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不僅在自家大樓做資源回收,葉寬煌也常到東大園區做環保。[攝影者:王孟專]
葉寬煌師兄1954年生於南投縣竹山鎮,家中有五男三女,排行老么,父母務林為業,個性樸實善良,寬煌幼承庭訓,常具善心。1990年加入慈濟會員,1992年受證,法號 惟脩,慈誠委員編號2622。王雪雲師姊1955年出生,與夫婿葉寬煌同時受證,法號慮宇,委員編號同為2622。夫唱婦隨,攜手同行慈濟人間路。
◎歡喜捐款結慈濟緣
1990年,葉寬煌師兄因辦活動需要印製文宣品,進而結識印刷廠老闆,並要求老闆將尾款八百元折掉,於是老闆建議葉寬煌再補二百元,連同八百合成一千元,捐給慈濟。寬煌心 想做善事很好,就爽快答應了,並且親自到台中分會繳功德款,自此與慈濟結緣。
第一次到台中分會的寬煌,經由分會師姊介紹《慈濟道侶》,開始認識慈濟,當下,對慈濟所做非常感動,再加上愛面子,原本要捐一千,也加碼變成了三千元。
當分會師姊告知寬煌,以後會請某師兄每月向他收功德款,寬煌心裏盤算著:「原本想說捐一次就好,如果真的每月都來收三千元,這可怎麼辦?」後來果真有徐明亨師兄來收功德 款,並且問每月要捐多少錢時,寬煌這才鬆了一口氣,從此每月捐一千元成為慈濟會員。
◎將感動化為行動
葉寬煌師兄從《慈濟道侶》中,深受上人慈悲及慈濟人所感動,進而發心做慈濟,積極參與各項慈善活動──訪視個案(北達苗栗南到雲林)、大陸賑災園遊會,與雪雲師姊義演國際 標準舞、為籌建慈濟醫院大林分院及籌建腦性麻痺殘障兒童發展復健中心建設基金,參與上街義買青蛙萬用卡等。還有慈濟列車帶隊、環保志工、兒童精進班爸爸、出坡等,由於他的 努力付出及積極投入,後來被推舉為副中隊長,期間更是用心付出不遺餘力。
葉寬煌談到在八八水災的賑災中,看到誠心幫助他人,還會遭到他人懷疑「是不是我們要來改變他的文化、生活」,想幫助別人還要與別人溝通,接受這「不請之師」。如果不是具有 大慈大悲、忍辱負重的精神,無法完成此項任務,上人堅忍毅力每每讓他很感動。
在慈濟路上,還有一位令他感動的,是他胞姊葉美鑾師姊。美鑾雖然較晚進慈濟,卻很精進、自我要求高、自律甚嚴,她法髓入心,付諸行動,尤其是生病住院時,仍不忘將巧藝工坊 的手工帶到醫院做,分秒不空過,令他非常感動,是一位值得效法的精進菩薩。
◎從個案中見苦知福
葉寬煌師兄回憶起,與洪武正等師兄一起去訪視個案。那是一個住在烏日的老先生,原本從事建築業,後來生意失敗,因身體肥胖導致中風,躺在床上不能起身,平常只有親戚會送東 西給他吃,吃喝拉撒睡都在床上。
他們一進屋就聞到很臭的味道,甚至將他抬下床要幫他洗澡時,還發現床上壓得乾癟的老鼠屍體。洪武正師兄細心地幫老先生洗澡、剪頭髪的畫面,當下讓他很感動。一個原本拿武士 刀的黑道大哥,變成拿剪刀的慈濟志工,是何等的不易!這樣的感動縈繞在他心中,久久不能忘。
看見照顧戶示現的苦相,才能體會自己的幸福,看見別人這樣的苦,自己遇到再大的苦、再大的困難,也微不足道。
◎用心良苦度化師姊
葉寬煌為了讓自家師姊王雪雲能了解慈濟,一同走慈濟路,帶她去聽素琴師姊講慈濟,當時小孩還小,為了怕孩子吵到媽媽,為了讓雪雲能專心認真地聆聽,獨自抱著小孩在素琴師姊 家附近,漫步至夜間十一點多,卻不覺得辛苦。
1990年,上人應吳尊賢文教公益基金會邀請,以「發揚慈濟精神,導正社會人心」為主旨,到新民商工演講;他也是帶著小孩在場外,深怕干擾雪雲的聽講。他的用心良苦,如今 雪雲道來,也深深感恩。
在寬煌的帶領下,雪雲努力付出參與慈濟,受證後開始到台中分會值班,擔任諮詢志工、承擔兒童精進班媽媽五年、環保志工、助念等工作。
◎從承擔中蛻變成長
2005年,正巧協力組長出缺,寬煌為了成就雪雲,於是鼓勵她勇於承擔組長工作,寬煌告訴雪雲,當了幹部才會更加成長,多做多得。於是雪雲勇敢接下組長工作,而且一做就是 五年!
雪雲回憶:「剛開始做組長的前半年很辛苦,因為組員不太認識我,所以與組員的互動不是很好,遇到許多挫折,時常找不到人做事。非常感恩文秀、冬茶師姊一直全力相挺,慢慢 地,我學會了關心別人,與組員的互動愈來愈好,擔任組長讓我改變了,我以前個性文靜,很少與人互動,擔任組長後,我學會了關懷、尊重、感恩與付出。」
上人到台中行腳時,曾經開示:「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明師難遇。」寬煌和雪雲內心深深感恩,因為人生中的三難,對他們而言都變成了三易「人身已得、佛法已聞、明師已遇」, 更自我期許,把握每個當下,用心付出。 .
圖左 : 葉寬煌師兄時常利用假日到東大園區出坡割草。[攝影者:王孟專]
圖右 : 慈濟志工前往台中拓凱公司愛灑,王雪雲師姊(右三)帶著組員合掌列隊歡迎。[攝影者:周秀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