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3月23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凱米颱風投下變化球 教聯會與志工聯袂揮棒

凱米颱風投下變化球 教聯會與志工聯袂揮棒

E-mail 列印
「凱米給我們這麼大的變化球,但是我相信你們每一個都是強棒。因為你們說風雨生信心,心絕對不會動搖。」慈濟教聯會曾彩琴老師,在「第二十一期慈濟教師培訓研習營」的課前會上,與老師們一起勉勵。

◎天候變 課 程重點不變

強颱凱米來攪局,攪亂原定於7月26日至7月29日在花蓮靜思堂舉行的「第二十一期慈濟教師培訓研習營」。為了安全起見,大會決定更改地點,在中區的大里靜思堂舉辦,讓隊輔及學員方便前往,並將活動延期一天。

2024年7月26日午後,來自各地的功能組教聯會老師,提前一天作課前研討。承擔課務的梁明老師與團隊,因應地點改變,課程也重新調整。課務團隊緊鑼密鼓與講師喬時段,其中兩堂是慈濟教育執行長王本榮和花蓮慈大附中慈大李玲惠校長分享,為了提升與學員的互動,他們堅持親臨現場授課。

然而,颱風所造成的災害,從花蓮到臺中必須改搭南迴鐵路,增加路程時間,所以授課的時段安排更顯得困難。梁明老師打趣地說,「東挪西挪,我的白頭髮都長出來了,真的很燒腦。」

梁明老師說,這次營隊的調整,也是一種因緣。因為人的心情跟做事的方法是結合在一起,變與不變,都在於自己的心。梁明老師表示,這一次核心的學習主題是「人文教育」,以及《靜思語》的五段式教學,四天改成三天,課程重點不變,只要掌握學習的關鍵,就是教育改革的核心。

教聯會的齊心規劃,大里、霧峰、太平的志工團隊勇於接下變化球,節省老師時間、空間,以及人員的出動。因為當區志工擔起香積、茶水、空間布置以及交通接送等勤務,讓教聯會老師與學員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最大的收穫,這成為生命中最難忘的回憶。

◎風雨交加 面臨困境耐心接送

7月26日,凱米颱風已離開臺灣,但受氣流影響,一整天風雨不停。機動組林瑞益穿著雨衣雨鞋,從早上八點到下午就站在地下停車場入口處指揮交通,身上的衣服被汗水浸透,趁喝水的休息時間,趕緊到靜思書軒再買件藍襯衫換上。因自然法則,健康已不如前的他,於2023年退休,成為全職慈濟志工。他說:「來當志工,雖然也會累,但沒壓力、很開心。」

下午三點多,機動組窗口顏重評剛從高鐵站接回隊輔余瑞梅老師,這已經是往返臺鐵或高鐵的好幾趟了,他笑著說:「承擔機動窗口最大的困難,除了人員不足,還是人員不足啊!」

從7月25日到7月26日,南臺灣的雨下不停,不斷傳出災情,許多路段無法通行,這是乘客無法預料的,間接地給機動組的接送工作帶來了許多困難。比如從花蓮來的乘客必須改搭南迴鐵路,顏重評舉例7月27日的突發狀況:「今天坐臺鐵的新營到嘉義這段無法通行,乘客只能先下車,再搭回臺南,然後改坐高鐵到臺中。」

星期六(7月27日)是社區環保日,加上還有探索教育活動,志工人力特別吃緊,27日到高鐵站接送的學員,洋洋灑灑十幾個名字。除了機動人員不足,顏重評還面臨另一個挑戰:「以前只要在預定的時間點去車站就可以接到人,但這次的情況卻非常不確定,時間都亂了套。」

面對這麼多的不確定性,接送時間和人員不斷變動,顏重評總是善解地說:「我們盡量把事情圓滿。」就像他在Line群組上自取的名字「平安福」一樣,他祝福自己,也祝福大家:「平安就是福。」

◎值星帶頭做 合和完成任務

營隊場地改變,連帶工作人員也換人。七月份輪值大里靜思堂的值星蔣淑麗,原本以為在自己所屬的區域,對人事物都很熟悉,運作起來應該沒什麼問題,誰知道活動一開跑,想像與現況卻有很大的出入 。

「我想說,夏天要給學員準備涼品,誰知光要裝成一小碗,就無法判斷一鍋能裝幾碗……剛還有人在群組問,衣服要晾在哪兒?」很多問題不斷凸顯,身為靜思堂值星的她,規劃總是趕不上變化。「雖然腦筋隨時在轉,感覺好多事做不完,但是遇到問題就是想辦法解決,就不覺得是困難。」

蔣淑麗表示:「7月22日一早接到訊息,我們當晚立即召開緊急線上會議。」首先需要考量的是場地能否容納所有人員。經過大家集思廣益評估,確定住宿和活動空間均能滿足需求,因此大里靜思堂的志工們,便勇敢地接下了任務。

蔣淑麗指出,安單是最重要的考量。營隊人數約為一百人,恰好符合大里靜思堂的住宿空間,大家毫不猶豫地說「好」。她補充道:「大里靜思堂是一個小而美的新道場,我們有一個共同的期待,希望因辦活動讓更多人認識它。因此,只要營隊不與其他活動的時間衝突,我們都會勇於承擔。」

雖然場地不算寬敞,這種溫馨的小場地更能凝聚人心。但要在短短三天內完成所有前置作業,確實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大里靜思堂立即動員相關人員,迅速投入,每個人都積極參與分工,有些人主動提出負責早餐,有人負責寮房、有人負責場地布置等等,大家盡全力完成任務。

蔣淑麗親身帶著做,雖然沒有分配到具體勤務,看到茶水站需要人手,她便主動承擔。此外,她還負責國議廳和二樓感恩廳的接待工作。她客氣地說:「這次的營隊,要完全歸功於大里靜思堂合心關懷組的支援。他們在關鍵時刻給予指導,補充了我們的不足。」

總之,人人早已練就一身功夫,主動找工作,各司其職。有些人甚至身兼數職,齊心協力提供賓至如歸的服務,以迎接來自各地的教師們,讓他們感受到回家的溫暖。

圖左 :2024年7月26日午後,來自各地的功能組教聯會老師,提前一天作課前研討。[攝影者:簡鴻海]
圖右 :教聯會的行政協調組曾彩琴老師,把握時間做床頭禮的卡片。她說這是一份富有意涵的禮物,希望能帶給大家滿心歡喜。[攝影者:簡鴻海]

圖左 :大里靜思堂七月值星蔣淑麗(右)說, 「雖然我們的場地不算寬敞,但這種溫馨的小場地更能凝聚人心。」[攝影者:林萬教]
圖右 :郭禮文主任(後左二)從培訓志工到教聯會的學員長,在營隊培訓課,帶給大家如規的行儀。[攝影者:曾富春]

圖左 :颱風重創下,菜價瞬間飆漲,香積志工還是用心準備菜餚,讓大家有充足的營養與美味的菜色。[攝影者:林萬教]
圖右 :面對這麼多的不確定性,接送時間和人員不斷變動,顏重評(右)總是善解地說:「我們盡量把事情圓滿。」[攝影者:曾富春]

圖左 :在整理寮房的過程中,志工黃玉花帶著兩個孫女合作整理寮房,讓孩子們從小參與慈濟活動,傳承慈濟精神。[攝影者:曾富春]
圖右 :颱風導致這兩天的花市休市,布置窗口葉秋子(左)面對困難,但她說:「我要感恩慈濟平時的訓練,我們才有具備承接變化球的能力。」[攝影者:曾富春]
圖左 :隊輔組的蔡月女(右二)、曾年燻(右一)老師皆是年長者,仍是始終如一地承擔任務。[攝影者:簡鴻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