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承擔「知音合心」法親關懷的鄧淑卿(右)關懷過去的會員易羅阿梅(左),她也替洗腎的廖素葉選用竹薑,量身準備伴手禮,關懷法親之心,不言可喻。[攝影者:劉鴻榮]](/community/./images/community/4F678DD087BD11EFBCD8533BE583BAFF_0.jpg)
◎關懷法親 邀約作夥
和氣組長沈思彤站在廖素葉身後,一手牽著她,一手為她揉背,德瑋師父聽了鼓勵廖素葉:「做操一分鐘,就有一分鐘的效果,走路痠,可以原地踏步。」資深志工鄧淑卿也說:「現在妳的臉比較豐腴,精神也好多了。」
德惇師父起身查看廚房動線,德瑋師父也關心是否需要安裝扶手,並代表證嚴上人致贈淨斯法品;在臺北工作的小女兒感恩大家關心,告訴志工:「每週回家照顧媽媽,天氣好時,就陪伴出門散步,離開家前還會採買好蔬果。」講著講著不禁哽咽起來,擔心媽媽生病喪志。
廖素葉請大家安心,展示自己平日抄寫的《無量義經》,宗教處林玲如則拿出「妙音福富足」,播放〈無量義經〉,鼓勵廖素葉時常聆聽,鄧淑卿也鼓勵她走出家門,到環保站「給人看,給人祝福」。
◎姊妹攜手 行善行孝
「早期住北濱,經營煎餅工廠,常常要任職於慈濟基金會財務處的女兒鍾淑華帶煎餅去精舍,後來孩子陸續完成學業,就把工廠收起來了。」八十七歲的林碧珠(心珠)想起過往,侃侃而談,對著德惇師父、德瑋師父說:「收掉工廠趕快做(志工),來不及了!」
至今仍然去環保站切菜、揀菜,做香積的林碧珠說到當年媽媽生病,她就告訴現在擔任慈濟基金會副總執行長的妹妹林靜憪:「妳專心幫上人,我來照顧媽媽。」德瑋師父聽了讚歎林碧珠:「好有智慧!」
往事歷歷,林碧珠感恩師父致贈淨斯法品,直說:「故事還沒說完,捨不得師父回去。」德惇師父想起林碧珠的好手藝:「好久沒吃妳包的粽子了,改天回來精舍,教導和傳承。」這才依依不捨相互道別。
◎鼓勵長照 快樂作夥
今年九十歲的易羅阿梅(慈豐)人稱易媽咪,家住慈濟醫院旁邊,鄧淑卿到訪不禁想起:「這裡跟慈濟醫院差不多同時建的,她以前是我的會員,原來住在國福大橋,因為都市重新規劃,中央路這一代就開始建設發展。」
國裕協力組長呂美慧記得日前組隊活動,發現易媽咪講話不太清楚,趕緊打電話給女兒易琇真,不料沒連絡上,只得改打電話到家裡,由任職於花蓮慈院的兒子易志勳醫師接獲消息,馬上取消門診,幫媽媽掛急診,確診小中風,目前經過治療,已逐漸恢復健康。
曾任大漢技術學院慈青社指導老師的易琇真,希望媽媽參加長照,減緩退化,未獲應允,德惇師父聽後,靠近重聽的易媽咪,幫忙勸導,鄧淑卿也鼓勵說道:「去和人作夥,每天歡喜快樂。」
「就近在花蓮,靠近師父,時間允許,請師父就近關懷。」承擔知音合心法親關懷的鄧淑卿感恩精舍師父撥冗前來,自今年六月組隊開會討論,決定七月開始由各和氣組隊輪流邀請師父一同關懷法親。
今日九九重陽節,國富和氣組隊兵分二路,另一組由德棨師父、德淵師父帶領志工關懷陳章益、吳大義和藍建祺,林玲如說:「擔心廖素葉洗腎的飲食顧慮,鄧淑卿師姊選用竹薑,量身準備伴手禮,關懷法親之心,不言可喻。」


圖左 :和氣組長沈思彤(右)站在七十九歲的廖素葉(明菱)身後,一手牽著她,一手為她揉背,與德瑋師父(左)一起聆聽她平日洗腎後的身體狀況。[攝影者:劉鴻榮]
圖右 :德瑋師父(左)代表上人致贈廖素葉(左二)淨斯法品。[攝影者:劉鴻榮]


圖左 :德瑋師父握著廖素葉的手,鼓勵她:「做操一分鐘,就有一分鐘的效果,走路痠,可以原地踏步。」[攝影者:劉鴻榮]
圖右 :八十七歲的林碧珠(左)想起過往,侃侃而談,對著德惇師父(右)說:「收掉工廠趕快做(志工),來不及了﹗」[攝影者:劉鴻榮]


圖左 :往事歷歷,林碧珠(左)想起當年媽媽生病,她告訴現在擔任慈濟基金會副總執行長的妹妹林靜憪:「妳專心幫上人,我來照顧媽媽。」[攝影者:劉鴻榮]
圖右 :德瑋師父(右)代表上人致贈林碧珠(左)淨斯法品。[攝影者:劉鴻榮]


圖左 :國富和氣組隊跟隨德惇師父、德瑋師父,到府關懷林碧珠(左一)。[攝影者:劉鴻榮]
圖右 :女兒希望媽媽參加長照,減緩退化,未獲應允,德惇師父(中)聽後,靠近重聽的易羅阿梅(右),幫忙勸導。[攝影者:劉鴻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