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9月1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開普敦居家關懷送愛 喜見社區互助

E-mail 列印
南非開普敦經過多日暴風雨,7月15日趁著近兩天氣候好轉,氣溫來到十二度上下,慈濟志工們趕緊相約前往德爾夫特(Delft)社區進行居家關懷,當天有四位慈濟志工和三位本土志工參與活動。

◎大愛合眾力 共 善一家親

早上十點鐘,慈濟志工們開車前往約三十分鐘車程的德爾夫特社區。一進德爾夫特區,沿途映入眼簾的是,看到居民在屋頂上修補漏洞。當熱情居民看到慈濟車,紛紛放下工具,向慈濟人揮手打招呼,志工們頓時一股暖流入心田,不覺嚴冬侵襲身體。

大家不敢耽擱時間,立即前往社區志工蘇珊(Susan)的家,為二十戶的居家關懷,打包物資包括十公斤臺灣愛心大米、高麗菜、洋蔥、蘋果、青豆和雜糧。

沿路看到家家戶戶都是利用晴天,趕忙清洗衣物,四處掛滿了各色曬衣物,呈現萬國旗般的另類景觀。為避免造成關懷戶麻煩,志工們的家訪就在門口進行。因為所有關懷戶,本土志工已經初步家訪,也進行造冊了。

在A62 看到全新的住宅建材,志工心中不免好奇,新成屋的費用!結果得知,原來是五月中發生一場火災,家當全毀,所幸人員均安。

當時政府提供一大捲黑色塑膠布、屋頂鐵片及房屋樑幹,而木板則是來自社區組織及鄰居們的捐助,再加上燒毀後的房子,尚有能使用的物品,拼拼湊湊下,也組成一間外表展新的房屋。令人肅然起敬的是,重建工程一釘一錘,都來自街坊鄰居們的愛。原來能為在黑暗中的鄰居,提供一盞明亮的燈,真是好溫馨的大愛共善社區,展現了親幫親,鄰幫鄰的互助精神。

◎逆境也豁達 人間有溫情

B56是一間整潔明亮的房子,沒有多餘的設備,裡面是住著一家六口人,礙於沒有工作,全家經濟來源是一位幼童的政府補貼五百元南非幣(約合新臺幣八百五十元),令人難以想像的日子是如何挨過?在不捨的訪談中,志工鼓勵大女兒儘快就業,以協助改善家庭生活。

四十四歲的婦女居住在F29,生性風趣、樂觀、灑脫。一人獨自扶養七名幼童,每月靠著政府提供兩名幼童津貼,共一千元南非幣(約合新臺幣一千七百元),大約可以支撐兩個星期的生活費,其他日子多虧鄰居協助提供食物。在艱困中不向命運低頭,依然開朗、豁達。她感恩今生有好因緣,遇到鄰居陪伴和照顧。

接著,志工們來到H10,一家有四口人,全仰賴政府月補助南非幣一千元(約合新臺幣一千七百元),以維持生活的家庭。頓時大家發現眼前一張極為熟悉的面孔,原來他曾經是慈濟志工。多年前,社區內曾經有慈濟環境清潔隊,然而因派系問題,導致安全有所顧慮,最終停止運作。

關懷者長期膝蓋無力,不良於行無法久站,如今在家製作炸麵粉糰,於住家附近學校外販售,每個售價一元,每天約有近百元的微薄收入,以維持生計。

Q86這一個家,還有一位大人帶著兩位小孩,父親沒有工作,一家人靠著政府補助南非幣一千元(約合新臺幣一千七百元)的幼童津貼過活。目前居住的地方是鄰居在發生火災後,共同打造的小小木屋。精巧且溫馨可愛,真是處處充滿愛的社區,令人讚歎。

◎用心看世界 因緣醞其中

志工們在L110家訪的行進間,不經意與一位老太太對話。初步了解老太太和先生兩人年事已高,先生臥床不良於行,兩人每個月有兩千元(約合新臺幣三千四百元)的老人津貼。因臥床期間,每天需要使用三片紙尿布,一個月的費用,就己經花費經濟來源的大半。

她心裡清楚自己有接受補助金,若要再請求協助,似乎有些困難,但是一大把年紀,真的是無能為力,所以希望懇請慈濟能給予小小的幫助。當本土志工再度前往探訪,轉達信息時,大家都能感受到老人,是何等期待今日寒冬送暖的慈濟因緣。

上人說:「受與授,鋪上一條平坦道路」。當志工們再度來到暴風雨時的受災戶L23。迎面而來的男主人,滿心歡喜的請我們進屋。憶起當時曾有腳無立足之地的悲傷,如今已能踏踏實實的站在泥土地。女主人歡喜雀躍從袋子中取出愛心大米,並不停地道感謝;在照顧戶的笑容裡,志工們深刻體悟:「原來助人為樂,施比受更有福。」

四個多小時穿梭在不同的境遇中,某些時侯甚至默默地暫時停止呼吸。或許這樣的環境,對志工來說是「非常態」,但對居民而言卻是一個常態。回程途中心中浮起:「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預知來世果,今生做者是」,願以此自我砥礪、勇猛精進於菩薩道。

圖左 :寒冬中,風雨過後,髒亂不堪的路面積水未退,志工們依然邁開大步,挨家訪視勇往直前不退縮。[攝影者:林佳蓁]
圖右 :兩位位本土志工薛爾達(Zelda)和 瓦茲(Wards Jina)來到Susan(右一)家,為二十戶居家關懷戶,提前做物資發放的準備工作。[攝影者:林佳蓁]

圖左 :關懷戶家徒四壁,發生火災家當全毀。政府提供黑色塑膠布,社區組織及鄰居提供屋頂鐵皮及木樑木板等。所有重建工程都來自街鄰共同建造而成。[攝影者:林佳蓁]
圖右 :室內空間窄小又雜亂,沒有地方可放置來自臺灣的大米,只得擺放在椅子上。[攝影者:林佳蓁]

圖左 :逢雨必淹的區域,大面積雨水混雜著衛生污水,儘管天氣已轉晴兩天,部分街道上的汙水依然存在。空氣中迷漫著無法言語的味道。[攝影者:林佳蓁]
圖右 :屋內窄小零亂,志工未能進屋,僅能於門口處,介紹慈濟來自臺灣及證嚴 上人的祝福。[攝影者:林佳蓁]

圖左 :老太太和先生兩人年事已高,先生臥床不良於行,老太太愁容滿面,面對貧病交加的先生,她那無助的眼神,期盼能有更多的關懷。[攝影者:林佳蓁]
圖右 :探視志工沙米克拉(Shamicla Jassiem,右三)為鄉親披上寶特瓶製做的慈濟環保毛毯,暖身又暖心。[攝影者:林佳蓁]
圖左 :幾張鐵皮和幾根木頭,拼拼湊湊就可以有棲身之處,這不固定居住區,有著各式各樣不同建材組成的房舍,在南非四處可見。[攝影者:林佳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