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慈濟日本能登地震見舞金第四梯發放,於7月13日至15日圓滿,志工以誠以情膚慰鄉親,以儀禮之美攝受人心。(圖為7月13日一早,在珠洲市飯田waku waku廣場,等待領見舞金的人潮)[攝影者:吳惠珍]](/community/./images/community/8B53D5004A7911EF906AFB8082F6BE27_0.jpg)
◎親子偕行 同來能登送溫暖
十六歲的江原宏益就讀東京英國學校,趁著學校暑假空檔和母親黃韻璇,從東京來到能登參與見舞金發放。第一次來到發放現場,江原宏益感恩證嚴上人為大家帶來這分因緣,讓他有許多體會。「自己生於斯、長於斯,感恩能為生長在這片土地上的鄉親付出一點力量。」
江原宏益擔任見舞金領取窗口,在第一線服務好幾位高齡長輩,一位九十七歲長輩前來領取見舞金,關懷交談中,得知長輩雖沒去過臺灣,但感受到長輩對臺灣很有情感。這次能將臺灣點滴累積的愛心,帶來和鄉親分享,非常感動。
母親黃韻璇這趟身兼活動組和人文真善美工作。她表示,自己從小出身慈濟家庭,媽媽也是慈濟委員,先生也非常護持慈濟,身邊都是好因緣,兒子江原宏益也相當孝順。黃韻璇自覺太晚領悟到「見苦知福」,希望兒子能趁年輕及早領會,讓慈濟的情懷能深根在心,未來的人生她也將安心許多。
◎母女同心 把握撒播善愛種子的因緣
因為父母是資深慈濟人,從小接觸慈濟,曾參加過日本311賑災發放,精通中、英、日、臺語,三十八歲的侯姿安目前執教於美國紐約,於第四梯能登發放時,專程自紐約而來。她說:「十三年後有機緣再次參加發放,一定要把握機會,把溫暖和法喜帶給鄉親們。」
對於領到見舞金特別感動或流淚的鄉親,侯姿安會打開信封介紹證嚴上人的慰問信,讓他們認識臺灣慈濟。她和同組發放的同伴有共同默契,就是讓來到桌前的鄉親,一定感受到她們的陽光和溫暖,而且會向來領見舞金符合二到三人的家庭,多提醒一句:「裡面有現金十五萬日幣,請您注意收好喔!」
臺灣志工陳珀玲,這次是應女兒侯姿安的邀約而來。投入慈濟三十多年來,曾參與過多國、多次的賑災,雖然經驗豐富,但她表示,每一國家的風情不同,慈濟人的作法也需跟著調整。
在發放組,陳珀玲看到很多年紀大的鄉親,領到現金的霎那,心中所湧現的驚喜和感動。遇到較年邁的鄉親,她會打開現金袋,細心地告訴鄉親裡面有現金和關懷的信,並提醒現金要好好收進袋子裡。
「誠如上人的慈示,我們不是來觀光的,是來傳遞慈濟的精神理念。」陳珀玲深感慈濟帶來的不只是金錢的援助,而是一分真情暖意,「帶給災民鼓舞的力量,更是一次撒播善愛種子的因緣。」
◎母女共行 親手布施真情連結
臺灣中區志工魏玉珍感恩女兒蘇培幼請假,同來參與第四梯的發放。今年二十七歲的蘇培幼曾在日本讀書三年,因遇疫情而返國,現就讀大二夜間部,白天於幼稚園教美術。她九歲參加慈濟兒童班後就開始去向爸媽公司的客戶勸募善款,並畫靜思語卡給會員,直到就讀國中時期,才把募款工作交給媽媽。魏玉珍笑著說:「感恩女兒度她進來慈濟。」
想起發放團員第一天抵達災區參觀了珠洲市寶立町重災區,走過地震、海嘯、火災連鎖災變而遍體鱗傷的村莊,在受傷的土地上,卻看到生意盎然的小花處處綻放。見證大自然的威力、大地的韌性,也看到鄉親的純樸和樂天知命,還有慈濟人的誠情相待,相信能帶給能登鄉親更多振興的力量。
談及此行能登見舞金發放,魏玉珍感恩和感動滿滿。她覺得沒有辜負這次的殊勝因緣,因為可以親手布施給每位接觸到的災民,並表達上人和全球慈濟人的真誠與祝福。她慶幸地說:「上人所說的法『理』,我們在『事』上都有把它呈現出來了。」
今年七十一歲的陳麗雲(石井麗子)嫁到日本三十五年,近年回鄉事母,因為魏玉珍的因緣,今年五月底參加靜思生活營的感動,進而爭取回日本賑災,願為日本鄉親盡心力。
陳麗雲說:「在發放區,看到來領見舞金的鄉親原本不好意思的臉孔轉為開心,自己也跟著歡喜,更明確知道志工的使命。」所以她一回臺灣就報名參加社區志工的見習培訓了。
◎回饋鄉土感恩鄉親 隨時補位盡力圓滿
日本東京志工土方理惠2014年受證。嫁來日本三十多年了,媽媽是臺灣中區的慈濟委員,對慈濟不陌生,但早期要上班,孩子還小,只是偶爾參加一些社區活動。
大災難,菩薩湧現,日本311時,土方理惠積極參與投入而後培訓受證。家人也很護持她做慈濟,現在慈濟東京百草園共修點,是她的公公提供出來的地方。
土方理惠個性較內向寡言,默默付出,與人無爭。能登發放,她四梯次全程參與。「天災人力無法抵檔,但我們可以善解。」她説:「我是用感恩心、同理心,還有回饋這片鄉土的心來為鄉親付出。」
「我是311震出來的!」個性開朗活潑的日本東京志工李月鳳,因311地震積極投入慈濟,於2015年受證,現在承擔協力組長。嫁到日本三十多年了,這期間因為家庭因素,她和先生在瀕臨婚姻破碎的邊緣,是慈濟救了她。所以她用感恩心,發心立願要為上人承擔一分力量。
擁有照護師證照,她照顧的是一群智能不足的孩子。為了能有彈性時間可以做慈濟,她選擇上大夜班,而且只要慈濟有活動,她會預先把假期排出來。能登發放四個梯次她全程參與。
這次在珠洲的發放,雖被列在人文真善美功能,但她看到鄉親排隊人潮不斷,就自動跑到隊伍中當引導志工。第一天烈日酷熱,她在戶外走動不以為苦。她說:「做慈濟,就是隨時補位,盡力讓事情圓滿!」
四個梯次下來,李月鳳和當地志工的互動很好,發放圓緣後,鄉親與她依依不捨,但彼此相約「只要在慈濟,一定會再相聚!」
◎只要災民得離苦 付出的辛苦都值得
日本志工王素蘭1989年來到日本唸書,結識日籍先生,結婚後自此定居日本,忙於工作和家庭。在一次中華學校舉行慶典和義賣,經慈濟志工羅文伶邀約,參與日本代代木公園的熱食發放,過程很歡喜,從此投入了慈濟,2023年她受證慈濟委員。
2024年能登地震後,隨即與志工投入災區煮熱食服務,她煮了220人份熱食,溫暖了災民,雖然鼠蹊部軟骨磨損嚴重,行走疼痛,但付出過程讓她內心很歡喜,因爲真的幫助了鄉親。能登見舞金發放,第一梯次和第四梯次,儘管腿傷依舊,她還是勇敢報名參加。
年輕志工黃晟育第一次參加賑災活動,他在東京修了醫療福祉經營博士課程後,去年才回臺灣,這一次把握機會請假參加,擔任行政組每日值星的工作。黃晟育想透過這個活動讓鄉親們更了解慈濟的美與善,學習上人「人苦我悲,人傷我痛」的心。
在發放現場,他時而當引導、時而當機動,偶爾補位當發放組,為的是想把握因緣,為大家出一分力。他說:「鄉親們領到見舞今後,紛紛感動掉淚,讓自己也跟著流淚。只要能幫鄉親們一點忙,付出一點辛苦的代價是值得的。」
◎真誠最美 無私最感人
來自臺灣南投志工蔡鳳寶,自2000年參與921希望工程學校的紀錄至今,在人文真善美功能方面已有二十多年的經驗,也曾參加多次海外賑災和冬令發放。
這次承擔第四梯日本能登見舞金發放的記錄工作,她感恩因緣殊勝,希望能將上人和全球慈濟人的大愛足跡,好好記錄下來。雖不懂日文,但她事先做了很多功課,查了一些人名、地名和簡易採訪題綱的中日文對照,並用羅馬拼音註記,以備一時之需。
這趟從金澤車站看到的繁榮景象,到偏鄉的蕭條落寞。尤其第一天團隊抵達珠洲市巡訪災區,走進緊臨海邊的寶立町時,耳、目所及的竟是烏鴉啼聲和斷垣殘壁,真正見證了「世間無常、國土危脆」。
在發放現場,看到志工隨時補位,不管年輕或資深的志工都用柔軟的身行、真心的笑容,來服務、關懷鄉親,也看到當地鄉親撥空出來當志工的人數,逐漸增加。
尤其在鄉親關懷區裡,蔡鳳寶一看到年紀稍輕而且又很感動的鄉親,會請懂日文的志工協助翻譯,讓她可以採訪鄉親的現況和感受,同時邀約他們留下通訊資料,以便日後慈濟來辦茶會可以連絡得上。
「真誠是最美的畫面,無私是最感人的篇章。」蔡鳳寶在這次發放中,看到人性的韌力、鄉民的質樸、善愛的交流;也讓人感受到青山依舊在,里山里海的平疇沃野,依然會持續陪伴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共賞日出和月落的美好;更期待慈濟人無所求的付出,此時此地人間菩薩的長情大愛,在能登能帶起善愛的漣漪,甚至菩提成林。


圖左 :年輕志工黃晟育(左)專程請假參加這次發放活動,在發放現場,他時而當引導、時而當機動,偶爾補位當發放組,為的是想把握因緣,為大家出一分力。[攝影者:蔡鳳寶]
圖右 :陳麗雲(石井麗子,右)在發放區,看到來領見舞金的鄉親原本不好意思的臉孔轉為開心,自己也跟著歡喜,更明確知道志工的使命,回臺即報名了社區志工見習培訓。[攝影者:蔡鳳寶]


圖左 :十六歲的江原宏益就讀東京英國學校,趁著學校暑假空檔和母親黃韻璇從東京來到能登參與見舞金發放。「自己生於斯、長於斯」,他感恩能為生長在這片土地上的鄉親付出一點力量。[攝影者:蔡鳳寶]
圖右 :臺灣志工陳珀玲和女兒侯姿安同來。她們說:一定要把溫暖和法喜帶給鄉親們。慈濟帶來的不只是金錢的援助,更是一分真情暖意,帶給災民鼓舞的力量。[攝影者:蔡鳳寶]


圖左 :魏玉珍和蘇培幼母女同行,留下美善回憶。魏玉珍(左)說:沒有辜負這次的因緣,因為可以親手布施給每位接觸到的災民,並表達上人和全球慈濟人的真誠與祝福。[攝影者:蔡鳳寶]
圖右 :臺灣志工蔡鳳寶(右)這次承擔第四梯日本能登見舞金發放的人文真善美記錄工作,在現場隨機採訪拍照,希望將志工與鄉親溫馨互動的故事好好記錄下來。[攝影者:朱家立]


圖左 :日本東京志工土方理惠(左一)四個梯次全程參與,在日本生活三十多年,她說:「我是用感恩心、同理心,還有回饋這片鄉土的心來為鄉親付出。」[攝影者:蔡鳳寶]
圖右 :日本志工王素蘭(左)從熱食發放即投入,能登見舞金發放,第一梯次和第四梯次,儘管腿傷依舊,她還是勇敢報名參加,真誠服務鄉親。[攝影者:蔡鳳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