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今天9月28日最後一堂圓緣,主題是放下壓力、掌控人生。其中一單元,「人生幸福大廈」課程,加了最新的幸福指數。透過「天地幸福、社會幸福、團隊幸福、家庭幸福、個人幸福」五個幸福,融合百道幸福指數在裏面,邀請同學一起來建構人生幸福大廈。
◎人生幸福大廈 從個人到天地
熱愛教育訓練的高老師,以前教壓力管理課,或目標管理課,都只教到個人目標,或公司目標如何達成。後來他發現,目標要放大,「一定要把社會的幸福指標,還有天下幸福的指標放進來,才能真正達到幸福。」
有感於一般人的成功,大都追求個人的幸福、家庭幸福或事業上的成就,所以他覺得要有更完整的幸福,就考慮到社會層面,「社會祥和、天下無災難,大家要怎麼達成。現在企業也在推ESG,從社會責任推到公司治理等,所以還要有社會幸福、天地幸福層面,才能讓地球能永續。」
希望讓自己、讓全人類,身心自在到靜寂清澄,高老師進而表示,「天地幸福裏,要做好環境保護跟環保,及茹素護生,不只自己吃素,還要勸人吃素,和減少塑膠使用,節能減碳,這都是環保要做外,還要感恩大地,還要虔誠、包容異己。」
包容異己不容易,高老師就舉以巴戰爭、加薩走廊之間的種族仇恨,唯有包容異己,忘掉仇恨,讓每個人發大心,願地球天下無災難。
◎百道幸福指數 學員用心習建構
天地幸福,涵蓋宇宙,蘇嘉雰同學選環境保護、感恩大地、包容異己,「覺得現在人類,破壞很多環境,很需要大自然給我們一些能量,所以要環境保護,及感恩大地提供我們一切,」
包容異己,她覺得臺灣是有很多種族的國家,但有時候可能忘記,彼此不太一樣,那就是要和平共處。
從小在慈濟家庭長大的楊荃名,也首重天地幸福,「我選勸人茹素、包容異己跟放下仇恨,因最近新聞報導,中東引發戰爭,他們都是因宗教或種族的關係,打過來打過去,造成很多難民的產生,希望他們能包容異己,跟不同的宗教信仰或種族,可以互相包容,彼此放下仇恨,就會天下無災,沒有戰爭。」
家庭幸福,人人嚮往。蔡佳穎同學第一個選珍惜緣分,因她覺得每個人,這輩子能相遇就是一種緣分,第二個她選孝順父母,「有時候對父母,講話沒辦法很和顏悅色,可能會比較衝一點,或是有點大呼小叫,覺得自己還要做調整。」
第三個她選互相了解,因她覺得有時跟父母,或不管在慈濟,或做任何事情,對於夥伴的想法,彼此很不同時,「我就要去了解對方的想法,才能從中找到一個平衡點。」
個人幸福,最易具足。賴文荺選財務自由,「覺得要做任何事情,首先一定要有財,也有時間的自由,才能去做更多想做的情,本來就喜歡付出的人,有前面基礎,才能從小的付出到去做更多更有愛心的事。」
再來她選學習智慧,因她覺得個人幸福,沒有學習智慧會很可惜,「沒有智慧,很容易陷入很多,自我小小劇場裏,所以學習智慧這一點很重要。」
◎掌握幸福 勤喝慈濟四神湯
幸福時光,總是過得特別快,這堂課程將進入尾聲,第二組的呂佳倫同學,也把握分享,社會幸福裏的指數,善念善行,「所有的人都能心存善念,時時存著正信正念,就是念頭,會引起所有災難或是幸福,所以信念最重要,所以布善種子,是一切根本,因你心想什麼,行為就會反應出來。」
第一組的徐緯頡,他選個人幸福裏的,活在當下,還有隨順因緣,「有深入佛法,會聽到因緣果報,那這東西會離開你,就是已經了願了,才會離開。」
再來他選上人的四神湯,「前面知足、感恩,兩個很簡單,可是後面兩個,要去善解人家,包容人家不易,所以反而更重要。」
善解包容,一道難題。高老師藉此強調,「善解,來自於了解,你越了解它,就越善解它、包容它,那包容也來自於,自己心量的無限擴大,當把心量無限擴大,每個人都一樣,眾生平等啊,我們都是一家人。」
同樣以個人幸福為出發點的羅苡慈同學,選知足感恩,她覺得她現在很知足,容易見苦知福,「比如路上,看到可憐的乞丐、遊民,覺得很可憐,就會覺得自己已經過得很幸福,沒有什麼好抱怨,不管什麼事。」
但當她向我朋友分享時,會覺得她很悲觀,「我說我沒有很悲觀,我就是很知足,他們看到是不好的一面,我則看成正向,可能我們這一代年輕人,過得較幸福,都有吃飽、穿好。
你不覺得現在很幸福嗎?羅苡慈會傳染給她的朋友們,現在很幸福,沒有什麼好憂鬱,但
堅定毅力跟自我紀律,她很勇敢表示,她比較做不到,如睡前看半小時的書。
一顆難球,丟回給高老師。高老師很快提供妙法,「可以找旁邊的人鞭策妳。」
「我有一直想,睡前要看半小時的書,但是一直沒做到。」她說完,同學們哈哈大笑。
「因為你大安逸了!所以要記住,不要半小時,從十分鐘或一開始從五分鐘開始。」堅定毅力著實不易,羅苡慈聽了老師教的方法,點頭答應。此時,這堂課程也結束
最後一堂打造人生盾牌和分享,在頒發全勤獎和慶祝教師節後進行。葉伊珊同學分享,她的問題是「容易緊張」,而座右銘是「相信一切都是好的安排。」所以,她再度鼓起勇氣接下麥克風分享。
她說,很多認識或不認識她的,對她的印象是熱情、外向、樂觀的人。但其實,她是表面放鬆,內心則是波濤淘湧、緊張到不行的內向人。此時,她已緊張到不行,「這是我到現在,還沒完全克服的失敗挫折經驗,期望經過自己勇於挑戰,轉為成功的經驗。因為我相信『只要有心想改變,終會有收穫!』」最後,她期待的目標是「靜寂清澄」,那也就是她最喜悅的時候。
高老師適時回饋,「緊張是正常的,每個人都會緊張。」
半天課程,同學們收穫滿滿,不僅學會建構自己的人生幸福大廈,還會在人生的旅程中,打造人生盾牌,保護自己免於受傷害,避免挫折等。感恩高老師授課,靜思生活智能課程,是大家的生活法寶更是智慧妙囊。
圖左 :從事管理與教學工作三十年,高明智老師在超過三百家公司組織授過課,為桃園青年上課。同學們個個專心聆聽。[攝影者:楊佳惠]
圖右 :高明智老師,今年首次在桃園靜思堂,為桃園青年開四堂課—「靜思lifestyle 」。[攝影者:楊佳惠]
圖左 :家庭幸福,人人嚮往。蔡佳穎同學第二個選孝順父母說,「有時候對父母,講話沒辦法很和顏悅色,覺得自己還要做調整。」[攝影者:楊佳惠]
圖右 :從小在慈濟家庭長大的楊荃名,首重天地幸福裏的包容異己跟放下仇恨,因不同宗教信仰或種族,若可以互相包容,彼此放下仇恨,就會天下無災,沒有戰爭。[攝影者:楊佳惠]
圖左 :天地幸福,涵蓋宇宙。蘇嘉雰同學選環境保護、感恩大地、包容異己,因覺得現在人類,破壞很多環境,所以要環境保護,及感恩大地提供的一切。[攝影者:楊佳惠]
圖右 :個人幸福,最易具足。賴文荺同學選財務自由,因她覺得要做任何事,首先一定要有財,才能去做更多想做的事,而當中要學習智慧。[攝影者:楊佳惠]
圖左 :第二組的呂佳倫(右)同學分享,社會幸福裏的指數,選善念善行,因所有的人都能心存善念,因念頭會引起所有災難或是幸福。[攝影者:楊佳惠]
圖右 :第一組的徐緯頡分享,他選個人幸福裏的,活在當下,還有隨順因緣。[攝影者:楊佳惠]
圖左 :以個人幸福為出發點的羅苡慈(左三)同學分享,她選知足感恩,因她現在很知足,容易見苦知福。但堅定毅力跟自我紀律,她勇敢表示,她比較做不到。[攝影者:李明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