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1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抓住剎那 拍出生動吸引人的照片

抓住剎那 拍出生動吸引人的照片

E-mail 列印
現在人手一機,有了單眼相機,就能拍出好照片嗎?為什麼眼前壯麗風景,拍出來卻平淡無奇,有了激動人心的精彩畫面,總是捕捉不到?在「2024年雪隆真善美研習營」課程中,圖像講師白崑廷道出拍照常見的問題。

2024年8月28日至30日,三重園區展開為期三天的「2024年雪隆真善美研習營」。此次研習營共有四十九位來自雪隆的圖像、文字及影視志工參加,除了共同參與大堂課的修習外,還邀請了資深講師團隊進行分組專業課程與實作,讓學員在實踐中學習,並汲取資深講師的寶貴經驗。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圖像講師白崑廷在課堂中分享攝影的基本知識,他表示,攝影不僅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藝術」。一定要具備攝影的基本知識,熟悉手中的相機功能,熟練攝影語言的運用,光圈大小合理調整景深,快門速度的配合。最重要是懂得一些美學概念與常識,合理的構圖,光線、色彩搭配得宜,達到最好的光影效果,才能讓照片更完美。

他以自己的作品「台北的地標101大樓」,介紹具有美感、故事性的照片,讓人感受台北的夜景真美。他講述構圖觀念,運用對比、景深加減法等觀念,拍出生動吸引人的照片。

如何在慈濟活動中拍出有溫度、值得記錄的照片。白崑廷舉例,戴佛珠要抓住師父與志工生動、互動的表情;別胸花要呈現出來法喜。吉祥月、經藏演繹,要有志工虔誠、專注的氛圍;訪視、安養機構關懷,要拍志工面向長者,親切膚慰有溫度的照片等,這些現場溫馨的畫面,圖像志工要如實記錄。

精彩的場景值得耐心、慢慢地等待,白崑廷分享自己有一次蹲在地上,等了很久,終於拍到個案與志工溫馨互動的畫面。當景象現前,抓住剎那,照片的溫度感自然呈現。他叮嚀圖像志工要學習耐心等待,因為磨練心性也是真善美志工具備的條件。

◎心中有愛 就能拍出法味

圖像學員文偉光第三次來臺灣參加真善美研習。他說,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收穫。在雪隆拍照時,相機調成自動模式,拿起來就拍,也不調色溫,畫面容易偏黃;主體也不明顯。臺灣就不一樣,注重拍照細節,運用白平衡調整色差;講究構圖比例,這些都是他要學習的。

課程中他請教講師,親子班的活動內容都差不多,為甚麼還要記錄?講師建議他,以人物做主題報導,因每個人都是一部大藏經。講師的建議提醒了文偉光,他表示,參加的人都值得記錄,調整紀錄方式,不僅豐富素材內容,還可以學習志工的精神。

「如何拍出有慈濟法的照片?」文偉光問講師陳忠華。陳忠華表示,心中有愛,有內涵、有法,就能看到法,拍出的照片就有法。透過不斷記錄各種活動,反覆的修正照片,長時間的練習,下次拍照時,拍出的精簡度、故事性自然就會不斷的提升。

◎溫故知新 提升技巧

另外一位學員李貴業,他已經在職場退休,除了在慈濟做志工之外,也是業餘的攝影師。李貴業自認為拍照拍很久了,感覺自己已經很會了,來臺灣想要溫故知新。

李貴業在環保站分組實作中,手上拿著新買來的相機,一旁陪伴的講師陳李少民隨手拿起寶特瓶套在他的相機鏡頭上,拍出特別的畫面。李貴業很訝異,沒想到簡單的道具,卻能拍出不一樣的風格。

學員經過兩天半緊湊的研習,課程內容豐富務實。從志為人文、守護慧命、真善美五大中心功能簡介、人品典範分享、真善美出班禮儀與規範、編採會議的說明、出班實作、作品發表與回饋及分組課程等,學習到真善美的人文素養及專業技巧的提升。

圖左 :李貴業(右)在環保站分組實作中,手上拿著新買來的相機,一旁陪伴的講師陳李少民(左)隨手拿起寶特瓶套在他的相機鏡頭上,拍出特別的畫面。[攝影者:吳玉對]
圖右 :8月28至8月30日在三重園區展開為期三天的「2024年雪隆真善美研習營」有四十九位雪隆真善美志工參加。[攝影者:陳忠華]

圖左 :圖像講師白崑廷分享攝影的基本知識,他表示,攝影不僅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藝術」。[攝影者:陳忠華]
圖右 :圖像學員文偉光(左二)第三次來臺灣參加真善美研習。他說,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收穫。[攝影者:陳忠華]

圖左 :實作後的作品分享,文偉光在福慧廳以低角度呈現福田志工,用心打掃難清理的邊角。[攝影者:陳忠華]
圖右 :講師陳忠華表示,透過不斷記錄各種活動,反覆的修正照片,長時間的練習,下次拍照時,拍出的精簡度、故事性自然就會不斷的提升。[攝影者:李政明]
圖左 :四十九位的學員在大北區團隊的陪伴下,圓滿了課程豐富務實的真善美研習營。[攝影者:陳忠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