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志工將《慈濟簡介》給露易莎,她看了一下,本土志工本慧(Miguel)在旁介紹,她全神貫注地聽著。[攝影者:鍾貴滿]](/community/./images/community/14BDF3505DC811EFA4C42770D7779515_0.jpg)
◎初次見面 如同好友
送麵包的人剛好從裡面出來,親切地告知門沒鎖;正在廚房煮食的負責人露易莎(Luiza),在裡面對著志工招手。志工與露易莎約好中午前會去拜訪,抵達時,提供早餐時間已過,五名食堂志工正在準備中餐。
雖然才第一次見面,但志工與露易莎好像久未謀面的朋友,非常投緣。志工將《慈濟簡介》給她,她看了一下。在電視上看到報導,促成志工7月26日來訪視的本土志工本慧(Miguel)一旁介紹,露易莎全神貫注地聽著。
後院的蔬菜吸引了志工的眼光,往後院走,看到幾種當季不同的蔬菜,有豌豆、甜菜、萵苣等,檸檬正是成熟的季節,這些隨時在煮食需要時,可採收放到食物上,方便又經濟。
◎成立因緣 以愛出發
這地區地勢較低,附近有溪流,屬較貧困區。三十四年前,露易莎與幾位鄰居媽媽自動成立「溪流媽媽俱樂部」(Club de madre el arroyo),包括煮食、老師輔導小孩功課,煮食材料及老師費用則由市府負擔。
原來布宜諾省政府也有補助材料,但已經兩個月沒有再送來了;市政府的煮食材料,也隨時會有斷炊之虞。因此,原來一星期五天的煮食,現在只能改為兩天,其他三天看有什麼食材,就發給鄰居帶回去,但早餐仍然維持每週五天。
食材愈來愈少,但想要一盤食物的人卻愈來愈多;每月有二百一十戶家庭,透過這個施粥廚房,獲得了他們賴以維生的食物:來自鄰近國家居多的是無家可歸、非正規工人、家庭、退休人員,以及日益增長的失業人員。俱樂部負擔也日漸沉重。
坐著等待中餐的人愈來愈多。此時,看到一本書放在餐桌上,志工好奇地問這位三十五歲的鄰居從事何種職業?他無奈地告知,原來是他是地理老師,但現在失業了,沒得選擇,只要有臨時工作就去做!
◎困難環境 不忘惜福
有一當地七歲的小男孩一臉聰明相,告知志工他最喜歡的科目是數學。志工覺得高興,因為阿根廷的學生,覺得數學是他們最頭痛的科目。
露易莎做事清楚明白,一本簿子登記了每次領取食材的家庭,不隱瞞實情,不特別施惠任何人,志工都覺得她很忠厚誠實。
今天的中餐是白米加上蕃茄醬,今天白米的水放太多了,志工幫忙將米湯舀出,她沒有倒掉,用器皿裝好,說:「這很好再利用,可洗碗盤,也可澆在蔬菜上,節約能源。」
兩位力氣較大的鄰居,幫忙將煮熟飯菜的大鍋子抬到桌上,露易莎開始將食物分裝在個人盤子上,各自享用。帶器皿來裝食物的家庭,成員以五人居多。
阿根廷畜牧業發達,肉類是主食,志工建議以素肉代替肉類,味道很好,露易莎聽了很高興,答應了。
回程的休息站,訪視人員提出看法,給魚不如教他們如何釣魚?四位志工討論,以後如何提供給居民更營養的食物?豆類、素肉都是很好的選擇,或許也可以來教他們如何烹煮呢!
困難中有解套。且走且學,前方便是康莊大道,因為有愛同行。


圖左 :在後院,看到幾種不同的蔬菜,有豌豆、甜菜、萵苣等,檸檬正是成熟的季節,這些隨時在煮食需要時可採收放到食物上。[攝影者:鍾貴滿]
圖右 :志工好奇地問這位三十五歲,帶著書來看的鄰居從事何種職業? 他無奈的告知,原來是地理老師,但現在失業了。[攝影者:鍾貴滿]


圖左 :這地區地勢較低,附近有溪流,屬較貧困地區。三十四年前,露易莎及幾位鄰居媽媽自動成立溪流媽媽俱樂部。[攝影者:鍾貴滿]
圖右 :七歲的小男孩一臉聰明相,告知志工最喜歡的科目,竟是其他學生最不喜歡的數學。[攝影者:鍾貴滿]


圖左 :露易莎做事清清楚楚,一本簿子登記了每次領取食材的家庭,不隱瞞實情,志工都覺得她很忠厚。[攝影者:鍾貴滿]
圖右 :白米的水放太多了,志工幫忙將米湯掏出,她沒有倒掉,用器皿裝好說:「這很好用,可洗碗也可澆在蔬菜上。」[攝影者:鍾貴滿]


圖左 :兩位力氣較大的鄰居,幫忙將大鍋子抬到桌上,露易莎開始將食物裝在盤子上,各自享用。[攝影者:鍾貴滿]
圖右 :帶器皿來裝食物的家庭,成員以五人居多。[攝影者:鍾貴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