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9月14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以愛啟航 讓教育翻轉社會

以愛啟航 讓教育翻轉社會

E-mail 列印
2024年7月6日是慈濟臺北市大安區見習暨社區志工的研習課,在臺北舊分會上課;從三月的相見歡至今,見習志工已學習了解慈濟的慈善及環保志業,對於慈濟的四大志業有更深入的了解,這次課程的主題是「教育志業」 ,更是讓見習志工收穫滿滿。

◎愛的啟航 向下扎根向上茂盛

課程講師李美金深耕教育數十年,不僅是教育奉獻獎及師鐸獎的得主,更是透過活力及笑容走入校園,帶領學生一同學習靜思語,透過故事及自身感觸心得,讓見習志工更加了解到慈濟的教育志業其中內容的奧妙。關於教育,一般人最先聯想到學校教育,但其實教育無所不在,長輩們常說:「坐正正,得人疼」而要求的原因其實是為了孩子健康,教導孩子坐姿端正脊椎才不會歪斜,因此在許多的規矩背後其實都有教育性,更是期許透過自身的改變與學習,一同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教育志業所涉及的範圍非常廣泛及多元,「向下扎根、向上茂盛」是慈濟教育志業的特色,透過正規的教育體系,從托嬰中心、幼兒園、小學、中學至大學,讓孩子從小的品格建立,在愛的氛圍成長及慈濟人文素養的環境中薰陶成長,展現生命價值、生活教育與生涯發展,達到縱向的「教育完全化」。

除了學校教育的「教育完全化」之外,教育志業更是邁向「完全教育化」,例如參加見習研習課也是一種教育,而環保站之所以稱為「環保教育站」,是因為除了告訴大家如何分類做環保外,更讓大家了解知福惜福的重要,也讓環保教育成為慈濟教育的特色之一;而巧藝坊、志玄教育中心的課程屬於社會教育的推廣,落實全人教育,回歸教育本質與重現核心價值。李美金透過這些舉例,讓見習志工們深深了解到其實教育無所不在,人生就是一個從「教育完全化」邁向「完全教育化」的過程,也了解到只要是讓自己的身心有所改變及成長,都是屬於教育的一部分。

慈濟教育志業至今已有三十五個年頭,在教育完全化的過程中也走入了社區,對於孩子的教育更是用心,例如兒童親子成長班、青少年成長班的課程以生活、生命、環境教育為主軸,透過體驗式的學習,也透過親子一同參與的課程,在互動的過程讓親子之間的關係得以改變。而大愛媽媽的靜思語教學、戲劇表演更是深受孩子的喜愛,也透過正向的故事,教育孩子在未來的道路上不要走偏路。

教育是一股安住的力量,李美金也分享了學生在老師杯子裡加消毒水的故事,雖然學校有用法律的角度告訴學生這麼做是不對的行為,但志工李美金則透過韓國電影《春去春又來》的故事,讓孩子了解到雖然做錯事或許會得到原諒,但這顆石頭還是會永遠壓在心上。也透過這個故事,讓孩子反思是否有因為自己的貪玩而對周遭的親人、寵物、朋友甚至是老師及同學做過類似的事情,學會及時認錯道歉,並啟發學生在做事之前先思考什麼事可以做?什麼不能做?

◎讓孩子有福 成為改變社會力量

課程講師崔菊芬任職於慈濟人文志業,也是資深的媒體工作者,在資訊爆炸的時代,人們總是可以快速、便利的從網路上獲取資訊,但網路也是雙面刃,總有不辨是非的網友在網路上散播惡言。崔菊芬透過有力的數據讓見習志工了解慈濟在教育志業的付出,更了解在面對網路上惡意的言論時,怎麼當一個能散播愛的網路使用者。

教育是社會的希望,更是翻轉人生的良藥,在五濁惡世之下紛擾不斷,世界上總有因為戰爭、貧窮使孩子輟學,而慈濟透過助學脫貧、建校培才,透過行動及教育在孩子的心上種下愛的種子,讓每個孩子充滿良善與智慧,翻轉孩子的人生。

見習志工研習課透過每個月一個主題讓見習志工一步一步了解慈濟的各個志業,崔菊芬也跟見習志工分享,當身邊的朋友問起慈濟時,可以善用工具,透過基金會公開的數據,讓一般民眾以最直接的數字了解慈濟。

現代社會人手一臺智慧型手機,透過網路隨時都能與世界接軌,但在網路世界中也有許多詐騙及虛假的謠言,而謊言只要散步的範圍夠廣、時間夠長就會變成真理,因此在面對網路不實與負面訊息時應有認知與因應的方式,一定要查證虛實明辨是非,更重要的是不要再將訊息轉傳。

崔菊芬擁有多年媒體工作的經驗,深知網路世界對社會的影響,例如2014年社會輿論的事件,正是受到網路風向影響,使許多網民是非不分任意抨擊,雖然清者自清,但若不出面澄清,只會讓更多人相信謠言。《無量義經》中說到「文辭是一,眾生解異」雖然經文的文字內容是一樣的,但以不同人不同角度的解讀,就會產生不同的意思,而在社會中,同樣的事件經過不同人的解讀就會有不同的看法,甚至是謠言的產生,因此除了在人間要灑淨,在網路上也要灑淨,以正確的訊息來導正謠言。

◎種下種子 讓愛綠葉成蔭

這次見習研習課程的主題是教育志業,讓身為父母的見習志工相當有共鳴,見習志工黃瓊玉分享孩子從小就有接觸靜思語,除了很喜歡大愛媽媽說故事之外,更是讓孩子從小就在心中種下良善的種子。黃瓊玉說:「我覺得語言很有力量,上人在做教育真的很有智慧,因為教育就是讓我們更有智慧明辨,去判斷謠言的真實性,因為每件事情背後都有很多原因,所以我們不要人云亦云當謠言的散播者,我們反而是要以正向的方式去傳遞,這樣就是善的循環、好的循環。」

見習志工林步鴻也分享孩子在親子成長班學習,甚至將所學的技能學以致用於學校之中,林步鴻說:「雖然是很小的教育,但他們是真的可以把這些東西扎在他的心裡面,我們也不用擔心未來有一天孩子出去做什麼,因為只要有一顆善的種子發芽,就值得了。」

見習志工吳正牧是資深的教育工作者,在他的教育歷程中發現雖然有些學生的成績不行,但品德良好,將來都擁有非常好的成就。吳正牧說:「在韓愈的〈師說〉裡面有提到:『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但現在的老師多只教授知識,其實最根本的就是傳道,傳聖賢之道;解惑,解人生的迷惑,也就是上人說『教之以禮、育之以德。』禮和德才是做重要的,才是根本。」

吳正牧認為教育一定要和生活作結合,若教育只是教導學生技能是遠遠不夠的,不要只重視智育方面的教育,更要重視德育、要重視他跟人家的互動,才能夠有善念的發展。

見習志工羅奕恆來自馬來西亞,大學時是就讀傳播相關科系的慈青,羅奕恆說:「在現今網路社會每個人都是網民,而身為慈濟人,不論發表的題材素材是什麼,盡量以正面的方式來發表傳遞出去,而不是散播仇恨等負面的內容,使讀者在閱讀時貼文或留言時,所感受到的都是正面的,進而改變心境,消除負面留言。」

羅奕恆參與見習課程後,體會到生老病死及生命無常,也讓他了解要學會謙卑、見苦之福,也期許自己能多多學習,透過自己的能力幫助別人。在慈濟深刻感受到慈濟人都是一家人,也感受到群體生活的溫暖,雖然一個人的善心或善念有限,但如果很多人聚集在一起,把大家的善念付諸於行動,就可以成就大事,幫助社會上更多的人。

教育是永不間斷的大愛工程,而每個人都是老師,透過教育讓大家能更有智慧能夠明辨是非,終止謠言灑淨人間;而透過在孩子心中種下愛與善的種子,成長的大樹更能綠葉成蔭,使人間有愛,一同在菩薩道上修行。

圖左 :透過學佛行儀,學習問訊是向佛菩薩及證嚴上人致上最高敬意,並呈現慈濟人文。[攝影者:黃淑琴]
圖右 :課程講師李美金是教育奉獻獎及師鐸獎的得主,透過故事及自身感觸心得,讓見習志工更加了解到慈濟的教育志業其中內容的奧妙。[攝影者:黃淑琴]

圖左 :見習志工吳正牧是資深的教育工作者,他認為教育不要只重視智育,更要重視德育、及與人互動,才能夠有善念的發展。[攝影者:黃淑琴]
圖右 :見習志工羅奕恆大學就讀傳播相關科系,他認為身為慈濟人,要傳遞正面的言論,使讀者感受到正面的資訊,進而改變心境。[攝影者:湯雲台]

圖左 :講師崔菊芬是資深的媒體工作者,與學員分享在面對網路上惡意的言論時,怎麼當一個能散播愛的網路使用者。[攝影者:黃淑琴]
圖右 :見習志工黃瓊玉分享孩子從小就有接觸靜思語,她認為語言很有力量,不要人云亦云當謠言的散播者,反而是要以正向的方式去傳遞,這樣就是善的循環。[攝影者:黃淑琴]

圖左 :見習志工林步鴻(右)與孩子一同在親子成長班學習,她認為只要有將善的種子種在孩子的心田中並發芽成長,就值得了。[攝影者:黃淑琴]
圖右 :培育團隊協助見習志工進行課程報到。[攝影者:黃淑琴]
圖左 :見習志工於課程中認真聆聽,透過記錄將所學帶回家學以致用。[攝影者:黃淑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