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上人應機說法 弟子心領神會
在即將返回馬來西亞之際(7/30),於證嚴上人會客室,將一幅用一千七百一十七粒的相思豆 (想師豆),創作出一幅「合」字的立體拼圖,恭敬呈送上人,發願回到當地以「合」推動會務。
「我第一天背著袋子揀了約一千粒,第二天揀約三百粒,第三天揀了約七百粒。」聯絡處負責人黃新財(濟諦)向上人說明一粒一粒想師豆的來源。孺慕之情,溢於言表。
上人接過弟子們合作的作品後,慈悲地說:「粒粒相連,才能把『合』字完成。『合』字上面是『人』,人下面是『一』。要一心一志。」
上人期許「合」字要永恆,結「合」好,缺一粒都不可!上人應機說法,觀機逗教,師徒之間,心領神會。
◎返臺意志堅定 充滿挑戰變數
這一群馬來西亞慈濟志工原本就訂於7月26日回臺尋根。在啟程之前,得知凱米颱風將襲擊臺灣,經過大家商議後,仍堅定返臺的意志。
當日,飛機在領空飛行時,氣流極度不穩,因而導致顛簸異常。最後,仍安全抵達桃園國際機場。但又遇上了颱風重創開往花蓮的鐵路、公路,交通中斷。一行人輾轉由西部幹線,經南迴線再北上花蓮,27日晚間九點多,終於回到靜思精舍。
第二天一早,目睹風災過後的家園,樹木倒伏橫躺及枝葉散落滿地,即刻投入協助清理家園的行列。
志工宋文家有所領會的分享:「看到師父們的清理工夫,來回搬運倒樹散枝,真是俐落。而我們搬了沒幾趟,就累到手腳乏力,師父們是真修行啊!」
簡短的座談時間中,志工也分享如何在當地落實推動環保及人文教育等。
這一趟尋根之旅,充滿了挑戰,但也是稀有難遇。
◎不遠千里回家 堅固道心永住
上人疼惜這一群志工遶了一大圈,才回到精舍。才短短的三天,又即將於返回。
上人問:「有心生歡喜嗎?」
眾弟子回答「歡喜!」從志工的表情、聲調中得到答案。
2022年9月,疫情緩和後,臺灣國門一恢復開放,馬來西亞分會執行長郭濟緣及副執行長葉慈靖,在第一時間即返回久違的心靈故鄉。並著手規畫從2023年4月開始,每個月安排一梯次回來尋根求法,並緊隨精舍師父學習出坡勞務,體驗修行生活。親近法髓,緊貼法脈。
今年(2024)規劃回來的梯次預計三十三梯次,而這一梯已是第十九梯次了。
海外慈濟志工,為堅固道心,讓法髓永住,仍不遠千里「回家」。在「學」與「覺」的菩薩道上,不忘初心,厚植善根!
圖左 :受凱米颱風影響,花蓮地區大豪雨不斷,樹木倒伏橫躺及枝葉散落滿地。目睹風災過後的家園,馬來西亞高淵志工即刻投入協助清理家園的行列。[攝影者:邱美意]
圖右 :受凱米颱風影響,花蓮地區大豪雨不斷,樹木倒伏橫躺及枝葉散落滿地。目睹風災過後的家園,馬來西亞高淵志工即刻投入協助清理家園的行列。[攝影者:邱美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