父如如不動、挺直脊背的身形,讚歎又羨慕。

我自問,「是否請調到後排去坐小白椅?」「不!我一定要撐到最後。」

「南無法華會上佛菩薩……」歛聲屏氣,拉開嗓門,跟著師父們的音律高聲唱誦,心全然浸潤在經文裏,我發現疼痛就不再那麼明顯。原來這就是證嚴上人常說的,「用心在當下,一心無雜念」,忘我的禪境。

事後,德禪師父謙虛地說:「其實我們的腳也會痠!」只不過不像我如一條蠕動的蟲,全程坐立難安。

精舍師父鼓勵我們,若能像他們每天晨起做早課,練久了就成習慣。凡夫如我,常會為自己找許多藉口,深知唯有借助同儕的相互督促,如當年的薰法香,才能持續。所以在叢林或在慈濟團體修行,共修是極大的學佛動力。

最近閱讀瑞典一位森林僧人寫的《我可能錯了》。作者說,「如果大部分人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能想起自己可能是錯的,這世界將會是什麼樣貌。」學佛就是一種自省、洗鍊習氣的過程。人們常會無意間將一根手指指著別人,忘記另外四根是指著自己的。應該要把十手根指頭合起來,形成一個「心」。

◎走出舒適圈接受挑戰

第二階段的拜經,我受邀承擔隊輔,第一個反應是,「我可以嗎?」過去十幾年下來,任何活動的舉辦,已習慣是紀錄的角色,工作做完就是任務完成。雖然工作不見得輕鬆,但因為駕輕就熟,難免少了一分尊重與戒慎的心,所以我告訴自己,「走出舒適圈,接受不一樣的挑戰吧!」

三天下來,我恪守「隊輔」的角色,把十二個成員當成家人。事先印出紙本課表,讓人人可以輕易摺疊,放入「八正道」制服的口袋。安住全程精進不能帶手機可能產生的心慌。

隊輔有領軍之良能。常常參與營隊紀錄,看到海外慈濟人,尤其是語言隔閡,須透過層層翻譯的非洲志工,他們在行進間走直角的威儀,是我永不忘懷的美麗印記。能身為隊輔難得的機會,我告訴自己,打起精神,挺直背脊,一定要將這分威儀如實實踐,我深信我做到了。

◎依文入觀 精進修行

不經一事,不長一智,唯有承擔才能體會其中真諦。雖然只有短短的三天,也會遇到不一樣個性的組員,當下就是體驗自己平日修行的成果。德禪師父提醒,「拜經時,要觀想。依文入觀,觀照自己的身口意行。」

有一天,休息時間,轉身瞧見一位滿頭斑白髮絲的男眾,半蹲著在女廁修理馬桶,我心裏一陣哽咽。拜經時腰痠背痛,但是飯來張口,又何德何能讓男眾如此服務?

德禪師父於每餐中,為大眾解釋「食存五觀」的含意:「計功多少,量彼來處;忖己德行,全缺應供;防心離過,貪等為宗;正事良藥,為療行枯;為成道業,應受此食。」師父提醒大眾在享用每一餐時,用心觀想,心存感恩,精進修行
,少欲知足,成就道業。

「從地湧出品」:「世尊,少病少惱,安樂行不?所應度者,受教易不?不令世尊生疲勞耶?」

疼痛乃身外物,是臭皮囊在作祟。若能有上人、師父們毅力修行的心靈境界,一定可以戰勝肉體的疼痛。我告訴自己,即使再有佛三的機會,依然會把握,就算坐小白椅都願意,因為再七年後,我安樂不?

圖左 :精舍師父親身示範折被要領,男眾們才突破困境,完成一床床的豆干被褥。[攝影者:陳麗雪]
圖右 :女眾冒著風雨指揮交通,專業架式不輸男眾。[攝影者:李威德]

圖左 :男眾在女眾指導下,分成第一、第二和最後一道清洗,再高溫熱水煮滾消毒、擦乾,讚歎道:「我們都不知道洗碗要費這麼大的工夫!」[攝影者:陳麗雪]
圖右 :李宥鈴因兒子在九歲時過馬路出車禍,她將心比心,九年來默默在社區或校園付出,維護交通。[攝影者:李威德]

圖左 :歛聲屏氣,跟著師父們的音律高聲唱誦,浸潤在經文裏,如上人說的,「用心在當下,一心無雜念」,忘我的禪境。[攝影者:羅勇輝]
圖右 :學員分秒間浸潤在佛法威儀中,以「食存五觀」觀照自己的身口意行。[攝影者:管海玲]

圖左 :透過繞佛,調整步伐,攝受當下,一心一念,浸潤經文中。[攝影者:管海玲]
圖右 :男眾如規如儀,領受細膩的洗碗工作,豈不也是在精進中。[攝影者:李惠伶]
圖左 :對於男眾來說,前置細膩的女眾工作都是第一次嘗試,但他們勇於承擔,認真學習。[攝影者:李惠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