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點燃心燈,與佛對話,祈願社會祥和,人人平安。[攝影者:柏傳琦]](/community/./images/community/6AAE6AD05E4311EFA4C42770D7779515_0.jpg)
◎心手相連 愛在 這裡
七月吉祥月各區都需選一則當地大事記演繹,今年4月3日一場大地震重創花蓮,因此以地震為主題演繹。
5月21日經藏演繹總籌陳俐芬開始邀約演繹人員,滿腦子無時無刻不在設想畫面、安排動作,該如何呈現力與美。花蓮區有六場祈福會,分花蓮靜思堂、鳳林靜思堂、慈濟醫院三個場地,因應場地大小,所需人數不同,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參與每場祈福會,只要人、地異動,就有不同的規劃、彩排。七月,每週一次排練免不了,期間有人確診;遇颱風來襲,有人因整理環境不慎腳傷,無奈忍痛退出,要成就一場祈福會真是不容易。
忙著籌畫經藏演繹之餘,志工陳俐芬更不忘照顧演繹人員的胃,彩排前訂好美味晚餐,省去大家的煩惱,更有人送來披薩、綠豆湯為大家加油。半小時的晚餐時間,輕鬆話家常,不僅為稍後兩小時的彩排做準備,更凝聚了毎個人的心。
七月份活動很多,礙於場地,平時就在靜思堂的感恩堂或地下一樓排練,雖然不是正式場地,大家還是用心投入練習。「舞臺上、下,山崩拍點要一致。」「房屋搖晃力道要用對地方。」「藍衣女喊太小聲。」就這樣一遍遍的練習,陳俐芬隨時微調每個人的動作。一天晚上的彩排,志工陳慕湘早上出勤務,下午參加慈濟醫院祈福會的彩排、演繹,來到晚上體力耗的說說「我先崩塌了。」「啊~~~」土石流洩下一轉身,就看到一個藍色身影早已趴倒在地上,這段時間,大家幸福了!
同仁葉宜宣在花蓮慈中任教近五年,忙碌的工作讓她想回來重新感受入經藏時所帶來的感動,藉由梵唄跟年輕夥伴一起練習,放鬆自己,即使時間常不夠用,開始唱誦那一刻,心就此安定下來。彩排期間凱米颱風來襲,再次讓花蓮滿目瘡痍,此時體會到人生無常,才在為地震、疫情反思,新的災難又降臨。要時時反觀自己是否守好身、口、意,把握當下,盡一分心力造福人群。
第一場祈福會前一週群組傳來訊息,演繹人員須帶動會眾一起梵唄。「還有一週時間,大家努力背誦,加油!」接變化球,已是演繹團隊的日常。
◎經藏演繹 震撼感動
祈福會終於到來,這是場莊嚴隆重的盛會。雙手合十,虔誠唱誦,在大家共同的梵唄聲中感受祥和寧靜。在「天衣散花」梵唄中,會眾跟著舞臺上的演繹人員一起動作,以誠敬之心,供養諸佛。
「地震」演繹,「啊〜啊〜啊〜」一開場的山崩、土石流、房屋倒塌令人震撼;影片中不顧生命危險的救難人員令人敬佩;受災戶的驚恐無助令人鼻酸。瞬間,0403花蓮地震畫面浮現眼前,膚慰、發放、安置、修繕,「藍天白雲」的身影無所不在。會眾專注的看著演繹,才剛發生的大事件,想必還有人心有餘悸,難以忘懷。
不曾想過,有一天這個世界會變得空蕩蕩,一場疫情讓世界暫停運轉,要消弭災疫,唯一良方就是茹素。疫情演繹呈現,讓眾人有所省思,改變飲食習慣,才能護生,救眾生。
祈福會前一天群組再度布達,因前兩場祈福會深受好評,會眾暴增,工作人員人力不足,演繹人員於供齋時段需協助夾菜,訊息一發,群組立刻熱絡起來。「我缺圍裙。」「我有ㄧ套。」「我缺淺藍帽。」「我有淺藍帽。」在你一言,我一語間,以合和互協的精神,用最短的時間,讓大家都準備就緒。
演繹結束,迅速來到用餐區,穿戴好圍裙、帽子,滿心歡喜迎接會眾到來。「慈濟的素食真的真的好好吃。」聽著一句句來自會眾的讚美,看到他們來回二、三趟品嘗美食,要推素,先要煮得好吃。看著笑容滿面,吃得津津有味的會眾們,我想我們做到了。
◎最後一哩路 我們圓滿了
慈濟志工謝詠竹第一次參與經藏演繹,希望藉此啟發會眾,能推動更多人茹素。
楊彰文看著影片覺得既感動又不捨,地震發生時慈濟點點滴滴的付出,慈濟人在不同崗位,做不同的貢獻;救難人員捨己救人的精神,在在令人感動。藉由「疫情」演繹,讓我們要有敬天愛地的精神,最好的良方就是茹素,也就是愛人、愛物、愛動物,一起化禍為祥。
手拿心燈,與佛對話,祈願社會祥和,人人平安。當會眾步出講經堂,演繹人員來到舞臺區撕下地標,一步一腳印,最後一哩路,大家一起圓滿了。


圖左 :最後一場職志祈福會,由執行長率眾共同為天下祈福。[攝影者:劉鴻榮]
圖右 :臺上演繹人員引領會眾,隨著梵唄音律讓心靜下來。[攝影者:柏傳琦]


圖左 :慈濟志工一次次排練山崩畫面,結合力與美。[攝影者:張揚川]
圖右 :每週一個晚上共修,志工陳俐芬(中)悉心教導每個動作。[攝影者:張揚川]


圖左 :花蓮慈濟醫院祈福會前彩排,祈願病患早日康復。[攝影者:張揚川]
圖右 :會眾隨著演繹人員示範一起動作,會場充滿祥和之氣。[攝影者:廖文聰]


圖左 :(天衣散花)梵唄,莊嚴身形唱誦,禮敬諸佛菩薩。[攝影者:廖文聰]
圖右 :幾經排練,只為圓滿祈福會,廣邀會眾茹素護生。[攝影者:蕭寂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