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到慈濟攤位領取熱食便當時,志工們也會跟他們介紹慈濟的「竹筒歲月」,讓大家知道,只要你能發這個善念,用微小的力量也能幫助人。 這樣的介紹,激起了許多人的共鳴,甚至有人當場拿出錢來投入竹筒中,一起加入「竹筒歲月」的行列中。[攝影者:張寶珍]](/community/./images/community/6A48C7905C4811EFA4C42770D7779515_0.jpg)
◎介紹「竹筒歲月」 傳遞慈濟精神
活動從早上九點開始,志工們早早來到公園,開始準備了當天活動的準備工作。首要的任務是進行公園的環境淨化。因為去年(2023年)有辦過同樣的淨化公園的活動,志工們今年把大的垃圾袋來放少許的垃圾,改成先用超市的購物袋來裝垃圾,最後再把每一小袋的垃圾,裝到大的垃圾袋裡,這樣可以減少大垃圾袋的使用,更能達到環保。
志工們大家手持垃圾夾和垃圾袋,沿著整個公園的步道,細心地撿拾每一片垃圾。這樣的淨化工作,不僅是在清掃環境,也是對自己心靈的一次洗滌。一組志工們淨化公園,另外一組志工們則和行人們分享慈濟的精神與理念,希望更多人能夠認識慈濟、加入慈濟,為這個世界增添一分愛與善。
同時,另一部分志工則在公園內設置了攤位,準備了素食便當,發給來到攤位前的人。並跟他們介紹慈濟的「竹筒歲月」。「竹筒歲月」是慈濟的一個傳統,它讓大家知道人人能行善,只要發一善念,捐小錢也能幫助人。當年,證嚴上人帶領著三十位家庭主婦,每天存五毛錢的竹筒精神,教導大家小錢也能行善,這樣的善行,在日後成為了無數人都能幫助他人的力量源泉。
當天在公園內,匹茲堡食物銀行也在那裡發放物資給需要的人。在活動開始前,慈濟志工利用發放前的時間,去跟食物銀行的工作人員互動,介紹慈濟。食物銀行發放活動的負責人和志工張寶珍說,他們原本安排了二十位志工,不知道是遲到還是缺席,造成當下打包人手不足的困境,希望慈濟志工能支援幫忙打包。
慈濟志工們聽到後,毫不猶豫地挺身而出,四位志工立即去到食物銀行的攤位,協助把食物一包包打包起來,方便等一下食物銀行的發放。這一舉動,展現了慈濟人互助的精神,也讓在場的食物銀行人員,對慈濟產生了深刻的印象。在協助幫忙打包物資的過程中,慈濟志工們也不忘將慈濟的理念,傳給食物銀行的工作人員;並熱情地邀請這些到食物銀行領取物資的人,到慈濟的攤位領取熱食便當。
到慈濟攤位領取熱食便當時,志工們不但跟來領取便當的人,介紹慈濟是一個什麼樣的組織外,也跟他們介紹慈濟的「竹筒歲月」,讓大家知道,只要你能發這個善念,用微小的力量也能幫助人。這樣方式的介紹,激起了許多人的共鳴,甚至有人當場拿出錢來,投入竹筒中,一起加入「竹筒歲月」的行列中,這分愛心的種子,就這樣在活動現場中悄然發芽。
◎追隨上人做慈濟 生生世世不後悔
除了發放便當與介紹慈濟,志工們還肩負著公園淨化的工作。有些志工在公園內來回走動,將慈濟的精神,傳遞給每一位遇見的人。當他們遇見公園裡的遊民時,總是充滿關懷地與他們交談,並介紹慈濟的宗旨,希望這些人也能感受到來自社會的溫暖與支持。
在活動中,一位先生走向慈濟的攤位,並與志工張慈今談論宗教信仰。張慈今不僅很有耐心地聽他的分享,也利用這個機會與他分享慈濟的精神。告訴他,雖然慈濟是一個佛教團體,但證嚴上人教導我們,眾生平等,不分宗教、政治或種族,皆應彼此尊重與關愛。這位先生聽後,對慈濟也有了更多的了解與認同。
慈濟大愛電視是一個非營利傳播媒體,以「看得更真,想得更深,做得更實,傳得更遠」為使命,朝人心淨化的目標邁進,並闡揚世間真善美的永續價值,進而促進社會祥和。1998 年大愛電視成立時,證嚴上人就慈示「大愛電視不只是媒體,更是傳法的平臺,而且隨著傳播科技的發展,要科技傳法」!
身為海外大愛之友總窗口,來至臺灣的慈濟志工郭芷伶,在這次活動中也在公園裡逢人就介紹慈濟。 皈依上人的她,與匹茲堡志工們分享,她跟著上人做慈濟,生生世世都不後悔。這次自費來美國的她,美東、美西到處推廣「海外大愛之友」,並發願募五百位大愛之友,成就一尊千手千眼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願大愛清流能永續。
在活動最後,慈濟志工們共發放了一百二十份便當,有志工、會眾四十一位參加,並成功將慈濟的理念傳遞給更多的人。這次的活動,不僅是一次對地球的守護,更是一場心靈的淨化,讓所有參與者,都感受到了慈濟人的愛心與關懷。透過這次活動,我們看見了人與人之間的真誠互助,也體會到行善積德的無窮力量。未來,慈濟志工們將繼續不懈地努力,為這個世界帶來更多的愛與希望。
文稿順暢,報導詳實,活動目標清楚,各方的響應也都敘述完整。撰文者撰寫經驗豐富,能掌握並送出所要傳遞的訊息。


圖左 :遠從新澤西而來,關懷大家的慈濟新澤西分會執行長張慈今(中),跟前來領取便當的民眾介紹慈濟。[攝影者:張寶珍]
圖右 :海外大愛之友總窗口,來自臺灣的慈濟志工郭芷伶,跟匹茲堡志工們分享說,皈依上人的她,跟著上人做慈濟,生生世世都不後悔。[攝影者:張寶珍]


圖左 :志工張寶珍(左)幫行動不便的領物資者,把物資放入袋子中。[攝影者:郭芷伶]
圖右 :志工們把原本大的垃圾袋來放少許的垃圾,改成先用超市的購物袋來裝垃圾,最後再把每一小袋的垃圾裝到大的垃圾袋裡,這樣可以減少大垃圾袋的使用,更能達到環保。[攝影者:李大立]


圖左 :排隊等著領取熱食便當的民眾們。[攝影者:李大立]
圖右 :一位先生走向慈濟的攤位,並與慈濟志工張慈今談論宗教信仰。張慈今也利用機會與他分享慈濟的精神。告訴他,雖然慈濟是一個佛教團體,但證嚴上人教導我們,眾生平等,不分宗教、政治或種族,皆應彼此尊重與關愛。[攝影者:李大立]


圖左 :慈濟志工到食物銀行的攤位,協助把食物一包包打包起來,方便等一下食物銀行的發放。[攝影者:李東昌]
圖右 :志工黃喜美(右)跟民眾介紹慈濟。[攝影者:李東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