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1月22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南非西開普省 急難救助膚苦難

E-mail 列印
地球暖化全球氣候變遷,引發地水火風不調,近一週以來,開普敦連日狂風暴雨侵襲,甚或部分地區超低溫下雪。7月10日氣象預報更提出嚴重警告,7月11日將會有更強勁暴風雨來襲,學校宣布停課一天,幸虧風雨短暫未 加重災情。

開普敦機場週邊有多處大範圍的鐵皮屋,那是南非遊民們搭建的棲身之處,如此違章建築,在南非境內四處可見,早已形成「就地合法」的不固定居住區,使用鐵皮加上木板,各式各樣不同建物混搭而成的屋子。

而卡耶利查(Khayelitsha)區的人是處在這樣雜亂不勘的居住環境,令人難以想像的是,居民只要有幾塊鐵皮和木板,就有自給的落腳處,慢慢地形成一種很特殊的社區。卡耶利查亦是本次重災區,政府也介入協助居民。

◎風雨無情 自助得天助

多年前開普敦慈濟人因安全考量,慈濟志工暫停進入該區關懷。7月12日四位本土志工和三位華人志工,前往德爾夫特(Delft)進行災後察訪,該區由A-R共分成十八個小區,每小區約一百零五戶。經本土志工回報後,了解L區屬這次嚴重積水及唯一停電區域。

靠進德爾夫特住屋處,因天氣好轉,積水已退去,留下凹凸路面部分,輕微尚有積水。志工們確認每月關懷戶,仍可依正常時間進行。訪視中,有急需協助的一戶,由於家中成員是七位大人和四位小孩,屬於壯年人口數多,所以在政府評估下沒有任何補貼,家庭無經濟來源,僅靠拾荒維生,惡劣氣候更讓他們雪上加霜,困頓的生活面臨斷糧。

志工也從家訪中,看到他們的居住處,因嚴重漏水,室內上方到處懸掛水桶接水,入室內大門地板處,也因強漏雨沖擊形成大坑洞,幾近無法進出。半夜豪雨因需不斷處理上方漏水、下處積水,以致處於無睡眠狀態,更有目睹房外一根木柱撐起全家人立足地……

「他救仍需自救」面對髒亂的環境,志工鼓勵受災戶能自己先清除屋內的雜亂,災民們即刻自我重建衛生,也欣喜樂見風雨過後,能迅速回復正常生活。

看著受災戶茫然無助的心情,慈濟人感同身受,志工傳遞千萬里外證嚴上人的慈悲,並暖心送上四件毛毯,十公斤的臺灣愛心大米一包,和雜糧等物資十包、花生醬三瓶、罐頭六瓶、常溫牛奶六瓶,期許以有形物質和送上的關懷,能帶給感恩戶滿滿祝褔,盼度難關。

◎人溺己溺 十方來助緣

本土志工沙米克拉(Shamicla Jassiem) 獨居。在這次災情中也是受災者,家中泡水無能幸免,過去曾封閉自己的他,長期不與外界接觸,因緣際會成為慈濟關懷者,正所謂「緣深不怕緣來遲」,如今已是慈濟志工,熱心參與志工活動。

志工們看到年長的社區志工蘇珊(Susan),正陪伴鄰居一同清理家中積水,大家抱著人傷我痛、人溺己溺的精神,場面溫馨感人。

本土志工就像當地土地公。慈濟人固定每月提供一次不定數物資,以穩定生活狀態。物質內容除臺灣愛心大米為基金會提供外,其它物資多數來自SA Harvest(南非豐收)慈善機構。大愛共善,救拔天下苦難。

S A Harvest是南非遍布四處的一個相當大的慈善機構,經常性免費提供蔬菜、水果和很多的物質。所以開普敦現在有很多的雜糧物資,也都來是S A Harvest護持。

天災無情重挫家園,然而遠親不入近鄰,就近相互取暖,照見人間有愛,撥雲見日更屬難能可貴,期盼善後重建之路,彼此相依相惜。

圖左 :用黑色塑膠布當屋頂,因嚴重漏水,室內上方到處懸掛水桶接水,入室內大門地板處,也因強漏雨沖擊形成大坑洞,幾乎無法進出。[攝影者:林佳蓁]
圖右 :嚴寒的冬天,面對房內擁擠雜亂,無處可去的幼童,也無能為力幫忙,只能在門外看著父親忙於清除積水,此景令志工心中萬分不捨。[攝影者:林佳蓁]

圖左 :房外一根木柱撐起全家人立足之地……也是為一家人遮風避雨的「一柱擎天」,這樣的「屋頂」仍須獲得老天爺眷顧。[攝影者:林佳蓁]
圖右 :本土志工Shamicla Jassiem 獨居(圖左)。在這次災情中也是受災者,過去曾封閉自己的他,如今已是慈濟志工,熱心參與志工活動。[攝影者:林佳蓁]

圖左 :靠進Delft住屋處,因天氣好轉,積水已退去,留下凹凸路面部分,輕微尚有積水。[攝影者:林佳蓁]
圖右 :志工賴玉蓉(右二)與本土志工們,送上物資及證嚴上人慰問與來自全球慈濟人的祝福,來表達關懷之意。[攝影者:林佳蓁]

圖左 :家庭無經濟來源,僅靠拾荒維生,惡劣氣候更讓他們雪上加霜,困頓的生活面臨斷糧,志工送來大米毛毯等,如同一場及時雨,照顧戶透過門縫,回眸向慈濟人展顏致謝。[攝影者:林佳蓁]
圖右 :慈濟人除了送上臺灣愛心大米外,更為照顧戶添加毛毯寒冬送暖,而陪伴鄰居清理家中積水社區志工蘇珊(Susan,圖左)也ㄧ同前往關懷。[攝影者:林佳蓁]
圖左 :半夜豪雨造成受災戶,屋頂上方漏水、下處積水,面對髒亂不堪的環境,志工鼓勵受災戶,先快速清除屋內的雜亂,才能迅速回復正常生活。[攝影者:林佳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