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在菩提迦耶低種姓村落的學校,教室裡通常只有一盞吊扇,有氣無力地轉著。三不五時停電的情形下,常只見吊扇一動也不動地高掛在天花板。孩子們忍受著悶熱或是坐在地上、或是擠在長條凳上上課,要他們專心學習,著實不容易。
◎以孩子需要為前提 超乎學校預期
繼7月1日慈濟為牧羊女村尼然加納公益學校(Niranjana Public Welfare School)送去十三盞吊扇,希望能改善孩子們的學習環境後;8月16日,新馬慈濟志工團隊為鄰近的牧羊女村政府學校(Middle School Bakraur)送去了十二盞風扇。
這一次,團隊再次發揮了「要五毛給一塊」的精神,因為原本馬諾吉(Manoj kumar Sinha)校長向志工提出的請求是十盞風扇,但志工實地勘查後,發現有些教室的吊扇已經故障,無法使用;有些教室雖有吊扇,卻顯得「有氣無力」。經過與校方商討後,主動追加了二盞。就像尼然加納公益學校請求的是十盞,但志工評估後多加了三盞,為的是希望能照顧到所有的孩子。
到校勘查的慈濟新加坡分會副執行長邱建義(濟澍)表示,當時就發現一間教室裡面有三、四十個學生,卻只有二盞吊扇,而且吊扇的質量很差,風沒辦法往下吹下,「所以我們覺得,打算多放二架在這邊。」孩子的學習環境已經很不理想了,起碼讓他們上課時空氣流通,比較不會心浮氣躁。
牧羊女村政府學校是一所被村民住宅和農田包圍的無圍牆學校,因教室不足,低年級孩子只能在走廊上課。依志工們的眼光來看,學習環境並不理想。佛國行政團隊馬來西亞雪隆分會副執行長蘇祈逢(濟祈)指出,「去年三月團隊第一次踏足牧羊女村政府學校,看了很不捨,就向教育部提出申請說要援建這所學校,(林靜憪)副總也和我們一起拜會教育部長幾回,得到的回覆是外資不能援建政府學校。」
不能援建學校,那直接捐錢給當地政府去蓋學校可行嗎?「根據印度政府《外國捐款監管法案》(FCRA)的規定,在印度的非營利組織必需註冊三年後,才能申請接收海外來源的捐款,而慈濟在印度非營利組織登記還不到兩年,尚不符規定。」蘇祈逢副執行長點出難行之處。
物質條件不足,幸好孩子們很受教,教育組志工入校做靜思語教學,孩子們在人文薰陶下,愈來愈喜歡學習,還積極參與歲末祝福手語演繹,令志工「足甘心」。
跟志工總是保持距離的馬諾吉校長,雖知道學生學習環境很克難,但向上級申請曠日費時,因此轉而跟慈濟提出了風扇需求,沒想到慈濟立刻允諾,解決校方的需要,大出他的意外。
◎不一樣的NGO 為學校解決問題
吊扇捐贈儀式早上十點在校長室前的廣場舉行,天氣炎熱,人人汗流浹背。邱建義副執行長傳達了這是來自臺灣和全球慈濟人,用「竹筒歲月」的精神,所送來的「愛的禮物」,勉勵孩子,努力向學,改變命運。
「證嚴法師希望大家要彼此關心,不分種族、宗教和信仰,去幫助有困難、有需要的人。」儀式在溫馨的〈一家人〉手語後圓滿,孩子們歡喜地舉起裝風扇的盒子,開心和師長及志工合影。
馬諾吉校長表達了感恩 :「慈濟在我們村裡做很多事,有人有需要或有人生病,志工都會提供必要的幫助,我們學校設備不足,提出需求,你們也來幫我們,慈濟真的是跟其他NGO不一樣的組織。」校長感恩慈濟一路幫助,很認同「竹筒歲月」的精神,鼓勵大家一起來投竹筒。
頭上總是帶著帽子的米琿(Mithun Kumar)是兩年多前因爬樹誤觸高壓電被燒傷的孩子,在慈濟協助下,將他頭上和大腿上的傷勢治癒,讓他能夠重回校園。他告訴志工:「之前我們都無法專心上課,因為天氣熱,我們必須用手搧風,所以很感謝慈濟送給我們電風扇。」
女學生穆斯坎(Muskan Bharti)表示,「很謝謝慈濟對我們學校的幫助,贈予我們這麼多風扇,他們總是助人,所以我們也應該要投竹筒,學習他們助人的精神。」
8月30日,學校雇請的工人到校裝設吊扇。有些教室裝上了貼有慈濟Logo圖樣的吊扇,不過有的教室和走廊天花板上的設備不夠,無法安裝,加上學生仍在上課,作業有難度,因此決定等第二天學生不在校時繼續施工。
2023年4月,印度成為全世界人口最多的民主國家。近年來經濟雖持續有成長,但根據報導,仍有約將近二三千萬的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有超過五分之一的兒童處於貧困狀態,數量居全球之冠。
一年半多以來,佛國團隊來到窮鄉,「腳步不曾停留,堅持夸父的堅持,捨得佛陀的捨得」, 如小螞蟻以微力想要撼動須彌山,似螢火蟲用微光照亮黑暗,把握每一個因緣造福佛國子民。縱使寸寸旅途步步難,但他們依然守之不動行行行,發心立願進進進,祝願佛國苦難人,早日脫離苦厄,得享安樂。
圖左 :米琿(Mithun Kumar,戴帽者)告訴志工:「之前我們都無法專心上課,因為天氣熱,我們必須用手搧風,所以很感謝慈濟送給我們電風扇。」[攝影者:楊文輝]
圖右 :女學生穆斯坎(Muskan Bharti,前中)「很謝謝慈濟對我們學校的幫助,贈予學校這麼多風扇。有感於志工助人行動,她覺得「我們也應該要投竹筒,學習他們助人的精神。」[攝影者:楊文輝]
圖左 :牧羊女村政府學校教室空間不足,低年級學生只能在走廊上課。[攝影者:楊文輝]
圖右 :慈濟新加坡分會副執行長邱建義(濟澍,左三)及新加坡慈濟志工李國香(慈坪,前排戴帽者)代表慈濟基金會將吊扇贈與學校。[攝影者:桑尼]
圖左 :捐贈儀式在溫馨的〈一家人〉手語後圓滿。[攝影者:桑尼]
圖右 :牧羊女村政府學校(Middle School Bakraur)馬諾吉(Manoj kumar Sinha)校長感恩 為牧羊女村和學校做了很多事,不同於其他NGO組織。他很認同竹筒歲月的精神,鼓勵大家一起來投竹筒。[攝影者:桑尼]
圖左 :貼有慈濟Logo圖樣的吊扇,於8月30日開始安裝。[攝影者:楊文輝]
圖右 :8月30日,學校雇請工人到校裝吊扇。[攝影者:楊文輝]
圖左 :教育組志工固定於每週二到牧羊女村政府學校做靜思語教學,涵養學生的好品格及好人文。[攝影者:迪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