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透 過影片,上人在開示時指出:「《三十七道品》為佛法的基礎,它是佛教修行的次第,是趨向解脫的方法,是諸佛共同教導的法。」上人期望弟子在學佛的道路上,要更加用心學習。
◎因材施教的智慧 校長有所獲
高雄復興國小校長蔡進元分享,有機會一起唱誦《三十七助道品》偈頌文,是非常殊勝的因緣。雖然《三十七助道品》看起來很複雜,可是這樣的分門別類,讓人朗朗上口,更容易理解。
蔡校長認為,佛陀觀機逗教,依照上、中、下根機,調整教育方法,與目前教育現場很雷同。「老師就像是人力的開發工程師,就如佛學中依照大、中、小根機給予相對應的法門,和現階段的教育非常契合。」
復興國小著重品德教育,運動特色是棒球。教育孩子要遵守運動規則,透過寓教於樂的方式,培養孩子循規蹈矩的好品德。蔡校長很欣慰地說,「本校培養出一位棒球優秀運動員柯敬賢,他與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簽約後,不忘回饋學校,將回來母校辦一場感恩之旅,期望能給學弟妹好榜樣。」
◎教育須展現愛與耐心 愛別人的孩子
服務於臺中北區健行國小附設幼兒稚園張昭宴老師,上人說《因材施教》的故事讓她深受啟發。張老師表示,現在的小朋友,各有各的特質。有些特殊的小朋友,肢體動作比較大,或比較想要引起老師注意,老師必須針對孩子的特質去引導,用媽媽的心去愛別人的孩子。
張昭宴任教的暑期班,有一個中班的小朋友,常常戲弄同學,讓同學很困擾地向老師告狀。她以柔軟心和小朋友慢慢溝通,真心了解他內心的感受,也讓他知道老師有在關注、在愛他,漸漸地,孩子也願意配合規矩,令她覺得很安慰。
另一實例是,一位隔代教養的孩子,可能因家庭教育的刺激比較少,有語言發展遲緩的現象。張昭宴耐心地與他互動,鼓舞他,給他多一點讚美,用簡單的短語句和他練習對話,現在他也會跟老師分享,假日在家裡玩什麼?語言表達能力進步很多。
◎誦經後的反思 找到內心平衡點
中區健行國小張添琦校長表示,「每次誦經時,在唱誦和理解每一句經文的過程中,漸漸感受到誠正信實的重要性。這些都是修行道路上的基本規範,提醒我們須持續地自我反思和自我叮嚀。」尤其是拜經後的靜坐,讓他反思過去、現在,並思索未來的方向,也找到內心的平衡和修行的正確方向。
聽了上人說《因材施教》的故事後,張校長提到,「在調整老師的職位過程,我漸漸學會了包容,體諒每一位老師的執著和需求,並在中間找到平衡點,讓校務運營更順暢。」
張添琦認為與人相處中,遇到挑戰時,要先求人圓、才能事圓、理圓;在校務經營方面,也學會善解、包容。有時候,老師們或學生可能忘記請假、遲到或其他小問題,他選擇適當的時間和方式與他們溝通,解決問題而不失和諧。
《三十七助道品》是學佛者修行的次第,若能字字句句刻在心版,再好好應用,常保一顆清淨的心,必能將心安住於修行道路上,短短的偈頌文,讓校長、老師收穫良多。
圖左 :學員們神情專注,虔誠跟著螢幕上的偈文唱誦。[攝影者:簡明安]
圖右 :蔡進元校長(左一)認為,「老師就像是人力的開發工程師」,就如佛陀以大、中、小根機給予相對應的法門,和教育非常契合。[攝影者:簡明安]
圖左 :服務於臺中北區健行國小附設幼兒稚園張昭宴老師說,老師必須針對孩子的特質去引導,用媽媽的心去愛別人的孩子。[攝影者:簡明安]
圖右 :臺中健行國小張添琦校長(左三)表示,拜經後的靜坐,讓他反思過去、現在,並思索未來的方向,也找到內心的平衡和修行的正確方向。[攝影者:簡明安]
圖左 :學員唱誦《三十七助道品》偈頌文後,接著聆聽上人說故事《因材施教》。[攝影者:簡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