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德劭師父與德玵師父與參加精進日的全體學員、工作人員大合照。[攝影者:楊德芳]](/community/./images/community/2154EC706EBE11EF98B045FBAC997A67_0.jpg)
今天課程包含:顏博文執行長「年報及慈濟永續報告書導讀」、德劭師父與德玵師父帶領禮拜《法華經序》、演繹團隊分享「一甲子無量義法髓頌」、精進組志工郭曉雲說明「靜思家風脈脈相傳導讀禮儀之美」、探索活動、簡易料理蔬果捲與志玄文教基金會終身學習的靜思花道、靜思茶道、養生功法,以及德玵師父導讀《靜思法髓妙蓮華‧譬喻品》,最後則是眾所期待的上人開示。
◎慈濟年報永續書 防災減災利益眾生
由顏博文執行長,向大家導讀慈濟年度重點報告書(年鑑、年報、永續報告書),確實記載在臺灣及國際海外間,投入的義診、大愛屋、賑災、教育、蔬食推廣、慈善等,資訊公開透明,以數據呈現慈善效益與影響力,極力推動淨零碳排減量,以永續治理,也積極與企業共善,發揮協助救援,並擴展至聯合國平臺,與全球非政府組織(NGO)合作,而這些資訊都能在慈濟官網看到,讓志工及社會大眾,隨時隨處任何3C電子產品產品都能查閱,以方便了解慈濟愛的足跡。
慈濟大愛是日不落善行在人間,全球各地災害頻繁,防災減災迫在眉睫,慈濟幫助各國物資援助醫療支援,2015年聯合國提出十七項永續發展目標,淨零行動永續治理,對人類和地球都有益。
◎薰習佛法啟智慧
德劭師父講解法華經序讓學員們先了解拜經的過程及儀軌,師父帶領大眾禮拜法華經,每字一念一拜,用最虔誠的心來禮拜字字入心,經如行向靈山法會,步步精進安定身心。大眾經由唱誦經文中深切地感受,每一句都是佛陀的叮嚀。德玵師父分享:「有心做慈濟也要說慈濟,募心募愛不是為了錢。最重要的是,讓大家認識正法。身是載道器,走到哪就募到哪,接引與慈濟及上人有緣的人。」跨越自我設限,才會有所體悟。
今年培訓學員王譽蓁淚眼婆娑的分享,由於眼睛開刀,所以無法彎下腰去拜經只能跪著聆聽,因頭暈左肩膀痠痛體悟病苦很無助。學員周淑秋表示,恭敬虔誠禮拜法華經序,迴向功德,給即將生產的媳婦,能平安順產。學員韓桂蘭表示,今天的課程讓她,開啟智慧洗滌心垢,能更入心,期許能接引更多會員認識慈濟。剛開完脊椎手術的學員王有財分享要把握因緣,精進聞法。
◎社區里民齊參與 展現法華真諦
演繹團隊連線由講師李韋融談起借力使力二.0再升級的歡喜吉祥月,全臺吉祥月的三大重點,活絡社區,梵拜寧靜吉祥月,集結全球大事記。今年多處慈濟共修道場,結合社區里長、里民舉辦數場「七月吉祥月祈福會」,透過唱頌梵唄及演繹,推廣蔬食茹素、齋戒及普度真實義,每一場會眾湧現爆滿。
志工呂秀英(慈悅)分享慈濟六十一周年,全球將全力展現《無量義法髓頌》,以唱誦梵唄如同打手印,每個場景如同一幅畫,將佛法的故事搬上舞臺,讓唱誦《無量義經》深植在人人心中,全力展現《法華經》真實義。
◎簡易蔬食營養又美味
志工王靖善介紹簡易料理、可口營養、健康美味的素食。她說均衡飲食,吃當季當地的食物,營養最高。極端氣候、世界災難,唯有人人懺悔禁口慾,齋戒茹素是靈方妙藥,不殺生、齋戒茹素,「非說不可、非素不可、非推不可 」。吃素不是很困難,只要心有所願,就一定能突破困難,達成願望。
學員馮震峰表示,蔬果捲做法簡單,食材新鮮,回家會跟小孩一起互動做蔬果捲。蔬食有益人體健康、減緩地球暖化、愛護動物尊重生命,希望大家一起來推動
「蔬食共善護大地」。學員林阿珍表示,蔬食是地球降溫最快的方式,請大家「素素看」,蔬食也能吃出健康美味。
◎撈法寶說故事 訓練自己從學到覺
講師彭慧美分享撈法寶說故事,有五十二個情境問題卡牌,五十四種法寶來解決,以桌遊的方式融入生活說自己的故事,可以訓練自己口語表達培養創意,了解夥伴欣賞與自我反思。根據情境透過法寶去講故事,也許是自己曾有的經驗。簡單講,就是要自己能自覺。
學員蔡佩嫻在探索時抽到老化卡牌,說起自己的公公生病,公公很相信西醫,可是他又不看西醫,最近他的狀況每況愈下,於是用自然療法教他拍打,比較好時,可以自己騎摩托車去山上種橘子,之後就很開心。後來沒有堅持做拍打,又要找西醫吃藥,結果藥一吃下去身體虛弱,請公公持續堅持走路運動就會越來越健康。
學員劉美鈴抽中樂神表示常常生病的時候,情緒比較糟糕,有一次感覺頭有點痛,剛好在開車時怎麼突然偏頭痛,心裡就在想最近少精進跟念佛,應該要多做一點快樂與歡喜的事情,多說好話或懺悔就對了。
學員林青娥分享死亡的卡片,說起家裡的先生在去年一刹那就往生,來不及準備,大概有三、四個月沒辦法適應,身心出現很大的問題,嚴重到吃東西沒胃口食不知味,後來朋友講生理已影響心理,真的要趕快走出悲傷的情況。若有活動就儘量參加,然後就念佛或散散心,趕走陰霾,一切真的就正常了,今天抽中這張卡真的很準很準。
◎養生功法舒緩身心靈疲憊
現代人工作繁忙,講師林建州指導簡易養生功法。透過胸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及超能量靜坐法(靜坐意念丹田,放鬆呼吸有助睡眠)等練功的方式,讓身心靈充分的休息,進而提升身體的能量,是傳統養生功法,是古人養身思想的具體體現,養生實踐的經驗總結。
學員林士傑分享腹式呼吸法的氣沈丹田,雙手貼於腹部,慢吸飽氣後再氣轉丹田
快速吐氣,反覆數次可達到調節呼吸靜心效果。當跟著老師做超能量靜坐法時,閉目靜坐意守丹田,放鬆、自然呼吸,結果直接入定睡著了。養生功法藉由調節呼吸練習有調養身心功效。
◎品茶的藝術 是一種生活態度
茶道講師王麗能分享,靜思茶道傳承靜思法脈,「喝心茶、傳心法;片片茶、片片道」,用真心來學靜思茶道,透過靜思茶道,用心去傳 上人的法,在人文中涵養厚道的人情、慈悲的胸懷。茶道八禮法蘊含《無量義經》的義理,用「感恩、尊重、愛」三種心,禮儀天下行三好「心發好願、口說好話、身行好事」。茶道不僅是品茶的藝術,更是一種生活態度。
學員謝秀娥表示,品茶讓人感覺優雅又浪漫,心靈變得平靜,學習美學,也修身養性。學員謝依妏體驗茶道的人文氣習,以茶會友接引會眾,在繁忙的生活中放慢步調,注重內心的修養和生活的質量。
◎透過花道 體悟待人要誠懇寬厚
花道課講師張意珠在課堂中與學員們分享:「花開花謝總有時,緣起緣滅不由人。」她指出,人生往往在經歷轉折時才會真正懂得珍惜眼前的一切。透過學習花道,從「一花一葉、一草一木」中,學員們能夠體會到「花無量、法無量」的深邃與美麗境界。花道傳遞著植物的精神感受四季的變化,再透過四季的變化體悟「生、老、病、死、成住、壞、空」,讓學員知道把握當下是最重要的。心是靜的,還是緊繃的,從繞苔球的過程中學習覺察。留一些空白也就是在人我相處之中給人轉圜的餘地,讓人感受歡喜。從花道的學習體悟待人誠懇寛厚的處事態度。
學員吳淑環表示,平時就很喜歡手工製作,這次花道課程既活潑又能紓解壓力。隨著年齡增長,久坐會讓身體不適,由於課程的安排得以活動身體,感覺更加精神抖擻。學員黃紹剛首次參與花道課,帶著新鮮好奇的心情來學習。學員陳玉湖表示花也是一種小生命,花的世界是多彩的,不同素材的組合能創造出另一個新的生命,這種過程非常美好。這與他從事的機械維護工作有些相似,當故障的設備經過維修後能再次被使用,這也是一種生命的展現。「一花一世界」,深感每一個小細節中都蘊含著生命的可貴,能夠參加花道是一種新的體驗,感到非常歡喜。
助教劉玉財表示個人很喜歡花,也很欣賞各流派的作品。靜思堂開立花道課第一時間就報名,勉勵自己能有花藝作品,將花藝的美學帶回家中,促進家庭氛圍。家人回家或是用完餐後,桌上擺著一盆小品,泡著茶在餐桌上聊天,家庭變得柔合。照顧長輩時身心感覺疲累時,透過花道可以讓心沈靜下來,不易受到生活雜念的干擾。花道不只是一件事,而是在過程中提升了覺性,觀察路上開了什麼樣的花草有什麼變化,對於大自然生起愛護之悲心。
◎凝聚精進心 清淨的心去學習
志工陳營基感性的說,今年不同以往,體恤大家在香積組隊的辛苦,合心團隊共識在三、六、九月大精進日承擔香積,把所有人力精簡,讓志工們踴躍參加精進日共修。這一次的午餐由志工蔡堅印掌廚美味可口的私房菜書香麵,平常吃不到,只有過年或大節慶才會煮,大家有口福享受合心團隊滿滿的愛心與幸福。期許新竹區慈濟人能凝聚精進心,身體去力行佛法,清淨的心去學習,走在正確的路上造福人群。
上人連線慈示:人間的道理,把它分門別類就是「善、惡、迷、悟」,生命的真諦就是在善惡之間選對方向,知道分寸走在正確的路上造福人群,「道者路也。」用身體去力行佛法,清淨的心去學習,菩薩道上邊學邊做,才能成為覺悟的佛境界。


圖左 :德玵師父分享:「有心做慈濟也要說慈濟。」又提到,「募心募愛不是為了錢。最重要的是,讓大家認識正法。身是載道器,走到哪就募到哪,接引與慈濟及上人有緣的人。」跨越自我設限,才會有所體悟。[攝影者:黃偉恩]
圖右 :志工王靖善介紹,簡易料理,可口營養,健康美味的素食。[攝影者:詹憶明]


圖左 :現代人工作繁忙,講師林建州老師(螢幕白衣)指導簡易養生功法。透過胸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及超能量靜坐法(靜坐意念丹田,放鬆呼吸有助睡眠)等練功的方式,讓身心靈充分的休息,進而提升身體的能量。[攝影者:邱鏸斳]
圖右 :講師彭慧美(手拿麥克風)說明:「撈法寶說故事」,有五十二個情境問題卡牌,五十四種法寶來解決,以桌遊的方式融入生活說自己的故事,可以練自己口語表達培養創意,了解夥伴欣賞與自我創意。[攝影者:黃偉恩]


圖左 :學員韓桂蘭(左三)表示,今天的課程讓她開啟智慧洗滌心垢,能更入心,期許能接引更多會員認識慈濟。[攝影者:詹憶明]
圖右 :蔡佩嫻(左一)抽到老化卡牌,說起公公生病,又不看西醫,最後身體每況愈下。蔡佩嫺用自然療法教公公拍打,有改善身體,但公公沒有持續拍打,當找西醫吃藥時,結果藥一吃下去身體變虛弱。後有來請公公持續走路運動,就越來越健康。[攝影者:黃偉恩]


圖左 :學員謝秀娥(中)表示,品茶讓人感覺優雅又浪漫,心靈變得平靜,學習美學,也修身養性。[攝影者:楊德芳]
圖右 :學員吳淑環(右一)喜歡插花課程,既活潑又能紓解壓力。還可以活動身體,感覺更加精神抖擻。[攝影者:楊德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