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莫三比克幹部尋根營隊共有二十五位學員自莫三比克歸來,與二十二位就讀慈濟大學的學生,一起參與「專業設計與管理」課程。[攝影者:費尼斯]](/community/./images/community/B8E7B3308F9B11EFBCD8533BE583BAFF_0.jpg)
10月21日 「莫三比克幹部尋根營」進入第五天,共有二十五位學員自莫三比克歸來,與二十二位就讀慈濟大學的學生,一起參與「專業設計與管理」、「時間管理佛法觀」課程、並與副總執行長林靜憪進行談心茶會等活動。
◎堅定心念 翻轉莫三
經過昨天(10/20)莫三比克慈濟志工討論四大志業的短期、中期、長期的方向後,志工蔡岱霖向林靜憪副總執行長報告討論的結果。蔡岱霖分享莫三比克尋根團隊身為本土的志工,如何將慈濟的四大八法在當地扎根,在會務上做了一番自我盤點。
在慈善部分,志工找到慈濟的定位,如何讓社區自給自足,是未來中長期要幫助的方向;醫療方面,針對小朋友補充靜思榖粉,讓他們從重度、中度體重的不足,在六個月內恢復正常了。
「你們對自己的生命訂定的目標是什麼?這個最重要!」林靜憪副總回饋,她從小就有一個願望,為天下有困難的人,解決他們的問題。但自己一個人的力量很小,「但是我看到上人時,他已經在做了。」
蠟燭就是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林副總說明,很多有需要被幫助的人等著上人,所以要做那麼多手工。
◎目標清楚 方向正確
慈濟大學副教授兼全球事務長郭又銘分享「專業設計與管理」,他請大家在紙上畫上圓形、三角形、一條線,各自畫完,郭又銘再拿出自己的圖,詢問是否一樣?
在開始任何專案之前,先明確目標並規劃好方向,才能順利地完成目標;最後再採取快速實驗迭代的方式,不斷收集反饋並調整方向。
郭文銘講師解說專案管理三原則,第一、清楚的目標,什麼時候開始、結束;第二、怎樣可以做得快速、有效;第三、不同的部分,了解先從何處著手,要有原則且要懂得清楚。
學員艾莉卡(Erica)課中回饋,在莫三比克進行孩童的食物發放,第一,先準備鍋具、食物,再來開車子到學校,先跟校長、學童分享慈濟,再發放食物。這些也都是由小小的步驟集合起來。
接著郭文銘請志工寫下自己喜歡的城市,記下具體的三個目標。杰麗斯(Jelisse Langa)寫下最喜歡的城市是馬普多(Maputo),因為靠海,是個美麗的城市。她訂下明確的目標是:一週兩次,讓街上兩百位小朋友可以吃到午餐。
杰麗斯表示,因為在莫三比克的馬路上,有很多小孩無法正常用餐。她想號召好朋友與慈濟志工一起朝夢想前進!
◎深信因緣 歡喜付出
「時間管理佛法觀」由靜思精舍清修士黃思浩分享,他提到「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尊者,在結夏安居將圓滿前的某一天打坐時,突然想起母親往生後,到哪裡去了?
忽然間,他來到一個境界,看到一群餓鬼,肚子很大、脖子卻很細小,根本吃不下東西......目犍連尊者當拿一碗飯給母親,嘴裡卻噴出火。黃思浩問臺下的志工相不相信?他也說明在現實生活中,確實有食物在此,但卻無法吃的案例。「資源在你面前,但你不能擁有它。」
「有因緣,莫三比克家人到此,走在對的方向,我們就不會迷失。」黃思浩說明,上人教導如何創造良好的緣分和祝福,「在慈濟不是一個人,分享經驗並且教導他人再去助人,善循環源源不決。」
課堂中,今年二十四歲的學員費尼斯(Feniasse Feliciano),總是保持微笑。他在莫三比克是課輔老師,輔導六歲到十五歲的學童。他負責教葡萄牙語、數學,「用心看、用心聽、用心做,終身都受用。」是他覺得最受用的一句靜思語。
「有些孩童不知道自己做錯,如果給他好的,他就會往好的方向發展。」費尼斯因為用心做自己喜歡做的,他最開心的是在莫三比克的免費課輔班,協助五十位貧困的孩子,幫助他們創造未來。因為他以前在學校沒有經濟能力做課後加強,現在他有能力,願意付出,所以他很高興。
上人希望翻轉非洲,翻轉莫三比克,林靜憪副總說:「所以我們要做上人要做的,我們有這個使命,要把握當下。」


圖左 :志工蔡岱霖(左)向林靜憪副總執行長報告討論的結果。蔡岱霖分享莫三比克尋根團隊身為本土的志工,如何將慈濟的四大八法在當地扎根,在會務上做了一番自我盤點。[攝影者:費尼斯]
圖右 :林靜憪副總執行長(中)分享,「若以我要愛人、我要無私,我要先去幫助別人,而不是我想富有,別人就會感動,就會自動加入。」[攝影者:費尼斯]


圖左 :費尼斯(Feniasse Feliciano)今年二十四歲,總是保持微笑。他在莫三比克是課輔老師,輔導六歲到十五歲的學童。他負責教葡萄牙語、數學,「用心看、用心聽、用心做,終身都受用。」是他覺得最受用的一句靜思語。[攝影者:詹進德]
圖右 :艾莉卡(Erica,右)課中回饋,在莫三比克進行孩童的食物發放,第一,先準備鍋具、食物,再來開車子到學校,先跟校長、學童分享慈濟,再發放食物。這些也都是由小小的步驟集合起來。[攝影者:費尼斯]


圖左 :靜思精舍清修士黃思浩分享,「有因緣,莫三比克家人到此,走在對的方向,我們就不會迷失。」黃思浩表示,上人教導如何創造良好的緣分和祝福,「在慈濟不是一個人,分享經驗並且教導他人再去助人,善循環源源不決。」[攝影者:費尼斯]
圖右 :杰麗斯(Jelisse Langa)寫下最喜歡的城市是馬普多(Maputo),因為靠海,是個美麗的城市。她訂下明確的目標是:一週兩次讓街上兩百位小朋友可以吃到午餐。[攝影者:費尼斯]


圖左 :蔡岱霖向林碧玉副總報告志工討論結果,關於四大志業的短期、中期、長期的方向。[攝影者:費尼斯]
圖右 :慈濟大學副教授兼全球事務長郭又銘分享「專業設計與管理」,他請大家在紙上畫上圓形、三角形、一條線,各自畫完,郭又銘再拿出自己的圖,詢問是否一樣?[攝影者:費尼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