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在佛陀成道處的菩提迦耶,主要道 路雖有鋪上柏油,但鄉間許多地方依然是黃泥土路,赤腳走在上面,除了小石頭很刺腳,天氣熱時高溫滾燙、天冷時低溫寒凍,這裡的大人小孩因為買不起鞋,只能以「真皮鞋」因應,令人非常不捨。
◎實業家有大愛 身體力行齊付出
獲得證嚴上人的祝福,臺商捐助的一百七十箱、六千八百雙球鞋的貨櫃,於2024年8月9日清晨運抵菩提迦耶。數量龐大,慈濟在菩提迦耶租用的會所,根本沒有空間能夠存放這些鞋子。
幸好救星出現,承包慈濟思龍加大愛村興建的印度實業家阿斯穆(Azin Khan),因深受慈濟人在菩提迦耶的善行所打動,得知慈濟在尋找存放鞋子的地方,提議將他正在裝修的五層新家、一樓的房間提供出來,讓這些鞋子有暫時安放之處。
由於載運鞋子的卡車過於龐大,只能先停放在大馬路旁,再租用嘟嘟車協助搬運。為加快卸貨的速度,海外志工和慈青,接力傳遞一箱箱的鞋子至屋內,阿斯穆也一起來付出愛心。
「他們(慈濟)幫助這裡的窮人,我看到他們為窮人蓋房子、在這裡做醫療,也為飢餓的人提供食物,所以我想和慈濟以及上人有所連結,一起付出去幫助人。」穿著灰色志工服的阿斯穆誠懇表示。他除了身體力行,也帶動工地的工人,響應「竹筒歲月」,植福造福。
志工按照尺碼分類,以便後續鞋子領用時,節省時間與人力。由於運輸過程中,有些箱子損壞,海外志工將它們重新整理,並用心標誌鞋子尺寸。
新加坡慈濟志工李國香(慈坪)指出,補救箱子是為了讓未來前來領取的志工,能清楚辨識鞋子尺寸。馬六甲慈青林宛詩表示,每個房間只能收納約三到四種不同尺寸的鞋子,因箱子上的鞋子尺寸標示過於細小,她負責用紅色馬克筆重新標示尺寸,以便後續能更有效地找到合適的鞋子。
天氣炎熱,海外志工們的衣服都被汗水浸透,但大家滿懷喜悅地付出,也期待這些鞋子能陸續送交到孩子們的「腳上」。
◎響應共善 ABM也加入
9日這一天是教育組志工至帝卡比加政府小學(Primary School Tikabigha)靜思語教學的日子,志工趁機詢問薩蒂什(Satish Sinha)校長,是否能夠在下星期六,也就是8月17日早上舉辦鞋子發放活動?校長欣然應允。
當天上午七點三十分,志工抵達帝卡比加政府小學後,即著手進行場地布置,這也是慈濟在菩提迦耶,第一所發放鞋子的學校。教育組志工從今年2月2日進入該校進行靜思語教學,於2月17日發放書包助學,今天則將發放一百六十七雙鞋給學生。
除了近五十位海外慈濟志工、菩提迦耶本土志工,還有三位來自孟買的慈善團體「全印度落後階層發展和社會改革組織(Akhil Bhartiya Magasvargiya,ABM)的成員,分別是執行長山米爾(Sameer Gaikwad,濟承)、秘書長阿圖爾(Atul Bhadance)和董事會成員斯瓦普尼爾(Swapnil Jadhav)。
他們提前抵達菩提迦耶,預計參加明天(8/18)的慈濟志工培訓課程,剛好趕上鞋子發放的活動。山米爾的法號「濟承」,是去年他和ABM創辦人,也就是他的爸爸西塔論(Sitaram Gaikwad,濟傳)在新店靜思堂皈依上人時,上人賜給他的。
「有些孩子沒有鞋子,你們決定給孩子們穿鞋。」第一次來到菩提迦耶的斯瓦普尼爾,看到慈濟如此為孩子著想,深受感動,表示未來很樂意與慈濟合作,一起幫助印度苦難的民眾,「除了菩提伽耶所屬的比哈爾邦(Bihar),我希望在印度的每個州,無論你們能提供什麼,我都會協助,再次非常感謝你們。」
◎貧中之貧 多數無鞋可穿
學生們整齊列隊,按照班級入場。簡單的捐贈儀式,先由幾位學姊帶領唱誦國歌。頂著大太陽,小朋友愛國精神不減,非常賣力唱誦。慈濟新加坡分會副執行長邱建義(濟澍)致詞時,告訴學生們「竹筒歲月」的故事,鼓勵他們在生活中落實此舉動,即使是一盧比也好,啟發心中的善念更為重要。
薩蒂什校長表示,「自從慈濟基金會來到我們學校以來,我們的孩子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第一個改變是孩子們乾淨、穩重,自己打掃校園,遵守紀律。」校長說他從慈濟的「竹筒歲月」了解到,一個較大的單位是由較小的單位組成的,亦即「點滴匯聚眾人之力,成為一個有力量的團結。」他很感謝慈濟提供學童鞋子及之前的書包,對孩子專心就學很有幫助。
就讀帝卡比加政府小學的孩子,都是來自特殊社區的貧困孩子,「如同之前慈濟基金會所發送的書包,令孩子們感到幸福與快樂,感覺很好。」薩蒂什校長感受孩子們收到鞋子的喜悅,他勉勵孩子們要好好珍惜,鞋子才能長期使用。
就如校長所說,該校的學生來自格外貧困的家庭,學生都打赤腳上學的現象比其他學校更為常見。一間教室三十幾個學生,擺在教室外的拖鞋卻不超過五雙。
◎珍惜有鞋 快樂上學
發放儀式正式開始,學生們分成十個一行,由海外及本土慈濟人、孟買ABM組織、校長及老師進行捐贈儀式。依序發放後,學生回到教室,進行靜思教學,由慈青擔綱戲劇演出,闡述募心募愛、節省零用錢的重要。慈青鼓勵孩子們:「你想捐一盧比或兩盧比都可以。如果沒有也沒關係,給予一個祝福就好。」因為竹筒歲月要募的是眾人的愛心。
三年級的拉杰(Raj Kumar)將手中的零錢十盧比投入了竹筒,他說因為喜歡這齣戲劇,從戲劇中他學會了必須幫助每個人,他很願意幫助窮人。他非常感謝證嚴上人,因為「我以前沒有鞋子,現在有了,所以我很高興。我會穿鞋子,每天都來上學。」
就讀五年級的拉胡(Rahul Kumar)想對所有慈濟基金會的人們說謝謝,因為他從基金會得到了鞋子和包,感覺很好,也會好好保持書包和鞋子的清潔。他說:「我會穿著鞋子、書包和衣服來學校,而且每天都會來。我從很遠的地方來學習,以前沒有鞋子,但現在我有鞋子,所以我每天都會穿著來。」
這批鞋子除了會發放給有靜思語教學的學校外,也會提供給慈濟的照顧戶。「仰望遼闊的藍天,誰來翻轉窮困的家園?祈願古老的大地上,開起朵朵的心蓮。」來自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慈濟志工,秉承上人翻轉佛國的悲願,送愛到佛國,啟發更多人的善行,讓他們能穿鞋上學。六千八百個新希望,在佛國冉冉點亮,照耀人間。
圖左 :印度實業家阿斯穆(Azin Khan,前左)不但提供裝修的新家給慈及存放臺灣的愛心鞋,還協助搬運鞋子。[攝影者:桑尼]
圖右 :因卡車體積過大,只能停在大馬路邊,志工接力搬上嘟嘟車,載到門口,再由其他海外志工及慈青接手搬運。[攝影者:桑尼]
圖左 :獲得上人的祝福,臺商捐助的一百七十箱、六千八百雙球鞋的貨櫃,於2024年8月9日清晨運抵菩提迦耶。帝卡比加政府小學(Primary School Tikabigha)是第一所受惠的學校,有一百六十七位孩子收到新鞋。[攝影者:楊文輝]
圖右 :8月17日共有近五十位慈濟志工參與帝卡比加政府小學的發放,包含十二位海外及本土慈青。[攝影者:楊文輝]
圖左 :帝卡比加政府小學(Primary School Tikabigha)的學生來自格外貧困的家庭,學生都打赤腳上學的現象,比其他學校更為常見。一間教室三十幾個學生,擺在教室外的拖鞋卻不超過五雙。[攝影者:楊文輝]
圖右 :帝卡比加政府小學(Primary School Tikabigha)校長薩蒂什(Satish Sinha)表示,自從慈濟基金會來到學校,孩子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是孩子們變得乾淨、穩重,自己打掃校園,遵守紀律。他很感謝慈濟提供學童鞋子及之前的書包,對孩子專心就學很有幫助。[攝影者:楊文輝]
圖左 :海外及本土慈青用心策劃「竹筒歲月」的戲劇演出。慈青鼓勵孩子們:「你想捐一盧比或兩盧比都可以。如果沒有也沒關係,給予一個祝福就好。」[攝影者:楊文輝]
圖右 :三年級的拉杰(Raj Kumar)將手中的零錢十盧比投入了竹筒,他喜歡慈青演出的戲劇,也願意幫助窮人。他很高興能拿到鞋子,會每天穿鞋子來上學。[攝影者:楊文輝]
圖左 :五年級的拉胡(Rahul Kumar)收到鞋子很高興,因為以後可以穿鞋子來上課了。[攝影者:楊文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