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3月24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歐洲 歐洲 盧布林慈濟志工堅定前行 為需要者提供安全避風港

盧布林慈濟志工堅定前行 為需要者提供安全避風港

E-mail 列印
俄烏戰爭爆發迄今兩年多了,和平的鐘聲渺無音訊,慈濟對烏克蘭鄉親的人道救援行動不受影響地持續進行著。在靠近烏克蘭的波蘭古城盧布林(Lublin),集合烏克蘭、波蘭和臺灣等多國慈濟志工,透過發放小瓢蟲超市 (Biedronka)購物卡、提供波蘭語課程和援助受災家庭等各種形式的活動,努力幫助烏克蘭難民在當地重建生活。

◎八月 充滿挑戰的月份

自2022年秋天以來,許多來自烏克蘭的難民,尤其是帶著孩子的婦女、老人和殘障人士,他們無法為自己和家人找到住所或基本生活必需品,集體住在當地一所大學(Maria Curie-Skłodowska University,簡稱UMCS)的學生宿舍(Helios)。然而,2024年7月,政府提供補助資金的計畫中止,加上學校要翻修宿舍,他們被迫必須搬離。

從有保障的住房轉變為不確定的未來,處境是艱難的,即使他們發起抗議,但政策已定,毫無轉圜餘地。許多家庭陷入了不確定的處境,他們因財務、語言或身體上的限制,難以另覓新住所,對未來的恐懼和無助,使他們心力交瘁。

幸好,他們還有慈濟,慈濟志工在此時成為了穩定他們心靈和物質的來源,有如「安全的避風港」的慈濟,不僅提供物質上的支持,還提供了情感和道德上的鼓勵,讓他們得以分享痛苦、獲得支持並體會到沒有人是孤單的地方,「每個生命都很重要,我們是一家人。」志工安慰並鼓勵他們堅持下去,走出黑暗的隧道,就能見到終點的光,迎向未來。

8月17日,在盧布林明愛會的發放,有二百六十六位烏克蘭鄉親得到幫助。走出發放會場,有人開心展示領到購物卡,志工為他們能持續獲得慈濟的援助感到欣慰,但看著這群老弱婦孺漸行漸遠的身影,心中還是忍不住湧起一陣心酸:「他們在異鄉漂泊的日子,還要多久才能結束呢?」沒有人能給出答案,只能祈禱再祈禱,早日得見故鄉明月,與親人團聚。

◎波蘭語課程結業 完成率超過八成

儘管充滿挑戰,慈濟志工依然充滿活力,堅定地推動慈善志業。8月28日是一個值得慶祝的日子,因為由慈濟贊助的波蘭語課程將在這天結業,一百名學員中的八十一位,在教師、盧布林明愛會代表和慈濟志工見證下,獲頒結業證書。

語言是融入社會和提升自我的重要工具,經過九個月的努力,這群學員達成了目標,這意謂著他們將因擁有波蘭語的能力,而能取得更好的未來。事實上大多數結業的學員,已經找到了工作,擔任廚師、會計助理、辦公室職員或醫院護理人員。學員謝爾西(Serhii Semak)不僅成功完成了課程,還更上一層樓往波蘭的研究生課程精進,專攻數據分析。

幾位熱心服務的慈濟志工,像是歐薾哈(Olha Rulova)和賴莎(Raisa Stakhova)都獲得了B1級證書,並繼續投入為盧布林明愛會和慈濟的志工服務。她們是慈濟每個活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帶來了奉獻和善良。

另一位學了兩年波蘭語課程的奧爾哈(Olha Sayuk),也是盡責的志工,她獲得了B2證書,儘管她有兩個孩子,並要兼顧他們的教育,還是順利完成了兩個級別的會計和人力資源課程。

每一位學員奮鬥的歷程都很激勵人心,他們的個人故事,展現了透過這些波蘭語課程所獲得的知能,如何為他們打開教育或就業的大門,並使他們能為烏克蘭和波蘭社區做出更大的貢獻。

◎失親的孩子 禍不單行

8月30日,志工來到了年初曾探訪過的一家孤兒院,這間家庭式的孤兒院最近遭遇祝融,火災嚴重損壞了側翼的樓層,已經無法再住人。由於該建築是由波蘭政府資助,在資金發放之前需要辦理許多強制性程序,因此翻修過程得等待相當長的時間。

想到孩子已經承受失去家庭的創傷,好不容易有了穩定和歸屬的地方,卻遭遇火災,被迫再次搬遷,進入寄養系統去面對更多的不確定性,令志工相當不捨。

「就在他們開始重建生活的時候,那些孩子又得身處這種情況,不僅是物理上的變動,而且還是情感上的挫折,使他們得重新經歷失去的痛苦。」這對命運多舛的孩子來說,無異又是他們在尋求療癒和恢復正常生活過程中的障礙。

慈濟志工今天帶來了七十一張購物卡,希望能讓這些家庭應急,同時也希望透過志工的支持,給他們帶來安定感,並賦予他們重建未來的力量。

◎九月 力行慈善與洪水救援

9月21日,又是發放小瓢蟲購物卡的日子,然而,這一次志工的內心充滿了苦樂參半的情感。因當局要求月底之前必須離開Helios宿舍,許多受慈濟援助的烏克蘭鄉親開始搬遷。幾位參與多時的志工如奧珥哈(Olha Stikhalska)、娜塔莉(Nataliia Hulak)及她的女兒,不得不回到烏克蘭,而她們的家鄉尼高普(Nikopol)目前是地圖上最危險的地方之一。

眼見她們別無選擇地返回戰區,志工只能為她們的安全祈禱,也祈禱和平能早日到來。志工祝福搬到盧布林以外的鄉親,能夠安定下來。但不確定性依然困擾著每個人,志工深感這是充滿挑戰的痛苦時刻。

不只烏克蘭,波蘭也面臨自己的災難。為中歐帶來嚴重暴雨的氣旋波瑞斯(Boris),使得奧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和羅馬尼亞等國傳出災情,毀滅性的洪水淹沒了波蘭南部的第四大城下西里西亞(Lower Silesia)以及奧坡雷(Opole)等地區。

志工一直以來與盧布林明愛會密切合作,透過明愛會,親耳聽到了災民的故事:洪水水位達到九公尺,摧毀了沿途的一切,房屋被大水沖走,人們被迫在房屋上打洞,讓水流過以避免完全毀壞。街道上滿是碎片、社區沒有電力、商店被淹沒、食物短缺,乾淨的水也難以找到,民眾只能掙扎求生。這是一場深深震撼波蘭的危機,也令烏克蘭志工想起在故鄉所看到的毀滅性場景,更加感同身受。

「風雨生信心」越是在這樣的時刻,人們越應該團結在一起。志工將水患的消息告知了來領購物卡的鄉親,他們毫不猶豫地詢問如何幫助。

「即使是最微小的善舉,也能匯聚成強大的力量。」受到證嚴上人「竹筒歲月」理念啟發的眾人,傾他們所能,翻轉手心來助人,連同海烏姆(Chelm)的受助長者捐出的八十波蘭茲羅提(PLN)的善款,志工籌集了六百二十三幣波蘭茲羅提,用以援助災民。

有些人帶來了急需的物資,像是水、即食食品、衛生用品以及一切可以改善災民生活的東西。臺灣留學生陳皓昀(Ellie)代表將善款及物資轉交給盧布林明愛會,祝福災民能早日重建家園。「我們正在把慈悲轉化為行動,一步一步前進。」志工感恩所有參與者的慷慨,他們也從行動中對「大愛無國界」有了更深的體會。

在一連串的付出行動中,小志工們的投入,為受益者帶來了許多歡樂。他們純真的笑容,帶給許多人溫暖。這些孩子跟隨著父母的腳步,傳播愛與關懷,承擔起改善世界、關懷弱勢群體的使命。他們活潑和善良的本性,為眾人的工作帶來了清新和振奮的氣氛。志工們相信,他們是與生俱有慈濟使命的小菩薩、小天使,要來使世界變得更美好。

距離2025年還不到一百天,長期關懷盧布林慈濟志工的陳樹微,特地前來盧布林和當地志工聚會。會中討論了來年的計畫和活動,也分享了闊別期間的心得和經驗,共度了一段難忘的時光。

盧布林慈濟志工堅定有力地告訴陳樹微:「我們對團體的合和互協感到興奮,我們會繼續互相支持和提升,並在合作與友誼的堅實基礎上精進前行,讓每一天都變得更加光明。」

圖左 :慈濟新一期為烏克蘭難民開設的波蘭語課程,經過九個月的學習,有八十一名學員通過考核,於8月28日獲頒結業證書。[攝影者:塞爾希(Serhii Yerzov)]
圖右 :德國慈濟志工陳樹微(後排右二著慈濟制服者)前往盧布林關懷當地慈濟志工,並討論2025年的計畫和活動。[攝影者:塞爾希(Serhii Yerzov)]

圖左 :盧布林慈濟志工每個月定期於明愛會發放小瓢蟲超市(Biedronka)購物卡給烏克蘭長者,8月17日有二百六十位受惠者。[攝影者:塞爾希(Serhii Yerzov)]
圖右 :看著來領購物卡的老弱婦孺走出發放會場,漸行漸遠的身影,志工心中忍不住湧起一陣心酸:「他們在異鄉居無定所的日子,還要多久才能結束呢?」[攝影者:塞爾希(Serhii Yerzov)]

圖左 :得到幫助的烏克蘭鄉親開心展示領到購物卡,志工為他們能持續獲得慈濟援助感到安慰。[攝影者:塞爾希(Serhii Yerzov)]
圖右 :照片中唯一的男士謝爾西(Serhii Semak,前左)是波蘭語課程的學員,他不僅成功完成了課程,還更上一層樓往波蘭的研究生課程精進,專攻數據庫分析。[攝影者:塞爾希(Serhii Yerzov)]

圖左 :盧布林慈濟志工於8月30日前往一家發生火災的孤兒院,發放七十一張購物卡給需要的家庭。[攝影者:塞爾希(Serhii Yerzov)]
圖右 :受幫助的長者翻轉手心向下,帶來物資要幫助波蘭的水患受災戶。[攝影者:塞爾希(Serhii Yerzov)]
圖左 :臺灣留學生陳皓昀(Ellie,左)代表將9月21日發放時,號召受助長者響應「竹筒歲月」所匯聚的善款和物資交給盧布林明愛會,轉送給災民。[攝影者:塞爾希(Serhii Yerzo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