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1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馬六甲分會 親子共學營 體驗生活之美

親子共學營 體驗生活之美

E-mail 列印
繁忙的社會環境壓力下,親子關係不是拔河、不是角力,更不是沉默以對,讓我們放下3C產品與外在事物,一起享受親蜜的親子時光,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餐廳裡,爸媽餵食孩子,孩子眼睛盯著手機螢幕;出遊時,爸 媽忙著拍照上傳FB、IG,或是低頭滑手機、打whatsapp聊天;回到家,家人在一起,各自的手機卻是訊息聲響個不停,每個人都在滑手機……這些場景大家一定不陌生,甚至就發生在你我的家中。不論迫於工作或出於下意識,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過這種「人在心不在」的陪伴。

2024年7月21日,慈濟馬六甲分會舉辦一場「美在生活」親子營,近百位親子透過繪本共讀、手作點心與花道,以及培養孩子餐桌和行走之禮儀,並安排親子專家和家長分享有品質的陪伴課題,讓親子間充滿書香、茶香、花香、點心香,創造美好的親子連結與回憶,體驗生活之美。

◎愛在當下 悅讀幸福

早上九點,講師劉易蕙與家長分享「如何有品質地陪伴孩子」,掌握陪伴孩子的心態與態度。另一邊,志工們教導孩子們習以為常,幾乎忘記了「食」和「行」的基本生活禮儀,並進一步分享這些禮儀,對個人和他人造成的影響,為今日親子營開啟序幕。

一開場,劉易蕙詢問家長「為什麼要陪伴孩子?」然而現代繁忙的生活步調,陪伴孩子之際,家長經常身在心不在,滑著手機,或是想著等下要煮什麼?想著工作等等,大人一心多用,又時常為孩子的未來焦慮和擔憂,種種與孩子當下沒有情感的連接,無法有效地溝通,自然無法接納、同理孩子。

「身在心不在,無法與孩子有情感連接。而給孩子不只是物質上的,其實最寶貴是父母的時間和當下有品質的陪伴。不是要做一個完美父母,不是要給孩子完美童年,大人不要活在未來,沒有發生的事情,不要為孩子擔憂。父母親需要練習一次只做一件事情,專心陪伴,做好當下。」

臺下家長心有戚戚焉,紛紛提出自家親子狀況,其中觸動一些家長的內心深處,流下眼淚。此時,孩子們在另一個場地開心地又唱又跳〈請謝謝對不起〉一曲,透過歌曲灌輸孩子生活禮儀。

緊接著,安排親子繪本共讀時光,透過以生命教育為主軸,以生活中常會遇到的難題為主題之《小過受苦報》、《頭髮築巢》、《牧童哭牛》三本繪本,親子分成三組同時進行共讀。

孩子們找到舒適的姿勢,有些孩子依偎在家長身旁一起共讀,有些孩子需要父母親持續協助拉回視線在繪本上,有些孩子耐不住自行玩樂,不管什麼情況,這段時間,在輕鬆愉悅的空間,搭配柔和的音樂聲,親子一起閱讀,溝通與互動。共讀後,志工導讀和引導,親子們分享及討論對於繪本的心得與領悟。

◎親子共學 齊步成長

其中就讀二年級的其其小朋友,時而視線飄到遠處,時而又專心與母親共讀。童真的他說:「喜歡媽媽讀故事給我聽,這樣我不用自己讀,因自己讀要很久很久。但剛剛有小朋友分享看見繪本上的什麼,我可以再翻書找尋回去,發現看到比較多東西。但是我在家看書,看過一遍就不想要再看了!」

媽媽蘇女士坦言,家裡很多書,孩子閱讀習慣,確實是看過的書就不再碰。之前常為孩子念繪本,但是隨著老二誕生,忙著家務和帶孩子已筋疲力盡,已很長時間沒有與孩子一起閱讀。

「剛剛劉易蕙講師的分享觸動我的心,我有心要陪伴,但可能我不夠耐心,例如我心血來潮要給孩子讀故事書,但是他在一旁玩,我就不念書了。我想要跟孩子一起做某件事,但孩子不在其中,自己往往就放棄,找不到教養方法。」

蘇女士表示,身為家庭主婦照顧兩個孩子,每天陪伴孩子複習功課,孩子難免會耍脾氣,她需要雙倍的耐心教導,因望子成龍,會強迫將大人的期待加諸在孩子身上。「我還在學習如何當父母,孩子也在學習如何當孩子。今天體悟到對孩子的期望和要求,都是來自大人的恐懼,父母需放下身分去聆聽孩子,不堅持自己的意見,親子關係應該是生活上親密夥伴,遇到事情第一時間會想找父母談的家人情感。」

分享環節,蘇女士頻頻鼓勵孩子上臺分享,孩子反問「為什麼媽媽不上臺分享?」今天蘇女士勇敢跨出第一步以身示教,分享今日心得,看見媽媽聽從自己意見,孩子在臺下笑開懷地替母親加油!

◎親子關係 找到平衡 

花道課程,志工朱美華(慈御)示範和說明家中庭院種的一花一草,隨手拈來都可以增添生活的色彩,引導孩子欣賞生活的美好。過程中,孩子們有人主動修剪,有人很有主見依照自己的方式插花,不理會一旁的父母親指導和調整,有些父母則主導孩子配合,有衝突、有溝通、有和諧、有愉悅……夾雜各種情緒,終在完成插花作品後,煙消雲散。

羅欣薇夫妻陪伴八歲女兒陳敏插花的過程不甚順利,女兒堅持自己的意見,不理會父母,家長無奈之下,只能放手讓女兒做,再逐步換個方式,提醒孩子的態度和表達語氣,如此一家三人從意見分歧、鬧彆扭,到逐漸找到平衡點,一起體驗插花的樂趣。

「孩子比較有主見,我又比較嘮叨,希望孩子不要撞牆,凡事處處替孩子設想,自以為的保護卻是親子的矛盾點所在。需要放手讓孩子嘗試,累積她自己的經驗,如此調整心態,反而一家有說有笑地溝通。今天講師說要多聽,陪伴要用心,心不在,孩子可以感受到,孩子表達方式反而會更強烈,希望引起大人注意,大人更生氣,親子關係惡性循環。」羅欣薇有所感悟地說,感恩親子營整天學習人在心也在,孩子感受到父母親真正的傾聽和陪伴。

陳敏表示,自己最喜歡插花課,可以插出漂亮的花,但最期待的是手做點心課,因學習好吃的點心,自己享用之外,可以回家做給妹妹吃,展現出疼愛妹妹的心。

◎有感陪伴 提升情感 

九歲張芷萱也喜歡上插花,初次體驗愛不釋手,成品要帶回家擺在客廳欣賞。媽媽賴嘉琳欣慰地表示,今日車程一個多小時,從森美蘭州來參加親子營,希望孩子可以接觸更廣,親子可以共同學習與成長。

由於開店做生意,幾乎全年無休,孩子放學成天待在店裡做功課、玩耍、幫忙等,自己則忙於工作,直到晚上一家才回家休息,周而復始,讓賴嘉琳愧對孩子,沒有所謂真正的親子時光。今日一整天放鬆地與孩子投入活動,過程中賴嘉琳看見孩子的獨立性,同時也了解到孩子的一些想法。

她分享:「如果在家或店裡因為忙碌,我會催促著孩子做或是乾脆幫孩子做完,有時會用責罵方式,我想要孩子做什麼,他們就應該聽話去做,孩子不能接受,我沒有考慮到孩子的世界,跟大人想的不一樣。今天看見孩子自動洗碗,有自己的想法去插花,不用催促,不用幫忙,融入團體活動中學習和互動。感恩今天可以跟孩子一起做,了解孩子的想法,懂得換位思考。」張芷萱更開心地表示太好玩,下次還要再報名參加!

同樣是雙薪家庭的林愛蓮夫妻,帶著兩個孩子參加,林愛蓮直言,平時上班上學,假日在家孩子有他們的空間,父母也有自己的空間,休息、做家務等,平時各忙各的,即使在同一空間,也缺乏情感連接,今天才了解何謂真正的有效陪伴。

「平時真的太忙,為了節省時間和提高效率,往往為孩子做好決定、做好事情,例如今天做點心和插花過程中,我忍住不去指揮孩子,夫妻試著欣賞孩子的想法和作法,大人退一步,孩子前進一步。親子營一整天的相處,讓我們真正放手讓孩子去做,並有效地陪伴孩子,也看見平時生活中沒有發現的孩子許多狀態,了解到孩子的想法等。做個剛剛好的媽媽,不要做完美的媽媽!」林愛蓮有感而發地說。

真正靜下心來陪伴孩子一整天,收穫良多。親子營提供的健康營養蔬食餐和點心,和平常家裡飲食很不一樣,看著六歲兒子張昊汶很喜歡自己手做的點心,吃完自己的連媽媽的點心也一起吃下肚,吃得開心的模樣,林愛蓮從中學習到一些為孩子準備早餐和點心的好方法。她表示:「今日對於一家人來說,完全是新的體驗!」

◎為孩子跨出一步 

另一邊,李有發夫妻帶著三位孩子參與,他坦言,孩子十多歲全家才初次參加這類型親子活動,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家裡的相處一路來都有些挑戰,今日堅持全家參與,希望透過慈濟正能量的平臺,讓家人們看見生命的另一面,對生命、對社會有感恩的心,增進親子情感。

李有發感嘆,講師所分享「缺乏品質的陪伴」,情況都發生在自家生活中,平時的身心交流很少,親子情感連接很少,沒有愛的存款,非理想的親子關係。「我家親子時間是有的,如我會帶孩子去海邊,去走走等,但仔細回想,卻是身在心不在,大人玩手機,孩子玩沙,沒有真正說話談心,沒有互動了解,沒有情感上交流。」

他反省,很多問題非全然是孩子的問題,提醒自己在否定孩子、不認同孩子之時,先想想,有沒有給予孩子解釋說明的機會,先理解孩子。希望太太也能有所領悟,體諒太太作為全職家庭主婦,照顧孩子,張羅家裡內外事務,身心沉重負擔的辛勞,難免對於培養親子關係會有所忽略。

此外,他觀察到點心與午餐環節,每個孩子吃完自動自發洗碗和擦拭乾淨,在家自己的孩子,皆心不甘情不願做家務,還會斤斤計較誰做得多,然而在一個正能量環境帶動下,孩子們竟主動做,讓他讚歎不已。「初次參加不期望一天的親子營全家能一下子改變,但是跨出第一步就是希望家人能有所體會,能改善家庭的磁場和能量。之後再持續參與其他活動,逐漸學習、改變。」

孩子不擅於表達,李有發希望透過活動,引導孩子勇於表達。十一歲的兒子李明駿害羞地分享,漂亮的插花是出於自己的想法,初次插花很好玩。平時視情況與父母親分享事務,他會慢慢學習表達。

今日親子營,請家長和孩子放下手機與外務的干擾,親子一起感受共同交流的美好,並將此經驗帶回家庭中,提升互動的模式,只要有心養成陪伴孩子的習慣,不用擔心陪伴的時間不夠長,只要抓到訣竅,再忙也能用最少時間,達到最佳的陪伴效益,讓大家一起陪伴孩子發現生活的美!

圖左 :講師劉易蕙與家長分享「如何有品質地陪伴孩子」,引導家長掌握陪伴孩子的心態與態度。[攝影者:郭巧雲]
圖右 :親子繪本共讀時光,透過以生命教育為主軸,以生活中常會遇到的難題為主題之《小過受苦報》、《頭髮築巢》、《牧童哭牛》三本繪本,親子分成三組同時進行共讀。[攝影者:鄭美淇]

圖左 :蘇女士給兒子一個擁抱,表達對孩子的愛。[攝影者:黃玉花]
圖右 :羅欣薇夫妻陪伴女兒陳敏插花,一家三人從意見分歧、鬧彆扭,到逐漸找到平衡點,一起體驗插花的樂趣。[攝影者:王淙鋕]

圖左 :放下生意,賴嘉琳(中)輕鬆陪伴孩子專心閱讀,期盼擁有真正的親子時光,共同學習、成長。[攝影者:黃玉花]
圖右 :張昊汶(左二)很喜歡自己手做點心,全家開心地與親子手作點心歡喜合影留念。[攝影者:黃玉花]

圖左 :李有發(右一)邀約太太和三個孩子初次參與親子活動,希望透過慈濟正能量平臺,增進親子情感。[攝影者:黃玉花]
圖右 :花道課程,老師分享把葉子浸在水就會生根,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