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2024年「傳承靜思法脈、弘揚慈濟宗門」志業體同仁精進共修,於9月27日開營。開營前幾天,謝曜聯因事回到臺灣而適逢營隊,他由衷而言:「看大家在臺灣可接受上人的法,較容易接觸到慈濟的精髓,或教化。自己都長時間在海外,難得有機會回來,有法脈宗門營就要趕快參加。」
◎ 充飽電才會有續航力
謝曜聯是一位工程師,也是中醫師。曾於2014年至2016年,在中國的慈濟蘇州門診部擔任中醫科主任。那時候,他要回臺參加法脈宗門營,在工作上較難安排時間,這次回到臺灣也剛好因緣俱足,能夠排得上日程參加。
自2020年起,COVID-19疫情嚴峻,營建同仁大約兩年沒辦法去莫三比克;到了2022年底,謝曜聯才能出去一趟;去年(2023年)去了兩趟。平均一次約八個月在那邊執行援建的任務。白天他是工程師,到了晚上當中醫師,時間不空過,將良能發揮得淋漓盡致!
「人,就像一個電池,充飽電去到海外使用,使用後還需要再充電,所以有機會就要趕快回來充電。」這是謝曜聯經營人生的哲理。因而把握參加法脈宗門課程,吸收上人的法,再學習新知、了解目前慈濟的脈動、目標與核心價值。
去海外,都以執行任務為優先。較幸福的是,他在當地語言不通,深感在「法」方面,無法顧得很周全,所以他希望:「無論是不是新人,都要參加這營隊。」
這回,他帶著兩位新同事來參加,他一再強調:「經驗傳承很重要,到底慈濟做些甚麼!法脈宗門是談些甚麼!一定要接引新人進來學習,透過這營隊,他們可以更容易深入了解法脈精神。」
尤其繞佛繞法,包括儀軌的動作,「在海外執行勤務,哪有機會繞佛繞法,只有浴佛儀軌,所以一定要回來充電,也讓大家重新回歸那一念心。」
◎創新思惟的慢濾池
營隊主題「學與覺」──創新思惟,恆持真心。第二天(9/28)下午「學・創新」的創新思惟展覽,由各志業共四十二組報名,透過十三位不同評委的評分而入選二十組,當天在銅門前之區域展出,再請現場所有人員進行投票。
從最佳組別二十組中,選出前三名。謝曜聯喜悅地說:「我們參展項目是『慢濾池』,能在營隊參展感到很榮幸!也感恩大家的認同,得到最佳人氣獎。」大家所見相同,因這是大愛的展現。
這得來不易的過程,他娓娓道出為何稱慢濾池?是淨水流程中的慢濾系統,慢濾淨化水質……這是臺灣自來水公司(簡稱臺水公司)提供經驗,這技術適合在偏遠地區對水的需求性不很高的地方。
在雲林縣西螺鎮有一座規模較大,慈濟苗栗園區規模較小,經臺水公司指導,由慈濟志工打造了一座「慢濾池」。「今年三月份我們有去苗栗園區參觀,要將經驗帶到莫三比克。」
最主要是莫三比克很窮,沒水、沒電,居民都是飲用井水,壓一壓從井裡取出就直接喝了沒過濾。為了改善他們用水,本會與臺水公司簽了合作備忘錄,希望透過技術交流做「慢濾池」來改善他們的飲水狀況。
◎ 慢濾池在非洲發揮良能
目前,慈濟在莫三比克,已成功蓋了第一座「慢濾池」,當地居民都相當歡喜。謝曜聯露出笑顏:「為何說成功?因為都用當地的材料、請當地的工人,做起來也跟臺灣的水一樣。畢竟他們沒有做過,雖然這過程比較辛苦、曲折;但是克服困難,做起來了!」
莫三比克這座慢濾池,評估可供給當地一百戶的居民使用,但村子裡有一百七十幾戶,就規劃蓋兩座慢濾池,目前先完成一座。
水質都需測驗,從臺灣帶儀器過去測驗,驗出來的報告送回臺水公司。例如,大腸桿菌或鐵、錳……一些礦物質都能達到他們預先所要的效果,這對莫三比克而言就是很成功。讓他們感受喝到的水,是乾淨沒味道,喝了會比較安心。
主要讓當地的小孩減少疾病發生,因為在非洲醫療資源非常匱乏,一旦生病很麻煩。當無法給醫療就是給好的水喝,可以減少他生病,幫助改善他們的生活。不只莫三比克,也希望將來能夠把「慢濾池」複製到辛巴威,甚至佛國,做起來的水會跟臺灣一樣。
剛好蓋完第一座,謝曜聯回臺趁機參加法脈宗門營,也有機會告訴基金會同仁、志業體同仁,慈濟在海外做過哪些,蓋了多少所學校、多少大愛屋,還有一些建設慢慢擴展出去。
讓大家知道慈濟不只慈善發放,也幫忙他們蓋大愛屋、學校,而且蓋了慢濾池,有效地改善他們的民生用水,就如給他們房子一樣,能有長期的感受。
◎ 培養人才擴展愛的足跡
謝曜聯最擔心的在於新舊傳承,「海外營建專案需要培養足夠的人才。主要是在臺灣有的資源,但那邊沒有,要告訴他們怎麼蓋,怎麼去克服困難、要怎麼完成這項任務。」
每個國家的條件不同,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工法。若將來有更多人參與,互相技術交流,大家可集思廣益,「現在已在莫三比克完成第一座慢濾池,感恩大家的認同,今天「學,創新」投票,讓海外營建室得到最佳人氣獎。」
圖左 :營隊第二天(9/28)一早,學員繞佛繞法,讓謝曜聯感到重新回歸那一念心,是充電。[攝影者:吳明土]
圖右 :「立體琉璃同心圓,菩提林立同根生......」德勱師父、德瑋師父帶領學員繞佛繞法。[攝影者:吳明土]
圖左 :營隊第二天(9/28)下午「學・創新」的創新思惟展覽,在「慢濾池」展區,慈大學生為德勱師父導覽解說。[攝影者:吳明土]
圖右 :營隊課程新穎、多元,在「人-工智慧」課程,學員學習新知,用心筆記。[攝影者:張麗敏]
圖左 :謝曜聯說,人就像一個電池,充飽電去到海外使用,使用後就須再充電,所以有機會就要趕快回來充電。[攝影者:吳明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