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3月24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美洲 加拿大 加國吉祥月入經藏祈福 齋戒共善護大地

加國吉祥月入經藏祈福 齋戒共善護大地

E-mail 列印
以往農曆七月是民間俗稱的「鬼月」,傳說七月開鬼門,因此民間便流傳許多禁忌──不娶、不嫁、不出遠門等,總是認為「諸事不宜」。

然而證嚴上人自1974年起,即教導大眾正信的佛教,因為佛陀在世時,僧眾每年 都會「結夏安居」,三個月足不出戶,專心研究教理,聽佛講法。在結夏安居圓滿日(農曆七月十五日)召集一起,分享修行心得。由於僧眾專心修行,不少人在這段期間證得果位。因此,七月乃吉祥的月份,而安居圓滿日也是佛的「歡喜日」。故稱為佛陀的歡喜月、吉祥月、孝親月。

◎菩薩雲來集 祈福齋戒護大地

現在全球天災人禍不斷,人間苦難偏多,這一切都源於人心的不調和。證嚴上人不斷呼籲,大家要共同虔誠一念,人人摒棄貪欲,為人間的祥和而祈禱。

慈濟加東分會遵循上人教誨,舉辦「七月吉祥月祈福會」,邀請各方大德扶老攜幼,一起來歡喜參與經藏,期許孝親得吉祥,同來「弘法利生信願行 蔬食共善護大地」!

即將受證的慈濟志工洪子筑曾是慈青,歷經十年後,終於與慈濟再續緣,並在六月培訓圓緣時發願承擔活動組。她以獅子的勇猛心精進,籌劃今年加東吉祥月活動。用心跟緊本會的法脈,今年活動主軸為《無量義經.德行品》梵唄,引導人人聞法入經藏。

吉祥月祈福會籌備由一個月前開跑,為讓入經藏的志工與大德了解經文,活動組更安排線上精進課程,邀請志工李美慎導讀經文,由「其心禪寂」,到「無礙辯才」等經文含義及出處,都一一講解,甚至錄影供志工們溫習。如此深入的理解後,再來練習梵唄,更能身領神會。

2024年8月25日應是有龍天護法,才能在多倫多的八月尾,迎來盛夏的驕陽,正是個出門的好天氣。

一早就有許多志工進駐靜思堂部署,下午嘉賓雲集,一直到活動當天都有現場報名,布置組及香積生總組都嚴陣以待,感恩當天共有一百八十六位會眾,六十三位工作人員參與。也感恩湛山精舍達義大和尚,兩位法師及護法人員蒞臨,以及列治文山市副市長陳志輝(Godwin Chan), 安省省議員邁克爾(Michael Kerzner)助理杰德(Jared Kurish),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許緯倫秘書的盛情參與。

◎梵唄入經藏 讚揚三寶

梵唄是傳統佛教中一種弘法的方式,透過唱誦佛經偈頌,用恭敬、莊嚴、寧靜、平和的音聲來攝心,保持內心的寂然與寧靜,也用歡喜心歌詠佛法。透過清淨的音律止斷妄念,讓梵唄音聲導引心靈淨化。

為了邀約大眾共同進入靈山法會,活動一開始即由志工洪子筑做梵唄解說,並由志工王贊維現場動作示範,帶領會眾了解梵唄經文含義。

《無量義經》是《法華經》的精髓,也是靜思法脈的軸心思想。當梵唄聲響起,臺上臺下志工們莊嚴呈現延伸到佛堂四周,口中隨之唱誦,就如諸佛菩薩及龍天護法雲來集,現場會眾加入音聲共振,一起回到靈鷲山上,有著飛天環繞的空微妙道場。也感受猶如真有天花散落,馨香撲鼻,當下就是一個殊勝的靈山法會。

此次,梵唄入經藏安排慈濟志工在臺下;舞臺則留給灰衣志工,其中有四位年輕菩薩分別是八、九歲的元廣、元寧,還有十五、十六歲的杰森與敏萱,都是第一次參加梵唄入經藏。由於年輕,對經文的理解有限,但在彩排時,經由資深志工以孩子理解的童言童語,描述所唱誦的經文內涵。孩子們很開心終於懂得在唱些什麼,動作比起來也更有感覺了。

從2023年起,臺灣慈濟人以《無量義經·法髓頌》讓更多人了解佛陀的故事和精神,也講述慈濟散播愛的歷史。自此全球各慈濟道場,都開始唱誦《無量義經》梵唄。此次活動也安排播放臺灣慈濟人入經藏的經典畫面,感受各地靈山法會的氛圍。

◎全球善行足跡 少不了您我菩薩行

慈濟58年的菩薩行有目共睹,無論是關懷當地的照顧戶、舉辦義診、支援國際賑災或是疫情時捐疫苗,每一件事情都少不了您我的參與。為了見證歷史,人文真善美志工記錄了多年來,慈濟人募心募愛的點點滴滴,透過畫面,讓會眾尋找志工們付出的足跡。

近幾年來,全球各地爆發不同的瘟疫,無常示現,呼吸間,失去了許許多多的生命,這些生命都跟我們息息相關。搭配《無量義經》的經文視頻,讓現場觀眾不禁動容,心有戚戚焉。

在播畢影片後,特邀達義大和尚為會眾開示,達義大和尚非常認同慈濟人在全球的付出,把佛教的正能量傳到世界各地。佛教倡導慈悲,希望眾生離苦得樂。他也提醒大家在吉祥七月中,記得感恩父母,感恩周遭幫助過自己的人,更特別推崇證嚴上人的慈悲心猶如地藏菩薩:我不入地獄,孰入地獄。

安省省議員邁克爾助理杰德也代表MPP Michael Kerzner上臺致辭表示,感謝慈濟基金會在社區的付出,並帶來感謝狀。

列治文山市副市長陳志輝表示很高興受邀參與,得以與法師等貴賓互動。看到上人的開示,以及影片中志工們大愛的精神很是感動。陳副市長一直以來,都有參與慈濟北多倫多聯絡點的慈善及推素活動,他也鼓勵大家參與善行。

◎齋戒茹素 祈禱人人平安

齋戒茹素不僅是身體齋戒,更是需要保持清淨心。為了鼓勵大眾也有機會清淨心靈,入經藏者需要全程茹素。然而,一般大眾對蔬食都有誤解,認為蔬食會導致營養不良。為了破解這個迷思,特別請志工曾錦芬分享正確的蔬食飲食觀念。

其實蔬食的營養價值非常高,蔬食六大類如五穀雜糧、豆類、蛋、奶、蔬果和堅果等,若能懂得搭配,採用彩虹飲食法,也能吃得健康又美味。在臺灣的蔬食人口已有二百八十萬人,年輕人也加入新食尚,減少對肉類口感的追求。鼓勵大家茹素,可以從一週一天不吃肉開始。

為了帶領大眾親身體會,我們也在會後舉辦「蔬食饗宴」,鼓勵在炎炎夏日享,受一頓清涼的輕安蔬食。

為了這場推廣「茹素護生」的盛宴,全員志工努力邀約會眾,活動前倒數幾天統計出的會眾人數不斷地加成,最後在樓下感恩堂準備二十一桌,共一百六十八個位子,並由志工擔任桌長與會眾交心話家常。

感恩三區的香積生總組,特別設計三道別具有意義的蔬食點心餐盤。志工朱啟誠特別為大家介紹其含義:「四無量心」-素壽司、「金芋滿堂」- 芋頭點心與「包羅萬象」-時蔬腐皮卷。期許人人依循四無量心,則人心淨化;當家家戶戶金芋滿堂,則社會祥和;處事能樣樣包容萬象,則天下無災!

這點點滴滴的安排,兼顧著營養與美味,慈濟人的用心,會眾都體會到了,他們以實際行動—把菜吃光光,來向香積生總組的志工們致敬。

除了餐點,一杯黃澄澄的茶香,更代表慈濟人待客的心意,杯觥交錯之際,拉近了彼此的距離。感恩會眾對慈濟的支持與認同,會後並將甘蔗皮製作的環保茶杯與會眾歡喜結緣。

了解會眾於餐後,必然有對蔬食的需求,現場也預備有慈濟香積麵、五穀粉等靜思產品供會眾認購。

◎新舊交匯 滿心感動

夏末的午後,充斥著兩百多人的感恩堂熱鬧滾滾!真好吃的歡笑聲、好久不見的招呼聲,在空氣中飄蕩著!

來賓劉翠瓊曾是慈濟多年前的志工,護持慈濟三十年,現年逾八十,不方便出門。但經志工張素雯努力邀約,終於排除萬難參加祈福會。她很感恩能參加此盛會,在梵唄與祈禱時,感到身心安頓。更開心見到多年不見的老朋友,並表示自己平日飲食已少肉,以後將盡力朝蔬食邁進。

來自馬來西亞,到多倫多訪親的慈濟志工楊秀娘,在志工張月卿的邀約下前來參與祈福會,雖然她以前也在馬來西亞參加過佛教盛會,但難得能加入梵唄唱誦。她覺得此次活動內容非常充實,有機會會再參加慈濟活動。

於今年六月剛成立位於金星銀髮村的慈濟中醫診所,任職的蔡樂詩(Hailey So),第一次參加慈濟吉祥月活動。對佛教禮儀雖然不很熟悉,但充分感受到加東慈濟人的熱誠;很喜歡慈濟介紹的蔬食,也考慮嘗試一週一天素。

馬丁(Martin Shen)自幼即是胎裡素。由志工鄭鈺萱的邀約,助緣慈濟夏令營,進而參與吉祥月的活動。很歡喜有機會跟同是年輕人共桌,自在地享用蔬食。常年茹素的他,對慈濟志工準備的蔬食餐點讚不絕口。事後,才知道加東慈濟準備的蔬食已是有口皆碑了。

非常感恩會眾們攜家帶眷,街頭巷尾互相走告邀約,現場近兩百五十位志工與大德,藉由七月吉祥月的帶動,由梵唄入經藏,感受法會的莊嚴,齋戒護生,彼此召喚起內心的慈悲,一對一的與佛對話祈禱,更是凝聚善念,為天下苦難的眾生祈福,心聲共振。

不論是否是佛教徒,都能從這場充滿正知見、正信、正念的身心靈饗宴,感受到吉祥月的意涵,並以實際行動響應蔬食,將愛心普及一切眾生,真正落實了「普度」。

圖左 :燈燭象徵:內外明亮;香花象徵:圓滿吉祥;鮮果象徵:皆得善果。[攝影者:丘啟源]
圖右 :慈濟志工張素雯親切引導會眾報到,留下續緣的資訊。[攝影者:丘起源]

圖左 :慈濟志工王贊維、朱啟誠帶領全場的志工及會眾入經藏,臺上臺下呼應佛號,上達諸佛聽。[攝影者:李嘉祥]
圖右 :安省省議員邁克爾(Michael Kerzner)的助理杰德(Jared Kurish,左)也代表上臺致辭,表示感謝慈濟基金會在社區的付出,並帶來感謝狀。[攝影者:李嘉祥]

圖左 :慈濟志工及社區志工誠心祈求,天下無災無難![攝影者:李嘉祥]
圖右 :證嚴上人不斷呼籲,大家要共同虔誠一念,人人摒棄貪欲,為人間的祥和而祈禱。[攝影者:李嘉祥]

圖左 :當梵唄聲響起,臺上臺下志工們莊嚴呈現延伸到佛堂四周,口中隨之唱誦,就如諸佛菩薩及龍天護法雲來集,現場會眾加入音聲共振,一起回到靈鷲山上,有著飛天環繞的空微妙道場。[攝影者:李嘉祥]
圖右 :蔬食點心餐盤:「四無量心」-素壽司;「金芋滿堂」- 芋頭點心與「包羅萬象」-時蔬腐皮卷。[攝影者:李嘉祥]
圖左 :佛堂祈福會結束後,接待組引導會眾到感恩堂,享受蔬食饗宴![攝影者:李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