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動土奠基儀式由花蓮縣縣長徐榛蔚(右二)、慈濟基金會林靜憪副總執行長(右三)帶領貴賓手拿金鏟動土,祈願奠基永固,工程圓滿。[攝影者:劉鴻榮]](/community/./images/community/D1CA19B0725E11EF98B045FBAC997A67_0.jpg)
◎廣廈庇佑 安身立命
由於地震後的山海觀大樓遭貼紅單,至少需要二年耐震補強,目前政府補助租屋費用,柯女士的先生說道:「當天中午入住化仁國中就受到照顧,生活與精神上都感受到各界的盡心盡力。」柯女士也說,歷經天搖地動的大地震後能活下來,少有死傷,平安就是福。
艷陽高照、良日吉時,主計里鼓隊、信義國小,以及慈濟手語隊為現場各界嘉賓表演後,慈濟基金會林靜憪副總執行長恭讀證嚴上人的祝福信,祝福鄉親不久後能安心安住堅固又優質的新家。
林副總也回溯1966年成立克難慈濟功德會,上人自己都沒有地方住,次年就為李阿拋老先生蓋了第一間大愛屋,爾後在嘉里村、康樂村為花蓮災民重建住宅,還協助花蓮六所學校援建減災希望工程。
接著花蓮縣縣長徐榛蔚致詞說道,五個多月以來難行能行,一路上得到所有人的支持,一如千手千眼的慈濟人,相信上人的慈悲大願是花蓮人最大的靠山;慈濟慈善基金會顏博文執行長也表示,慈濟在花蓮,與花蓮是生命共同體,願做花蓮的後盾,共同努力,重新站起來。
「佛陀教示『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上人教導『大慈無悔,大悲無怨』,杜甫也曾作詩企盼『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合契建築師事務所楊中一致詞,希望這一座現代化集合式住宅,能讓鄉親得到休養生息並安身立命。
◎本願為救人 一甲子不變
「第一鏟,祈願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社會祥和;第二鏟,祈願奠基永固、造福鄉梓、人心淨化;第三鏟,祈願動土大吉、工程順利、圓滿吉祥。」在二十四位貴賓動土見證慈悲後,人人歡喜合影留念。
協助貴賓拿起金鏟動土的資深慈濟志工潘榮桑,過去在鐵路局機務組上班,認識前輩也是資深慈濟志工張炎振,聽到他說南華站站長發現一位眼盲的老人李阿拋,棲身在河床上的蘆葦中,無家可歸,經過提報,南華火車站站長張榮華主動提供土地,由成立不到二年的慈濟援建大愛屋,總算讓老先生安享晚年。
1982年加入會員的潘榮桑記得,他還曾經帶著大愛臺的前身、力霸友聯U2的新聞記者陳竹琪去吉安南華木瓜溪河床,拍攝後來已拆掉的空心磚房舍,記錄慈濟歷史上第一間援建的大愛屋,潘榮桑感恩地說:「上人本願就是救人,五十七年前就開始蓋大愛屋,近一甲子以來,至今都沒有改變。」


圖左 :主計里鼓隊應邀參加大愛屋動土奠基典禮,表演「鼓動人心」。[攝影者:劉鴻榮]
圖右 :信義國小小提琴隊應邀參加大愛屋動土奠基典禮,表演「小小世界」等歌曲。[攝影者:劉鴻榮]


圖左 :慈濟手語隊演繹「千手世界」。[攝影者:劉鴻榮]
圖右 :慈濟基金會林碧玉副總執行長恭讀證嚴上人的祝福信,回溯1966年成立克難慈濟功德會,上人自己都沒有地方住,次年就為李阿拋老先生蓋了第一間大愛屋。[攝影者:劉鴻榮]


圖左 :花蓮縣縣長徐榛蔚哽咽致詞說道,五個多月以來難行能行,一路上得到所有人的支持,一如千手千眼的慈濟人,相信上人的慈悲大願是花蓮人最大的靠山。[攝影者:劉鴻榮]
圖右 :慈濟慈善基金會顏博文執行長致詞表示,慈濟在花蓮,與花蓮是生命共同體,願做花蓮的後盾,共同努力,重新站起來。[攝影者:劉鴻榮]


圖左 :杜甫曾作詩企盼「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合契建築師事務所楊中一致詞,希望這一座現代化集合式住宅能讓鄉親得到休養生息並安身立命。[攝影者:劉鴻榮]
圖右 :在二十四位貴賓動土見證大愛屋新建工程動土奠基典禮後,人人歡喜合影留念。[攝影者:劉鴻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