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臺南靜思堂是一所十方愛心匯聚的菩薩道場 ,從2001年(民國九十年)啟用至今,已走過了二十四年歲月。就如回顧影帶中,呈現在1993年時,上人初次來到臺南位於仁德區,莊慎思居士發心要捐給上人的「慈佑幼稚園」的畫面。
臺南慈濟是從幼稚園旁邊的鐵皮屋,開始成立了「慈濟臺南聯絡處」。之後,這所菩薩道場也因當時原址的啟建,暫借仁德運動公園旁的活動中心地下室,繼續慈善會務運作;建蓋期間,也歷經九二一大地震,三年後終於正式成為大臺南區的「慈濟分會」。
◎活到老 健康久久靠自己
活動中,特別邀臺南市立醫院家醫科高以信醫師,來和大家分享「年長者之健康人生」的健康講座。希望給出席的所有六十五歲以上長者們,健康久久快樂做慈濟。
「不要一有疾病,就誤會是遺傳。其實醫學研究『基因遺傳』只有15%,而自我保健佔65%。」高醫師說:「身體健康,除了運動、飲食,還有保持心情安定也很重要。」仁心仁術的高以信醫師,爆料自己幾年前才從研究所深造畢業。他以「1%」的理論,提到人從三十歲以後,每過一年健康就減少「1%」。也就是,機能慢慢地走向衰退老化。
人身體衰弱分為九等,高醫師說道:「到了老年,人大都會有慢性疾病出現。「綠、黃、紅」顏色的表格中,綠色是比較健康的,黃色區就是中度需要醫療介入,紅色代表有重度的疾病,有的會失能。平常要注意營養攝取,自我保健和適度運動及打疫苗。所以,健康要靠自己。」
高醫師幽默地問:「知道自己睡覺會打鼾嗎?」其實大部分的人都不會知道自己睡覺會打鼾,都是睡在身旁的人告訴他的。高醫師說:「睡覺會打鼾要注意,有時會有呼吸中止症發生。有需要時,就得要配戴上鎮壓呼吸器或牙套。」
高醫師又說:「年長者的運動一星期一百五十分鐘的量,運動時間可分多數次累計。不要重味的,一下子做很劇烈的運動。也鼓勵大家吃蔬食,吃素食好處多。
不吃蛋、奶,可以改善膽固醇。高膽固醇標準是55,低密度的不超過130。而且吃純素二十一天,會使肝功能指數漸漸調整正常,腎功能平緩血糖降低;而且吃純素,可以改善血管的硬化和交感神經,不只對睡眠有關係,對血壓血管也有影響。所以保持心理愉快平靜是很重要,做志工、走出戶外,不只使身體能保持動力,也能有安定的健康生活。」
◎ 自保健 飲食兼適量運動
高醫師也留時間和大家Q&A。資深志工邱吳照美問:「自己年歲大了,生病過,關節骨頭也都遲鈍退化了,要怎樣做保養才可以改善。」
志工蘇美錦也問說:「剛聽到高醫師說不要常吃甜食,不過吃甜食會讓心情好,那甚麼時候攝取?」還有曾動過脊椎手術的傅英娣也問道:「我現在呼吸有時候都需要大口呼吸一下的動作。」
高醫師不但鼓勵大家飲食要正確,用餐時「吃菜配飯」,先吃菜最後再吃米食。」也教大家呼吸不順暢時,做雙手相扣朝上舉高的運動。還有儘量不要吃甜食和飲料,例如珍珠奶茶很好喝,大家都喜歡。這些含糖高的飲料,對血糖沒有好處;想吃,就飯後吃少一點,千萬不要空腹喝。再過幾年,臺灣就進入超高齡的國家,每五個人就有一個超過六十五歲,健康真的要靠自己保養。
其實不必劇烈運動,也能達到做運動的效果。影片中,體能老師帶動大家以一首〈往事只能回味〉,坐在椅子上的健康操。從高度看下來,白髮黑髮的全體,配合著輕快音樂,手舞身搖腳跟著踏動,樂趣十足的一堂盈滿能量的軟性運動操。
活動中,安排有關心長者們的健康講座,還有由志玄文教中心的古箏班老師楊寶玉,帶著學生們,以三首美妙的古箏樂曲獻給大家聆聽。只見師生威儀端雅的撫著琴弦,輕挑慢捻地彈起了〈黃梅調組曲〉、瀟灑出塵的〈平湖秋月〉及柔中有勁的〈男兒當自強〉,首首美妙的琴音旋律,讓眾人鼓掌驚嘆只有今日能得聞。
◎做志工 盤點生命真價值
老而健康能做慈濟,是最幸福的。合心團隊更特別準備了祝福禮物,分別祝賀八十歲以上的資深志工,和六十五歲超過二十五年資歷的年長志工,以及和滿六十五歲以上的委員、慈誠及環保、福田志工。
臺南志工鄭清發特別介紹:最年長是九十五歲的志工楊必卿,老健康是我們的典範。知道楊爸爸平時愛看書、會寫日記,特別準備了一套《佛遺教經》送給他做祝賀禮。女兒楊麗玫也介紹:爸爸雖然受日本教育,但都自學英文和中文。以前在台灣糖業研究部上班。退休後轉入證券公司服務,做到副理退休。八十多歲參與慈濟《慈悲三昧水懺》演繹,2012年報名見習,接著在2013那年培訓、受證。
楊麗玫說:「今天陪爸爸來參加九九重陽的是大姊和大弟和我,二姊楊麗真現在花蓮精舍制服部上班。雖然爸爸九十五歲了,但只有聽力稍重外,身體一直很硬朗,常到環保站做志工,或是參與社區舉辦的活動。」果然,高齡九十五歲的楊爸爸說身體好比甚麼都好,從小不會跟人爭執吵架、打架;能做身體好、生命經驗好,走入慈濟做志工更好。」
人稱藍爸爸的藍義雄,1991年去花蓮,回來後1994年才受證慈誠。他說自己很有福報,走入慈濟跟著上人行菩薩道,是「入佛門跟師父行」。因為有走過、做過,才有很多的感動和珍貴的回憶。
藍爸爸回憶:「臺南起始有成立四個中隊;第一中隊長是陳義泰,第二中隊是張文郎,藍義雄是第三中隊,第四隊由許金進承擔;因大隊長是由高雄區慈誠擔任,臺南區有副大隊長,第一任是郭永褔,第二任是俆春長。後來;張文郎擔任臺南大隊的隊長,許清輝就接第二中隊隊長……其他中隊各有傳承,並負責照顧各小隊……」
◎做慈濟 珍貴足跡成歷史
三十年次、已經八十四歲的藍爸爸,盤點生命,將一路走來做慈濟,三個深記的故事和大家分享:「第一個故事,是2008年時,8月2日在臺南市區舉辦「七月吉祥月」活動。那是幾千人參加的場面,當天大家都排好椅子了,遊覽車二百多輛要來參加,卻滿天烏雲,雨一直下不停。但在活動要開始前雨停了,感恩真有龍天護法,祈福會才順利圓滿。」
第二個故事是「莫拉克八八水災」。慈濟要幫杉林那邊災民蓋大愛屋,那時前總統馬英九也有到那邊去。上人在旗山聯絡處的時候,說:「承諾三個月要把一千多戶大愛屋蓋好,大家齊心連晚上也都在鋪地磚,阿兵哥也來幫忙照明。所以,有心要做、也要有好的身體、好的因緣來成就。」
藍義雄提到:「達賴喇嘛稱讚五大洲都有慈濟人,上人也曾幽默說「隨喜功德」(佛教用語,表示能以歡喜心稱讚別人做善事)都被他賺去一半了。所以,長養慧命,成就生命的價值,跟師父走是一條正確的路。」
藍義雄再提到:「雖然有的前行者已捨報。但是他們的身影,值得我們去學習效行。像黃勝璧師兄,還有許明賢師兄,許師兄罹癌雖然經過七次電療,臺南靜思堂、安平聯絡處、臺南慈中小學、玉井大愛屋、善化聯絡處……都感恩有他的用心。前人鋪路,後面的大家,趕緊跟上來;要緊跟著上人的腳步,同行慈濟菩薩道。」
上人也在2024年7月14日,中部的志工溫馨座談中,談起當年早期蓋醫院,都是一塊磚一把沙大家有心,一點一滴做起來,走過來;所以現在世界很多地方都有慈濟人的足跡。
上人慈示當年開始有鐵路,有慈濟列車,都是一念心、一個緣,心要顧好,顧好當初的一念心。「現在不是募錢,是要多招一個人就淨一個心,佛陀來人間一大事就是教菩薩法。」以前,大家都大街小巷募款、募愛,成就了今日的「慈濟」,人心淨化,人間淨化就無爭(沒有戰爭)。
臺南靜思堂舉辦的九九重陽感恩會,齊聚一堂的大家庭,有六十五歲以上到九十五歲志工,以及陪伴的家屬和工作人員,共四百二十人一起緬懷前人鋪路,回顧從起步一路走過的慈濟菩薩足跡;因為一點一滴都會成為永恆慧命歷史。也一起見證臺南在地傳承做慈濟、永續募愛淨化人心的故事。
圖左 :年長者做運動不一定要和年輕人一樣的爬山、跑步,就算坐著椅子也能搖動身骨手腳;所以,適以柔性為佳。[攝影者:李啟華]
圖右 :高以信醫師為大家健康保健導正念:「不要一有疾病,就誤會是遺傳的。其實醫學研究『基因遺傳』只有15%,而自我保健佔65%。身體健康,除了要運動、注重飲食,還有保持心情安定也很重要。」[攝影者:李啟華]
圖左 :臺南市立醫院家醫科的高以信醫師,不但鼓勵大家蔬食卡健康。用餐時要「吃菜配飯」,先吃菜最後再吃米食。」呼吸不順暢時,也教大家做雙手相扣朝上舉高伸展的運動。[攝影者:姚朝榮]
圖右 :臺南靜思堂舉辦的「九九重陽」感恩活動,有臺南志玄文教中心的古箏班老師楊寶玉,帶著學生們共襄盛舉,以三首美妙的古箏樂曲獻給大家聆聽。[攝影者:姚朝榮]
圖左 :老而健康能做慈濟,是我們的典範。合心團隊志工的鄭清發(右),特別以一套《佛遺教經》做重陽節祝賀禮,送給平時愛看書,也是最年長的九十五歲志工楊必卿。[攝影者:姚朝榮]
圖右 :已經八十四歲的藍義雄,盤點生命將一路走來,做慈濟的三個深刻印記故事和大家分享。[攝影者:姚朝榮]
圖左 :受證已三十年的資深志工陳義泰,自己也快近八十歲了,身體仍健朗的加入志工合心關懷團隊,為年長志工送祝福。[攝影者:郭美秀]
圖右 :全心投入做慈濟的蘇美錦(右一),也是臺南關懷團隊之一員,「九九重陽」感恩活動當天,與合心團隊一起為法親送上祝福。[攝影者:郭美秀]
圖左 :秋意濃的十月,臺南靜思堂辦舉辦的「重陽敬老感恩傳承話慈濟」,彼此感恩一起傳承愛滿人間、淨化人心。[攝影者:郭美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