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德格師父的叮嚀
活動在「慈青會歌」、慈青迎新話劇及冒險者之歌穿插進行中登場,學員輪番上臺,扭腰、擺手、舞動身驅,臺上臺下相呼應,人人青春洋溢,活力四射,慈青營在氣氛High到最高點中,熱鬧開營。
德格師父勉勵學員,營隊結束後,有部分學員要到菲律賓、馬來西亞、尼泊爾做海外人文交流,大家穿著慈青制服,有傳承法脈的使命,大家從法源地出發,要顧好形象,以感恩、歡喜心學習,尤其尼泊爾天氣非常熱,要多喝水,把身體照顧好。
另外德格師父還教導學員學佛行儀,因平時學員在社區,如規如律在進行,因此上課後,驗收時,動作大致標準,德格師父讚聲連連,唯獨摺棉被,只有少數人做到。
學佛行儀課程結束前,德格師父再以《慈濟道侶》第一百八十二期的一段話勉勵學員:「學佛須從心開始,行住坐臥念念皆須用心,莫單重人前的形象,更要著重於一心不亂的修持。
◎學長姊經驗傳承
學長、姊分享時,大愛台主播倪銘均以學長的身分,分享媒體的影響力,他以科學與實際作論證,說明媒體是最大的學校,鼓勵大家多找人收看大愛臺,也是在做好事,並舉例說明收看大愛臺改變的故事:有失戀者,收看大愛臺,重啟生機,有婆媳失合者,收看大愛臺,縫補裂縫,更有脾氣暴躁者,收看大愛臺後,溫柔可人⋯⋯
大愛臺紀者楊景卉是慈青學姊也是慈濟志工,她分享到日本能登半島賑災與尼伯爾紀錄的點點滴滴。在天寒地凍的能登半島,慈濟人一碗熱食,帶動愛的蝴蝶效應,日本人含淚加入志工行列,甚至提供住家給遠道而來的志工居住,慈濟人用溫情縫補破碎的心。
志工在尼泊爾同樣步步生蓮,愛的足跡所到之處,輟學者復學了,期望落空者滿願了,楊景卉以筆耕,讓世人見證慈濟的法船,在異鄉國度昂首闊步。她說:「為了紀錄每個生命故事,必須走在最前,做到最後,雖然有點孤單,有點幸福,但是,能讓又真又美的故事一直流傳,是我的初衷,我得繼續努力,畢竟,改變世界,是我到慈濟的初衷。」
◎交流時間
各區交流時間,課務團隊就慈善、醫療、教育、人文、環保等方面,慈青有哪些志工活動可參加?在每一種志工活動,慈青可以做些什麼?發揮的影響力?學到什麼?
題目先以志業區分,再以地區別區分,學員合力腦力激盪找答案,在相互提點學習中,彼此明白能得到更多付出的機會。各組最後選擇一名學員,分享該組腦力激盪的成果,學員滔滔不絕、合作無間,發言踴躍。
◎媒體的力量
就讀台大國際關係系的沈芮汕說:「参加營隊可以認識有相同目標的慈青,可以一起交流互相學習,可以學到以前可能沒想到的創新點子,還有可以學到學長姊分享的經驗。」在社區曾到「芳蘭山莊」關懷退伍老兵的他,過去對老兵很好奇,關懷之後感覺有加深對老兵的認識,今年暑假他有去泰北,也是類似關懷老兵的活動。
課程畫心智圖時,透過四大八法,沈芮汕沒想到,慈青可参與的志工項目有這麼多,在書軒當志工服務大家,他覺得蠻有趣的,透過心智圖讓他明白,慈青可参加許多不同領域的服務。
大愛臺主播倪銘均分享,媒體是最大的學校,沈芮汕很認同,小時候媽媽常給他們看大愛臺,有一個節目「小主播看天下」,帶觀眾到世界各地看社會百態,讓他長大後,想當國際志工,去各地看社會的各層面,可能受到當時的影響,所以他覺得倪主播說的蠻有道理的。
這次沈芮汕去尼泊爾做國際人文交流,主要是陪伴當地的慈青,讓他們有獨自辦活動的能力,強化他們的凝聚力;也會去加德滿都與藍毗尼的中小學教《靜思語》,他準備的教案是讓他們懂得時間的重要性,更懂得保握時間、善用時間。
沈芮汕覺得楊景卉將工作與慈善相結合,他自己也蠻嚮往的,他說:「我讀的是國際關係,將來我也希望工作能與慈善相結合,在工作中,也能有做好事幫助別人的機會,這是我未來要朝向的目標。」
學佛行儀,德格師父問大家,起床後誰有摺被子,他很意外的是,會摺被子的只有少數,他說:「摺被子反應一人的心態,被子摺整齊,表示你這個人可能井井有條,反之,可能亂成一團,給人沒有細心的感覺。」
◎颱風來攪局
今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的學務長林盈璇,目前是實習老師,這次的營隊,在籌備過程中遇到颱風,原本三天的課程濃縮為一天,如何從課程中取得精華,成為課務團隊一再苦思的事情,調整規劃,讓各區交流,來探討各區活動的特色,以及這些活動的意義及影響力是什麼?讓他們可以了解自己活動,同時也可聽別區的特色活動。
明天的課程,她邀請慈青、學長姊、懿德爸爸媽媽分享他們為什麼想要來承擔,過程中遇到什麼困難?如何達成上人對慈青的期許?希望課程對學員有更多的向心力及歸屬感。
林盈璇本身讀教育,畢業後課輔及營隊會参加,各區交流,剛開始她還擔心大家不熟,想不到自己區活動的特色,找不到它的意義、影響力是什麼?但是看到大家討論的非常熱絡,各區的活動都非常多,也能找到自己的價值是什麼,讓她很感動、也蠻驚喜的。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因凱米颱風鐵路中斷,無法回精舍尋根,了解精舍的環境,因爲大部分學員沒有回去精舍,甚至去過花蓮,她說:「 本來想透過這個營隊去精舍走走或尋根,來桃園就沒辦法做到,但有透過和師父飲水及夥伴交流,希望可以達到一開始的成效。」
一天課程在熱鬧滾滾中登場,在動、靜兼修的薰陶下,學員背著豐收的行囊,與師父飲一杯智慧的水,在星空夜語裡,悲心相契。
圖左 :學務長林盈璇,目前是實習老師,這次的營隊,在籌備過程中遇到颱風,原本三天的課程濃縮為一天,如何從課程中取得精華,成為課務團隊一再苦思的事情。[攝影者:許永豐]
圖右 :大愛台主播倪銘均以學長的身分,分享媒體的影響力,他以科學與實際作論證,說明媒體是最大的學校,鼓勵大家多找人收看大愛臺,也是在做好事。[攝影者:張清和]
圖左 :就讀台大國際關係系的沈芮汕說:「参加營隊可以認識有相同目標的慈青,可以一起交流互相學習,可以學到以前可能沒想到的創新點子,還有可以學到學長姊分享的經驗。」[攝影者:張清和]
圖右 :許孟淳是東海大學學生,她說:「参加慈青營,是去國際人文交流的必修課程,因颱風的關係,營隊與人文交流,連在一起,很感恩能成行。做人文交流,站在他們角度看世界,分享台灣慈青做的事情,彼此做深層交流,激盪出不一樣的火花。」[攝影者:張清和]
圖左 :各區交流時間,題目先以志業區分,再以地區別區分,學員合力腦力激盪找答案,在相互提點學習中,彼此得到更多付出的機會。各組最後選擇一名學員,分享該組腦力激盪的成果,學員滔滔不絕、合作無間,發言踴的。[攝影者:張清和]
圖右 :活動在「慈青會歌」、慈青迎新話劇及「冒險者之歌」穿插進行中登場,學員輪番上台,扭腰、擺手、舞動身驅,臺上臺下相呼應,人人青春洋溢,活力四射,「慈青營」在氣氛High到最高點中熱鬧開營。[攝影者:張清和]
圖左 :德格師父(右)德深師父教導學員學佛行儀,因平時學員在社區,如規如律在進行,因此上課後,驗收時,動作大致標準,德格師父讚聲連連。[攝影者:張清和]
圖右 :講師楊景卉說:「為了紀錄每個生命故事,必須走在最前,做到最後,雖然有點孤單,有點幸福,但是,能讓又真又美的故事一直流傳,是我的初衷,我得繼續努力,畢竟,改變世界,是我到慈濟的初衷。」[攝影者:張清和]
圖左 :就讀中興大學的黃薰緣(右)擁有好口才,承擔營隊司儀,她加入「慈青社」,是想讓自己在畢業之前,能與大家一起籌備課程,體驗志工服務,她認為這是一件非常棒的事情,但在體驗中,她發現訪視個案多,志工人力少,但志工難行能行的精神,是值得她效法與學習的。[攝影者:張清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