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創造世界競爭力的亞太永續博覽會,已舉辦二屆,更榮獲經濟部國際貿易署2023年首屆「永續會展獎-減碳行動獎」的肯定。今年有十一個國家地區一百五十個單位參展,其規模與議題亮點,含多場高峰會、淨零管理師授證典禮,以及人才趨勢論壇、金雕微電影頒獎典禮與座談、國中小繪畫比賽得獎作品展示等多元活動;於博覽會期間更舉辦亞太永續論壇,兼具知識性與互動性,讓所有參觀、與會來賓都能對永續有更多的體認,也期能號召更多人共同加入永續行列,一起「朝向」淨零永續目標。
◎新型態綠色商機 是新機會
透過七大潮流引領政策、城市、企業、生活、教育、NGO與國際合作,而四大主軸,更是締造全臺規模最大永續嘉年華。包括「政策區」、「城市區」、「企業區」、「生活區」、「教育區」、「 NGO 區」及「國際區」,期能藉由展會引領淨零排放、低碳城市、循環經濟、永續時尚、永續人才、永續行動、永續國際等七大潮流。
「與自然共生、與永續共榮」是慈濟基金會永續目標。變,是唯一的不變;永續,是基金會致力的方向。證嚴上人開示「只求近利,難談永續;這一代要負起責任,而不是寄望下一代改善環境。」
落實永續發展不僅僅是一個口號,更是一個使命。慈濟致力於五大行動方案:消除貧窮與飢餓、應對氣候變遷、關懷少子化與高齡化、推動環境教育及生態保育、建立合作夥伴關係促進永續發展,於全球六十八個國家地區開展慈善工作,實現「大愛日不落」。
於8月8日開幕式中,臺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出席致詞:「全球沸騰時代,氣候變遷,幾乎每個月氣溫都創下同期新高紀錄,再加上距離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和巴黎協定訂定2030目標年,僅剩下六年時間,亟需全球共同努力、加緊力行行動。」
簡又新再提到,過去這段期間,政府積極推動許多政策與立法,且總統府也宣布成立「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以及全社會防衛韌性、健康臺灣推動委員會,顯示政府邁向永續發展的決心;不僅如此,臺灣民間從企業到大學、醫院、NGO 更有亮麗成績,和累積豐碩的成果,讓國際看見臺灣,期待第三屆博覽會在參展中,大家透過互相交流,能引導更多民眾一起前進參與。
環境部長彭啓明出席致詞表示,總統賴清德提出綠色成長戰略是一個新的價值,在發展經濟當中以環境保護最為優先,因為面臨到氣候變遷,企業若沒有一個更好的對策,反而會遭遇到更大的壓力,特別是減碳壓力,但如果做得好,可創造更多新型態的綠色商機;減碳並不是企業的成本,而是一個新的機會,碳費也不是從企業身上拔毛,而是讓各業界走入碳定價時,做減碳會更有誘因和效力。
◎量化慈善 頂尖永續長獎
積極推動各項永續發展計畫,為社會帶來正向影響力,以身作則帶動深耕臺灣,創造社會效益的慈濟慈善基金會、花蓮慈濟醫院和大愛感恩科技公司,在2024年亞太永續博覽會上,榮獲非常多獎項,有安美專案SDG11金獎、健康故事屋SDG4銀獎,慈濟慈善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也榮獲「2024 APSAA 亞太永續行動獎-頂尖永續長獎」個人獎殊榮;在美善足跡,更深入到非洲地區,在貧瘠土地種下愛,獲得SDG01銀獎肯定,讓善的足跡,不斷向外延伸,從全臺各鄉鎮,遠到非洲地區;大愛感恩科技公司再度受到肯定,在「女性守護翻轉貧窮」專案榮獲「SDG4優質教育-金獎」、「廢棄塑膠袋創造心經濟」專案榮獲「SDG12責任消費與生產-金獎」及「消除海陸廢降低微纖維」專案榮獲「SDG14-保育海洋生態 金獎」等殊榮。
顏執行長表示,今年是以安美計畫和健康故事屋榮獲獎項,都是跟社區有直接關係,是以社區型的關懷據點來延伸。而SDGS 十七項永續發展目標,與我們慈濟四大志業、八大法印,都可以與它對照,這就是企業共善,而其他的公益組織,大家可以一起借力使力的共行的付諸行動,擴大善的力量。
卸下聯華電子公司CEO之後的顏博文執行長,轉換人生跑道,接任慈濟慈善基金會執行長,以科技管理的概念,引進各種制度,把慈善量化。顏執行長曾說一段引人津津樂道:「每投入一元做環保,能產生十七點一元的社會影響力。」希望讓慈善帳目透明化,用數字證明,每一分善款、每一次行動,都有其重要的價值,繼續走在永續發展的正確方向。
氣候變遷,全球大環境受地球暖化天災不斷,戰爭衝突、難民流離,居處於地球上的每位公民,無論貧富貴賤,都同遭衝擊。身為全球大型慈善組織的一員,慈濟責無旁貸,對準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持續從「建立制度、強化治理」、「傳承法脈、培育人才」、「全球夥伴、合作共善」以及「優化資訊、活化財務」等四個方向,致力於加速數位化、AI運用應用、宣導防災與環境教育,推廣素食與節約生活,落實2050淨零行動,為人類福祉和地球的永續,善盡一份心力。
醫療腳步不落人後的花蓮慈濟醫院也以整合癌症篩檢系統,受到銅獎肯定。代表花蓮慈濟醫院出席領獎的許文林副院長表示,花蓮慈濟醫院為改善花東地區三百多公里的偏鄉差距,幫助大德不用再長途跋涉的到醫院就診,也能夠得到健康。因此在偏鄉醫療的照護上,以全人健康為核心,建立由預防到治療的智慧醫療照護連線網路通報系統,以資訊通訊為基礎,引入兩種AI模型,整合個案管理系統。
在醫療保健上有很大的助益,此項不僅符合 SDG03良好的健康與福祉、SDG10減少不平等、 SDG11永續城市與社區三項目標。因為有大家的努力與付出,獲得亞太永續獎健康與福祉類(good health and well-being) SDG3銅獎,這是努力被看見的肯定與成果。
◎透過SDGs 認識真實世界
「永續」概念要深入各行各業,增進社會與大眾對「永續」的具體認知,進而開創更多永續效能。SDGs指標的行動是身為地球公民應盡的義務與使命。
環境教育導覽志工陳哲霖說:「永續就是滿足當代人發展需求,又不危及下代人發展需求,要世代共好,才是永續發展的真義。」透過SDGs,讓我們認識真實的世界,看到自己的責任,為永續未來行動。慈濟在五十八年前已在做SDGs十七項的行動。
民眾曹婷婷表示,很開心在展覽區攤位聆聽和以玩遊戲體驗認識了解何謂永續,透過有趣的遊戲體驗學到三件事,第一從遊戲中看到慈濟的用心,把艱深的永續議題,創作「我愛SDGs十指口訣」方式,讓民眾很快了解十七項永續發展目標,這是很有創意的遊戲;第二是玩彈珠臺,這是小時候就會玩的,從打洞進入洞裡,就會有題庫提問,從自身要如何做起的責任和自身能夠行動,從中體悟到平日自己做到的事跟永續有關;第三是透過導覽志工用心的介紹,了解到要為永續來努力。
曹婷婷是一位品牌總監,她向志工表示今日是來觀摩和了解亞太永續博覽會參展攤位是如何做參展與布展,下次和明年若再舉辦博覽會,她也要以公司名義報名加入參展的行列中。
來臺二年,就讀慈濟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系的辛巴威李若娜表示,看到慈濟展區中的帳篷「福慧隔屏」,讓她更深一層了解慈濟幫助苦難的人的用心與貼心,和在緊急時做多元用途,等學業完成後,回到辛巴威要把在臺灣所看到和學到慈濟助人的方法與知識帶回居住地,幫助當地需要幫助的人。
來臺十個月,就讀慈科大經營管理系的莫三比克費米諾表示,慈濟研發「福慧隔屏」帳篷是貼近人心,可以應用在不同地區,也具保護個人隱私,在非洲、莫三比克很需要。
費米諾能來臺灣讀慈濟科技大學的因緣,是看到慈濟人關懷他的鄰居這一幕,讓他感動了,就此就常參與當地慈濟人的訪視、居掃和發放救助等工作,也因為相處知道可以來臺灣讀書,因此就申請獎學金來臺就讀。費米諾說:「我也是受幫助的人,很感恩證嚴上人、慈濟教育我和幫助我的家。在臺學成畢業後,回到莫三比克,我要以慈濟的精神回饋慈濟,在家鄉做慈善幫助家鄉的人。慈濟給我的愛不能只我自己獨享,我要把這份愛擴散出去,幫助需要的人,讓愛持續延續下去。」
協助翻譯的馬來西亞王凱胜就讀慈濟科技大學醫務暨健康管理系,他從國小四年級起,每個月都會到馬來西亞慈濟聯絡處學習兒童班與人文,已十年有餘了,慈濟理念與精神已深植在他的心腦裡了,因此他的第一選擇就是來臺灣讀大學,要把人文素養與健康照護等知識學會後,做利益人群、社會的善事。
母女三人利用暑假到亞太博覽會看展,也讓孩子從玩中體驗環境永續的重要。八歲大女兒說她了解不要用塑膠袋,海裡的烏龜才不會誤食死掉,出門帶環保袋,不要用塑膠袋。媽媽表示,孩子聽不懂永續的意涵,但從玩打彈珠、做紅龜粿的闖關遊戲,已有些許了解和重要性。
愛的點線面,從臺灣出發,拉出四通八達的軸線到全球各角落,透過各項行動證明,讓大家知道,慈善、教育、醫療,重要的是起而行,還要起而做,才能將永續拓展到世界各角落。
圖左 :慈濟慈善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右)也榮獲「2024 APSAA 亞太永續行動獎-頂尖永續長獎」殊榮。顏執行長表示, SDGS 十七項永續發展目標,與我們慈濟四大志業、八大法印,都可以與它對照,這就是企業共善。[攝影者:陳何嬌]
圖右 :於開幕式中,臺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致詞:「距離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和巴黎協定訂定2030目標年,僅剩下六年時間,亟需全球共同努力、加緊力行行動。」[攝影者:陳何嬌]
圖左 :環境部長彭啓明出席致詞表示,減碳並不是企業的成本,而是一個新的機會,碳費也不是從企業身上拔毛,而是讓各業界走入碳定價時,做減碳會更有誘因和效力。[攝影者:陳何嬌]
圖右 :花蓮慈濟醫院出席領獎的許文林副院長(左)說:「以全人健康為核心,建立由預防到治療的智慧醫療照護連線網路通報系統,以資訊通訊為基礎,引入兩種AI模型,整合個案管理的系統。」[攝影者:陳何嬌]
圖左 :慈濟展區面向大會主舞臺海報牆「與自然共生與永續共榮」,揭示由社會責任與承諾(CSR)到ESG永續,是基金會致力的方向。[攝影者:陳何嬌]
圖右 :環境教育導覽志工陳哲霖(中白衣)說:「永續就是滿足當代人發展需求,又不危及下代人發展需求,要世代共好,才是永續發展的真義。」[攝影者:陳何嬌]
圖左 :民眾曹婷婷說:「很開心在攤位聆聽和以玩遊戲體驗認識了解何謂永續,透過有趣的遊戲體驗學到從自身要如何做起的責任和自身能夠行動,了解到要為永續來努力。」[攝影者:陳何嬌]
圖右 :辛巴威李若娜(左)表示,看到慈濟展區中的帳篷「福慧隔屏」,讓她更深一層了解慈濟幫助苦難的人的用心與貼心,莫三比克費米諾(右)表示,很感恩證嚴上人、慈濟教育我和幫助我的家。[攝影者:陳何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