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2024年國際慈濟人醫會(TIMA)年會,人文志業合心精進長姚仁祿以「奇妙的疼惜,當下與善氣」為題,透過感人的故事,為學員分享心的體悟。[攝影者:楊凱誠]](/community/./images/community/25218160855211EFBCD8533BE583BAFF_0.jpg)
秋日的正午時分,講經堂裡浸潤著一股和諧氛圍,人文志業合心精進長姚仁祿以「奇妙的疼惜,當下與善氣」為題,透過感人的故事,為學員分享心的體悟,真切話語如同微風,穿越時間的長河,輕拂聽眾的心田。
◎疼惜 是平等尊重與不捨
「有了善念,便會有善氣。」姚仁祿細細解釋「善氣」的意涵,而這善氣在慈濟醫院的每一個角落流淌,醫護人員心懷慈悲,視病猶親,用愛心搶救生命,即使面對疲累與無可奈何的悲傷,也始終不放棄。這是一種源自內心深處的那分愛與疼惜,它在每一個生死關頭,綻放出溫暖的光輝。
精進長引用了兩千五百多年前佛陀疼惜眾生的胸懷,不僅是人類,也疼惜地球上所有的眾生,無論是牛豬馬羊,還是鳥雀飛獸,皆平等對待無分別。姚仁祿強調,這分疼惜來自無始劫以來的佛性,眾生皆有佛性,每一個生命都是珍貴,需要被珍惜。
加入TIMA國際人醫會五、六年了,「每年都會來,今年感受特別不一樣。」從耳鼻喉科轉家醫科,新竹執業醫師張傳錞在課堂上聽得入神,想起了傳統觀念裡「醫師幫助治療病人」角度思維的不同,他懺悔過去「沒能設身處地去體會他們內心的焦慮與恐懼。」
「當病人不合作時,還會發脾氣。」一心想著「都是為病人好。」的張傳錞省思自己膚慰病人的力度不夠,同時也感恩上人疼惜眾生的悲心給予他終身的教育。「上過課,心更有動能了,要跟隨上人的腳步繼續往前走。」年近八十的張傳錞語帶堅毅地說。
行醫,同時行善數十年如一日,紀邦杰醫師與臺中市街民關懷協會合作,不僅為街民送生活物資,還提供免費醫療服務。為了鼓勵蔬食護生,街民用記帳方式到固定攤商取菜,再由攤商每個月找紀邦杰結算。回顧精進長所言,紀邦杰說:「疼惜,是因為嘸咁(不捨)。」一念善升起,於是有了一股善氣去付諸行動。
◎當下的一念疼惜 美麗且良善
1801年一個偶然的月夜,循著鋼琴聲看到一位盲眼女孩演奏,因為憐惜,貝多芬即興彈奏,讓這位女孩透過聽覺「看見」皎潔明月,也因而創作舉世聞名的《月光奏鳴曲》。這份疼惜不僅彌補生命的缺憾,更創造出無限的美好。
悠悠的故事伴隨音樂緩緩流淌,眾人深深感受到疼惜的力量,並充滿了對生命的敬意。貝多芬即使失去聽力,因為疼惜,仍然給予世界美好的樂曲,姚仁祿同時傳達,證嚴上人要弟子「用眼睛聽、用耳朵看。」的用心體悟。
1975年在德國科隆歌劇院,美國知名爵士樂與古典鋼琴家及作曲家,凱斯傑瑞(Keith Jarrett)當時幾近放棄,在離去前,面對十七歲的德國女孩薇拉布蘭德斯(Vera Brandes )大雨中車窗外的懇求⋯⋯
思考許久,凱斯搖下車窗對薇拉說:Never forget, only for you.當下一念疼惜,凱斯傑瑞克服艱難,上演一場足以影響爵士樂歷史的演奏會。薇拉布蘭德斯最終成為德國名音樂製作人,四十九年來這個美麗的故事至今仍觸動人心。
◎心念 決定一切善惡
「宇宙充滿各種氣!」氣,無形卻真實,氣是一種能量,是一種生命力,氣的流動與平衡影響著我們的健康與和諧。「善氣」的力量,來自於每一個善念的積累。如同涓涓溪流,匯聚成大河,最終成為改變世界的力量。
五十年前許多不被科學認可的觀念,如腸腦軸概念、成人腦神經可塑性、幽門桿菌導致胃潰瘍、環境因素影響基因表達、人類活動足以破壞氣候、靜心能改善身心健康等等觀念,姚仁祿傳達,如今已一一被科學所證實。
世間肉眼所見的有形的物質僅佔5%,存在、判斷存在卻無法測量的暗物質與暗能量竟然高達95%,202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發給美國、法國、奧地利三位學者證實的量子糾纏理論,佛教的累世因果理論甚至昭然若揭。
「心是一切法,一念動三千。」從佛經上的記載,姚仁祿解釋念頭作用的科學實證,心是萬法的根源,所有的現象和事物都源自於心念,一個小小念頭就能產生巨大影響。換句話說,心有無限可能與變化,足以影響整個世界。
◎茹素 一念心轉救地球
面對全球暖化嚴重,用智慧與行動來讓地球降溫,姚仁祿從蔬食的觀點切入,建議少葷多素。「勸導一百萬人由葷轉素,一定比一百萬人轉油電車來得容易。」素食不只是尊重生命,還能保護地球環境,姚仁祿不忘宣導證嚴上人「靈方妙藥唯有茹素」的環保護生理念。
慈濟人文志業即將開展「上傳蔬食翻轉非洲」計劃,「為永續理念,企業家願意捐助非洲乾淨水源及食物。」姚仁祿呼籲學員響應蔬食行動,一起為貧窮苦難人付出,讓疼惜之情遍及遙遠的非洲。
最後,回溯慈濟基金會五十八年前的緣起,「如同慈濟的基因,從最初的每天五毛錢開始,不斷累積善念成為善氣,創造出偉大的奇蹟。」」姚仁祿深情殷切,啟發著人人「要讓世界充滿美好」的心願。


圖左 :來自全球十六個國家、地區三百多位學員齊聚一堂,參與2024年TIMA國際慈濟人醫會年會二十八周年的盛會聆聽一場場心靈饗宴。[攝影者:簡明安]
圖右 :從佛經上的記載,姚仁祿解釋念頭作用的科學實證,心是萬法的根源,所有的現象和事物都源自於心念,一個小小念頭就能產生巨大影響。[攝影者:楊凱誠]


圖左 :加入TIMA國際人醫會後每年年會都來,今年感受特別不一樣的新竹執業家醫科醫師,年近八十歲的張傳錞(中)在課堂上聽得入神。[攝影者:管海玲]
圖右 :行醫,同時行善數十年如一日的紀邦杰醫師回顧精進長所言,疼惜,是因為嘸咁(閩南語),因為一念善升起,於是有了一股善氣去付諸行動,關懷貧病。[攝影者:管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