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第二十一期教師培訓研習營,7月28日「深入靜思語五段式教學精神內涵」,邀請張珮鳳老師分享[攝影者:留榮松]](/community/./images/community/D4B34AD04FCB11EF906AFB8082F6BE27_0.jpg)
第二十一期教師培訓研習營 ,7月28日「深入靜思語五段式教學精神內涵」,邀請張珮鳳老師分享。她輔以簡報說明,静思語教學就像農夫播種一樣,適時將善與愛的種子撒播在學生的心田。
她說,靜思語教學的方法有主題式教學、融入式教學、隨機教學--觀機逗教和五段式教學。而五段式教學包含:體驗、講述故事、省思、靜思、生活實踐。張珮鳳老師說,最重要的階段是「生活實踐」,將靜思語落實在生活中,始能產生更大的體悟,強化學生道德行為的模式。
此教學法涵蓋生活教育、品格教育、生命教育,是潛移默化的教育方式,可啟發和教化孩子於無形之中。
◎傳承愛與智慧 學生有成就
豐原國中退休的國文老師林美惠認為,現在的孩子沉迷於三C,價值觀偏差,著重在外表和在金錢名利的追逐,靜思語是一帖靈方妙藥,所以要用心用力將靜思語在孩子的心中播下種子。尤其越小的孩子心田越乾淨,如果能夠在他們的心田裡下一顆美善的種子,將來必能生根發芽。
教育無他,唯愛與榜樣而已。林美惠說,「深入靜思語五段教學精神內涵」,最重要是要深層的內化,而不是只是表面文字的教學。因為內化後,才有行動的展現,才是真實的教育。而作為一個老師,尤其是慈濟教聯會的教師,更要把靜思語內化到內心,而不是口號而已。
林美惠之前有位學生,全班學習成績最低,爸媽又離異。爸爸在深山工作,無暇好好陪伴照顧他。學校補助該生的午餐費,老師也鼓勵他要盡力學習,不輕言放棄,結果他長大後成為機車行的老闆。
林美惠開心分享,最近她和慈濟志工去募心募愛(富有愛心商店)時,也到學生的機車行募款。他以前是被幫助的人,現在他已經能夠提供自己的心力來幫助有需要的人。教師培訓的課程結業後,她要把握機會來參與教育志業,希能發揮自己一點個人的小小影響力。
◎靜思語教學 啟迪孩子正向行為
黃麗明老師在大鵬國小一直將靜思語教學融入課程,每週在黑板上寫兩句靜思語,並將其應用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此外,她還將剩餘的營養午餐,幫助有需要的家庭。
黃麗明與學校達成協議,讓學生在綜合課分組,輪流認領一週的打餐任務。原本是學生吃完再打餐給這些家庭,但後來改為先打餐,以示尊重。儘管擔心家長有意見,孩子們反而非常喜歡這樣的善行,並逐漸感受到成就感,提升了學生合作精神,發揮愛心。
在學期末,黃麗明舉辦感恩活動,邀請受助家庭分享生命故事。學校主任和其他班級也參與其中,回饋非常好。這些活動讓學生不僅理解靜思語「行善行孝不能等」,更在生活中實踐了「惜福、知足、感恩」的理念。
黃麗明的靜思語教學方法已內化在班級的日常生活中,學生變得更加主動和有愛心,這都歸功於靜思語教學和相關的生命教育活動。這些教學方法培養孩子的品德與行為習慣,是她教學中的一個重要成長點。
一句話或一個行為,有可能影響到孩子的未來。教聯會老師結合靜思語教學,有效促進學生品格和行為習慣的養成,且具有深遠的潛移默化之效。他們還指導學生身體力行靜思語,讓每一句話帶著正面力量,走入孩子的心,轉化成自己正向行為的動力。未來,黃麗明希望能夠持續改進和擴大這些教育方式,讓更多的孩子受益。


圖左 :靜思語教學的方法,涵蓋:主題式教學、融入式教學、隨機教學(觀機逗教)和五段式教學。[攝影者:留榮松]
圖右 :退休老師林美惠(左二)說,要用心將靜思語在孩子的心田裡播下一顆美善的種子,將來必能生根發芽。[攝影者:留榮松]


圖左 :黃麗明老師一直將靜思語教學融入課程,每週在黑板上寫兩句靜思語,應用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攝影者:留榮松]
圖右 :張珮鳳示範自製的簡單道具,說明玩「抓多、抓少、抓多少」的遊戲,學習去貪就簡,知足常樂。[攝影者:留榮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