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10月04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馬六甲分會 淨河行動 讓地球少一點「碳」息

淨河行動 讓地球少一點「碳」息

E-mail 列印
你曾想過嗎?每一件被遺忘的垃圾,都是大自然無法消化的痛。透過淨河行動,喚醒人們的環保意識,舉手之勞做環保,小小動作也能帶來大大的影響,讓地球少一點「碳」息。

◎乘船打撈垃圾

昨日(6/28)雷雨交 加,但慶幸今日一早陽光明媚,讓承擔淨河活動的協調志工放下心頭大石,活動不受影響,可以如期進行。只是,一場大雨後,河面上漂浮著許多垃圾,在風景宜人的觀光區,頗為大煞風景。

相隔兩年,2024年6月29日,慈濟馬六甲分會再次舉辦淨河活動,近百位慈濟志工與民眾相約來到馬六甲河畔。活動開始前,在暖洋洋的朝陽下,大夥兒先來做體操鬆鬆筋骨,然後再投入勞動。

由於昨日大雨導致一些地方發生水災,工作人員需把海口閥門打開降低水位,防止災情惡化,這使得當日河水水位未達標準,擔心船隻無法承載多人行駛,影響乘船淨河活動。然而,看見大家的滿腔熱情,工作人員商討後決定以少量人數分批輪流體驗乘船打撈垃圾。

在馬六甲河流及海岸發展機構(簡稱PPSPM)工作人員的帶領下,一批志工乘船打撈河流中的垃圾,另一批徒步沿著河畔,撿拾岸邊的垃圾。

◎與垃圾的奮戰

當志工們乘船前往河中心,迎面撲鼻而來的是陣陣異味,但大家毫不退縮。站在搖搖晃晃的船上,大家心想,連站穩都困難,如何有效率地打撈河裡的垃圾呢?隨著船隻前行,志工們開始將撈網放入河面。河水的強大阻力對成年人已是挑戰,更不說年長者和幼兒了。

大家奮力打撈,不一會兒,船上的幾個大桶裝滿了寶特瓶、塑膠袋、保利龍、樹枝樹葉等,甚至還有令人心驚的魚屍。

PPSPM官員阿莫菲道斯(Ahmad Firdaus Abdul Malek)表示,當局每月舉辦兩次類似的淨河活動,邀約私人機構或學校參與,希望藉此提高民眾的環保意識,保持河流的清潔。他指出,該機構定期清理河流,每次清理行動約可收集一至三噸垃圾,其中大部分是家庭垃圾,這些垃圾從住宅區的溝渠流入河流,造成污染。

小隊經過其中一個碼頭時,發現有一艘滿載垃圾的船隻在清理垃圾。隨行的工作人員莫哈末蘇克禮(Muhammad Syukri Bin Azhar)解釋道:「昨天的大雨,把上游的垃圾沖到了這裡,專精清河的工作人員不到半小時,就已經裝滿了六大桶的垃圾。」這些人看似習以為常的事,外人卻感到萬分震驚——短短時間內,竟能從河裡撈到如此多的垃圾。

◎進行垃圾分類

另一邊,徒步淨河的小隊也已經出發。大家一邊欣賞沿途美麗的風景,一邊與各種垃圾不期而遇,其中最多的是煙蒂和寶特瓶。撿拾隊伍邊「撿寶」,邊喃喃自語:「垃圾桶就在旁邊,為什麼人們還是習慣性地把垃圾丟在地上?」、「大家忙著欣賞美景,卻把垃圾遺留在石凳周圍。」

「看!有一隻蜥蜴在那裡!」參與活動的幼教小朋友興奮地指著河邊做日光浴的蜥蜴驚呼。他們邊走邊數,一隻、兩隻、三隻、四隻……原來河邊竟然有那麼多平時不常見的動物。

「這裡有垃圾,快來撿!」、「這個瓶子可以回收,要放進另一個袋子。」撿拾過程中,志工們直接分類資源和垃圾,方便後續清理和回收。

志工們的細心和認真被蘇克禮看在眼裡,他說:「我帶過不少團體參加淨河活動,但至今沒有見過哪個團體像你們這樣細心。煙蒂、紙屑,甚至是被丟棄的割草器塑膠線,這麼小的垃圾你們都不放過,還進行垃圾分類,真是令人敬佩。」

◎灌輸環保觀念

林緣圓與先生帶著三個孩子及媽媽一起來參加淨河活動,猶如家庭日般出遊尋歡樂。孩子們平常上課疲累,原本週末想休息,但親身體驗後,反而開心地投入其中。他們抓起打撈工具往河裡一撈,在父親幫助下,撈起了各種各樣的垃圾。兒子撈起魚屍,雖感震驚,但也毫不畏懼,還仔細端詳了一番。

原來,海水倒灌馬六甲河,令淡水魚群無法適應突如其來過多的鹽分和環境變化,最終缺氧而亡,河中浮起許多魚屍。

林緣圓表示,希望透過這樣的活動,提高孩子們的環保意識。親身體驗打撈垃圾,可以體恤工作人員的辛勞,從而不亂丟垃圾。而她的先生看到沿途不少垃圾,也會向路人宣導垃圾不落地的理念。

就讀大愛幼兒園的鍾禮國雖然年紀和體力都小,但也熱情參與打撈垃圾活動,玩得不亦樂乎。他看到河中漂浮著許多垃圾,包括玻璃、塑料、玩具、椰子、紙皮等,甚至還有小蝸牛和魚屍,奈何體驗時間短,他覺得意猶未盡,對媽媽說:「明天我們再來撈垃圾,我要做環保小尖兵!」

與兒子一起參加活動的陳淑萍,希望孩子能從中有所體悟,並灌輸他減少購物的消費觀念,從源頭開始減少垃圾,不成為衝動購物、破壞環境的幫兇。她也教育孩子,如果真的需要購買物品,要進行資源分類,讓資源可以重複使用。

◎維護河流清潔

中四學生許翔傑表示,之前曾參與慈濟舉辦的淨攤活動,但與淨河相比,河中的垃圾量更大。他認為,唯有通過這樣的活動,人們才能親眼目睹垃圾氾濫的情況,提醒自己環保的重要性。

另一位首次參與淨河活動的侯恆愷與爸爸一同前來,他說:「從來沒有注意到,原來平日有工作人員辛苦打撈河中垃圾並維持清潔,如果沒有他們,漂浮在河上的垃圾豈不是更多嗎?」

海洋工程師谷漢(Kuhan Sanachi)感嘆道:「通過我們的努力,河裡的垃圾明顯減少了,不過我們還需要繼續努力,才能持續維護河流的清潔。」他希望政府除了加重對亂丟垃圾者的懲罰外,還應更加頻密地執行取締行動,讓公眾意識到亂丟垃圾是不可取的行為。
 
在志工黃金寶(惟群)的邀請下,葉紹偉積極參與淨河行動。通過這次活動,他發現相較於以往在河畔跑步時所見,垃圾量和河流散發的異味已經有了顯著改善,因為相關單位已定期進行河流清理。然而,仍然可以看到許多固體廢棄物漂浮在河面上,這些垃圾主要來自住宅區。因此,減少家庭垃圾是當務之急。

平時,葉紹偉致力於推廣環保酵素。他認為,如果人人在生活中自製環保酵素,不僅能減少垃圾量,還能替代家中的化學清潔用品,對身體更健康,同時達到環保效果。用酵素淨化河流也是其中一部分,有助於分解油污和水中的污染成分。如果政府能認同環保酵素的好處,他相信這將對環境帶來更大的幫助。

舉辦淨河活動,不僅是撿起垃圾,而是喚醒人們的環保意識,醒覺河水污染的嚴重性和危害性,進而讓環保變成一種生活方式,這也是對後代最好的教育。

撿垃圾不是最終目的;減少垃圾才是唯一途徑。只有改變生活習慣和消費行為,落實日常環保,才能讓環保不再是虛有的口號,而是真正愛護地球的行動。當人人的力量匯聚起來,環保將變得更有實質意義。

圖左 :陳淑萍和鍾禮國母子檔一起淨河,希望孩子能親身體驗,並降低購買欲,從源頭以行動愛護地球。[攝影者:郭巧雲]
圖右 :隨手撈起河面上的垃圾,裡面還摻雜著可以回收的寶特瓶等。唯有從源頭改變習慣和垃圾減量,才能還河流乾淨面貌。[攝影者:郭巧雲]

圖左 :小朋友從河裡撈起魚屍,頗感震驚。[攝影者:鄭美淇]
圖右 :谷漢(中)表示,人們需要繼續努力,才能持續維護河流的清潔。[攝影者:郭巧雲]

圖左 :葉紹偉(右一)積極參與淨河行動,他發現垃圾量和河流散發的異味,已經有了顯著改善,因為相關單位已定期進行河流清理。[攝影者:郭巧雲]
圖右 :慈濟與馬六甲河流及海岸發展機構合作舉辦淨河活動,結束後慈濟志工贈送結緣品予該單位。圖右二為阿莫菲道斯、右三為莫哈末蘇克禮。[攝影者:陳聯喜]
圖左 :近百位慈濟志工、青年、大愛幼兒園的孩子和家長等,參與淨河行動,一起合影留念。[攝影者:鄭美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