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花蓮慈濟大學的學生,包含工作人員約四十位在今年暑假前往新加坡、馬來西亞、土耳其、德國、英國巡迴演出2024兒童劇《元素漂流記》,回到臺灣,九月率先在花蓮公演後,10月12日利用課餘前進其他縣市演出,上午在高雄演出後,下午即風塵僕僕地前進臺南!
◎根繫何處 地水火風齊融入
「小小的樹想要飛翔, 伸出它的手當做翅膀,希望每一天有更多的陽光, 可以照在它的身上……」稚嫩又輕快的歌聲伴隨「水元素」出場,為兒童劇揭開了序幕,讓觀眾的心情放鬆不少。
好心情沒多久,豈知劇情就急轉而下,「水元素」變成了無家可歸的人兒。《元素漂流記》兒童劇由花蓮慈濟大學的學生藉著時下戰亂、氣候變遷、難民孩童等議題,巧妙編入「地、水、風、火」元素,再將劇情以一首又一首符合情節、可愛活潑、配合橋段又鼓舞人心的歌曲互相結合。
內容取材敘利亞難民孩童逃難至土耳其的真實生活寫照,講述因為戰亂和氣候變遷,導致「水元素」成了難民,無家可歸。在「風元素」的幫助下,尋找更好的生活環境,最後來到「火」的國度,卻又因為水火不容的隔閡產生摩擦,歷經各種磨難,最終在異地生存。
◎真實故事 「阿里」親自來說法
幸福的「火元素」在課堂上得知「水元素」不能讀書,還要工作長達十三個小時,大家領悟到老師所傳授的「慈濟功夫」,決定一起為「水元素」募款,讓他們也可以讀書而不用工作。頃刻間所有「元素」紛紛拿著竹筒走到臺下,臺上臺下場景融為一體,大家募心募愛,一起為「水元素」而努力。
不僅如此,演出也穿插獲得慈濟援助得以讀書,如今仍半工半讀的二十三歲阿里來現身說法。當年十三歲的阿里從敘利亞逃難,不得不扛起養家活口的重擔,放棄學業到鞋廠打黑工,每天工作長達十三個小時,卻只能休息十三分鐘。
阿里透過影片,表達內心長達十年的感謝,「很感恩能把我的故事讓世人知道,感恩各位把滿滿的愛帶過來。我期待能有那麼一天,親自到臺灣,當面向證嚴上人,還有慈濟人說感恩。」
◎感同身受 一起攜手做愛心
在網路上看到Google表單填寫報名前來的鄭宇喧,報名時原本沒有特別的想法,因為表單沒有多餘的介紹,只因為是兒童劇團,就想帶著就讀新南國小一年級和三年級的孩子前來觀賞。
鄭宇喧表示看完表演後,知道這個兒童劇團是有巡迴演出,是一種持續性質,覺得還蠻有教育意義的,尤其這是生命教育,當下雖然不知道孩子能夠領悟多少,但是至少已經讓他們從中潛移默化。
鄭宇喧說,平常同事會每個月捐一點點錢或買一些物資,捐贈動物或者是脊椎損傷等民間弱勢團體;鄰里有辦公益或義賣等活動,也都會帶著孩子一起參與,大家一起募集物資,就是要讓孩子們可以做中學,學中覺。
王雯蓉的孩子就讀協進國小三年級,今天母子一同前來觀賞,同樣利用Google表單填寫報名,當時報名她根本沒有想到這個會跟慈濟做結合,以為就是一個兒童劇的表演,看完之後覺得還蠻不錯的。
王雯蓉曾經跟孩子說過,戰爭的國家都沒有東西可以吃,不要浪費食物,豐衣足食的孩子根本無法想像;今天透過這個劇場,尤其真實人物阿里的現身說法,孩子明白媽媽講的是真的,很感動,自己可以透過這個管道,投下愛心,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王雯蓉比孩子更開心,因為看到孩子的心會同理,會想要幫助別人了。她更感恩透過劇情的表演,讓孩子了解不同的地方,永遠都有看不到而且需要幫助的人。
◎親善大使 引發共鳴投入愛
遠從馬來西亞來慈濟科技大學就讀的蔡妤謙,是資訊科技與管理學系三年級的學生,一年級下學期的時候參加「親善大使」,學期結束第一次跟著出國去新加坡、馬來西亞演出兒童劇《精靈救森林》,那是屬於環保愛地球的故事,雖然演的是沒有臺詞的長頸鹿,卻感覺也一起為地球盡了一分心力,因此升二年級時就繼續留下來。
蔡妤謙這次在《元素漂流記》飾演「火元素」課堂上的老師,謝幕時也表示以前很困惑,看新聞中發放時唱〈一家人〉,覺得就一首歌有什麼好感動的?但是當自己親身站在土耳其的土地上,切身感受時,沒想到自己也跟著大家淚流滿面。
蔡妤謙回想暑假到土耳其的當天,一早正好有一個現金發放的活動,在發放之前表演〈一家人〉這一首歌,唱的是中文,慈濟志工胡光中當下同步翻譯,他們會專注的看著我們的演繹,給予回應,終於切身的感受到他們為什麼那麼的感動。
因為當他們在困苦的時候,是一個不同宗教、不同語言的組織出現,然後給予他們幫助,視他們為一家人,他們才有機會可以吃得飽、穿得暖,生病了也才可以看醫生。他們的小朋友原本因為逃難到土耳其沒有辦法念書,也因為慈濟可以念書,繼續去發揮他們的人生。蔡妤謙說,「這些都是讓我覺得很感動的情景,也很開心能透過『親善大使』劇團演出去到土耳其。」
不少觀眾也都表示,首度看慈濟大學演出的兒童劇,覺得是很特別的議題,其中陳東興爺爺還專程帶了兩位孫女前來,演出中不僅站起來一起跟老師做「慈濟功夫」,也和孫女一起響應竹筒募愛心。
就讀慈濟國小四年級的林承毅和阿嬤一同前來,他發現戰爭後竟然就要住別人的家,自己超無法接受,也超級不願意,還要打工,好可憐。
阿嬤林寶貴則覺得身處臺灣真的很幸福,沒有打仗,她說,「看到那些難民真的很心酸,期待透過這個演出讓下一代能好好珍惜身邊的人事物。」林寶貴更開心自己專程從永康帶著孫子前來觀賞這麼有意義的兒童劇。
六點鐘演出結束,演員有的留在舞臺上,和家長、小朋友歡喜合影留念;有的在演藝廳門口分享《元素漂流記》繪本給意猶未盡的來賓們,所得皆用於協助敘利亞難民。這一場兒童劇雖然已經落幕,而大愛的精神與感動卻深深烙印在每個觀眾的心中。
圖左 :2024年10月12日涼爽的午後,臺南慈濟高級中學陸陸續續有親子手牽手進入校園,準備觀賞兒童劇《元素漂流記》。[攝影者:蔡明吉]
圖右 :稚嫩又輕快的歌聲伴隨「水元素」出場,為兒童劇揭開了序幕。[攝影者:王奇亮]
圖左 :觀眾欣賞《元素漂流記》的演出,大人、小孩都全神貫注,還有會心一笑的。[攝影者:劉萃芬]
圖右 :「水元素」們因戰亂及氣候變遷而顛沛流離不能讀書,還要長時間工作,累得受不了而睡著了。[攝影者:王奇亮]
圖左 :老師請「火元素」在課堂上複習所傳授的「慈濟功夫」,也邀請臺下觀眾眾一起練習。[攝影者:王奇亮]
圖右 :陳東興(右一)爺爺專程帶兩位孫女前來,演出中不僅站起來跟老師學「慈濟功夫」,也和孫女一起響應投竹筒募愛心。[攝影者:劉萃芬]
圖左 :遠從馬來西亞來慈濟科技大學就讀的蔡妤謙(持麥克風者),分享到土耳其參與發放的感動。[攝影者:劉萃芬]
圖右 :在網路上看到Google表單填寫報名前來的鄭宇喧(左一)和王雯蓉(後排右一),兩人對今天的活動感到很歡喜。[攝影者:陳昭月]
圖左 :表演結束,演出者留在舞臺前,和家長、小朋友歡喜合影留念。[攝影者:蔡明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