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1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馬六甲分會 點亮心燈 屠妖節傳遞愛的能量

點亮心燈 屠妖節傳遞愛的能量

E-mail 列印
屠妖節是印度教徒舉家團圓歡慶的節日,每年屠妖節前夕,慈濟馬六甲分會舉辦佳節慶典,邀請馬六甲州內慈濟長期關懷與援助的印裔弱勢家庭齊聚同歡,讓這些因變故而陷入困境之家庭,或是隔代教養、單親、獨居孤老等,也 能感受社會的關懷與溫暖。

2024年10月31日是印度裔重大節慶「屠妖節」(Deepavali,或稱萬燈節、印度燈節),慈濟馬六甲分會特地選定10月13日(諧音:一人一善)之日,提前邀請長期關懷與援助的弱勢印裔家庭(統稱:照顧戶)團聚歡慶,並送上應景的禮包祝福,讓這些因經濟條件受限,無法如一般家庭慶祝佳節的族群,也能感受年節的氛圍。

一早,志工們在慈濟愛極樂環保教育站,開心地迎接照顧戶們前來,有志工陪伴載送行動不便者,也有慈濟安排巴士接送路程較遠者,以及一家攜家帶眷歡喜與會者,形單影隻獨居長者等,約一百六十多人出席,人人臉上藏不住欣喜與期待。

◎暖心安排 共享佳節喜樂

一踏入現場,有餐點區、義診區、剪髮區、拍攝全家福區,以及二手物惜福區與書籍區等,讓人人可以從頭到腳,煥然一新過佳節,也能留下一家溫馨的合照或自己漂亮的身影,並守護大家的健康與活力。此外設有遊戲區,大人和小孩們興奮地玩遊戲,領取獎品。各區人潮絡繹不絕,嘻笑聲、歡樂聲、談話聲……不絕於耳,熱鬧非凡。

一早,志工載送單親的喬安娜(化名)、家婆以及四名孩子出席。孩子們歡喜地先前去剪頭髮,再來張溫馨的全家福照,這對一家來說意義非凡。中學六年級的大女兒泰瑞拉(化名)說:「家裡掛著的是父母親的結婚照,這是全家第一張正式的全家福,雖然父親已不在了。」語中有歡喜,也夾雜著些許的遺憾。

喬安娜或許因家庭重擔或是生活的不如意,臉上無太多表情,總是默默地陪伴家人。乖巧的女兒凡事總會詢問母親意見,並細心牽扶著奶奶穿梭於各區,也陪伴母親到處逛逛。

一家因無交通工具,又因居住偏遠,鮮少有機會一起出門,孩子們異常興奮。泰瑞拉表示,屠妖節是一家難得出門的日子,前往森美蘭州奶奶家度過兩天一夜,主要是家人聚在一起。雖然大家互不相識,但是能一起慶祝佳節,又安排很多東西給大家,很熱鬧!

此外,泰瑞拉心疼母親為了養家,一大清早在學校食堂打工,如遇到學校假期就無收入,無交通又居住偏遠,沒有其他打工機會,幸而慈濟補助其一家的教育費,讓他們姊妹可以安心上學,減輕母親重擔。

奶奶卡迪雅(化名)感恩地說:「剛好前來馬六甲照顧孫子,今天有機會一起來參加。很熱鬧,很開心,還有醫師幫忙量血壓問診,很好!」往年屠妖節都是她親自烹煮美食給家人享用,因自己也是靠政府福利金過日子,有多少錢就採買多少來慶祝,感恩慈濟年年給予應節禮包,可以節省一筆過節的開銷。

看著孩子們開心地玩樂,在惜福區尋找所需的文具等,喬安娜臉上露出難得的笑容。

◎點滴善念 匯聚助人力量

在一首首熱鬧的印度舞蹈表演中,為今日的屠妖節禮包發放掀開序幕。席間,播放證嚴上人的故事,以及志工分享慈濟從1966年,三十位家庭婦女響應證嚴上人「竹筒歲月」精神,日存五毛買菜錢作為救濟之用,透過小錢行善,積少成多形成一股助人大力量。如今愛心延續至今,點滴累積成就現在的慈濟世界,行善腳步遍布一百三十六個國家。

志工陳幼涓(慈涓)與王鈺清(明鄉)上臺與眾分享自己日存愛心零錢的點滴,以及看見愛與善的效應和循環。隨後,照顧戶尼馬爾(化名)一家上臺分享自家的遭遇,自己患上癌症,原本小康之家,一夕之間經濟陷入困境。太太仙拉(化名)為了照顧家庭與撐起家計,利用晚上時間兼職工作賺取收入,半夜放工回家,一早又須用摩托車分兩趟載送兩個孩子上學,她的行動感動了老師,因而向慈濟提報。2024年1月,慈濟志工開始上門關懷,給予生活援助。

2024年5月禍不單行,兒子洛斯里(化名))遇到車禍,在加護病房(ICU)躺了近兩個星期,動了多次手術,為了照顧孩子仙拉不得不辭掉工作。她哽咽地流下淚說:「生活陷困,第一次拿到慈濟援助時真的很開心。很感恩慈濟的幫忙,如今兒子已逐漸康復,剛回到中學就讀,先生病情穩定,過程因有志工陪伴,給我力量與依靠,讓我很安心。」

此時,神秘嘉賓洛斯里走上舞臺與眾分享及道感恩,感恩一家陷困時及時受助,他更發願要當志工一起助人。今天一家為了感恩上人、感恩慈濟,全家盛裝出席,並特地呈現一段《無量義經.德行品》梵唄中的天衣散花,帶領臺下的照顧戶一起在莊嚴的梵唄聲中,獻上謝意。

仙拉分享:「梵唄聲中,感受到神降臨在身邊,祝福大家。一家經歷過苦難,投竹筒(愛心撲滿)的心境大不同,更了解愛心竹筒帶來力量與祝福。要拿很多錢幫人我們沒有能力,但是我們一家每人每天只要一點零錢投入竹筒,累積起來可以幫助到其他人。」

現場照顧戶有人帶來家裡的愛心竹筒,有人掏出口袋的零錢,紛紛響應「竹筒歲月」的精神,投下一個個銅板的祝福。現場一呼百應,仙拉一家看見大家投下分分的愛心,非常開心,無形中獲得更多助人的力量。

◎傳遞祝福 讓愛無限延續

上人慈示,行善並非有錢人的專利,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積存善念,付出助人。

其中一名婦女的舉動,引起了大家的注意。瑪瓦蒂(化名)帶著四個慈濟愛心竹筒,逐一倒入捐款大箱裡。她說:「這是我一家人的竹筒。全家每天早上都會投零錢與許下祝福。自己受助,同時希望也能回饋,幫助其他有需要的人。」

之後,志工一一送上屠妖節禮包予每一戶照顧戶,祝福大家過個平安快樂的佳節。同時間另一場地,志工教導照顧戶的孩子們,利用屠妖節紅包袋,變身成為象徵節日的燈火造型吊飾,孩子們展現巧思,製作各具特色的作品。不只可以帶回家裝飾,志工請孩子們回家帶動家人手作DIY,享受親子年節製作樂趣之外,也將志工們最真摯的屠妖節祝福傳遞出去。

今年第一次領取屠妖節禮包的欣蒂雅(化名)開心地說:「去年(2023年)因故無法出席慈濟屠妖節禮包發放,今年特別把握機會前來一同歡慶。一到會場,我就帶著兩個女兒一起拍了全家福。我們也在二手惜福區,結緣了屠妖節所需的衣服以及日用品。之後,孩子更去手工區玩樂呢!」

此外,聽聞瑪瓦蒂的分享,欣蒂雅因經歷過窮困,更能了解生活的辛酸。回顧丈夫離世後,單親的她肩負照顧兩個孩子的生活,非常困苦。

幸運的是從2022年4月開始,慈濟補貼她們一家生活所需,生活才能逐漸步上軌道。去年經濟穩定後停止援助,但是慈濟志工至今仍一路關懷,給予孩子慈濟獎助學金,以及電腦援助等,關心孩子們的學業。因而,她十分感恩慈濟,自己和家人也養成每天投竹筒撲滿的習慣,希望盡己力幫助其他貧困者。

同樣初次與大家共度屠妖節的卡迪加(化名)表示很高興!2019年妻子不告而別,靠他一人做割膠兼照顧四名還在上小學的孩子,入不敷出。2024年7月,因孩子申請慈濟獎助學金,志工上門家訪而發現一家的困境,因而開案關懷給予生活援助。今日聽聞「竹筒歲月」的故事以及志工的分享,他表示,每天一點的小錢竟能積少成多,成為一分大的善心來幫助有需要的人。

卡迪加感恩,因為眾人的善心捐助,讓他一家可以溫飽,今日還領到屠妖節的禮包,裡面都是應節的生活所需,大大減輕他的負擔,孩子可以過一個富足的佳節。當天孩子也從二手書籍區結緣課外讀物,開心地閱讀。

◎真誠的愛 五毛錢的力量  

另一邊,照顧戶愛莎(化名)因新冠狀肺炎疫情時,慈濟志工上門關懷給予及時援助,開啟一家與慈濟的因緣。今天不僅獲得屠妖節禮包,擁有滿滿的物資之外,還開心地在二手惜福區裡找到尋覓已久的印度神像畫,外面售價約馬幣三十價格(約合新臺幣二百一十元)太高,一直買不下手。她歡喜地說:「今日一切都是來自神的祝福。」

先生工作不穩定,自己做家庭清潔工,工作也不穩定,遇上疫情生活雪上加霜,幸而慈濟及時伸出援手。四年來,她需要什麼,慈濟志工都會上門來關心和幫忙,而且不只是生活援助,還有孩子的教育,志工協助申請「慈濟獎助學金」,以及給予孩子有機會上慈濟的課輔等。感受到志工真誠關懷,她謹記在心,也將志工分享的慈濟五毛錢「竹筒歲月」精神聽入心,付諸於行動。

「只要手上有五分錢都會記得投入竹筒,雖然一個月可能才馬幣一、兩塊令吉,但積少成多,都是助人的力量。」

愛莎分享,每年屠妖節她也會做年餅販賣,增加家庭收入,將收入一部分作為屠妖節採買所需物品,一部分作為日後生活所需,讓孩子知道家裡有多少錢做多少事。感恩慈濟今日送上的禮包,可以給孩子感受一些年節的氣氛,也幫忙節省家裡的開銷。

她由衷地感恩慈濟,邀請照顧戶們一起慶祝屠妖節,今日聽聞照顧戶們的分享,了解平時各個家庭有各自的煩惱與憂愁,透過今日屠妖節慶祝活動,大家暫時放下憂慮,孩子們也在遊戲區、手工區玩得盡興,一同感受佳節歡愉的氣氛。

活動後,大人提著沉甸甸的祝福禮包,孩子們拿著自製的屠妖節燈火造型吊飾,以及結緣的各式各樣用品,與美味的餐盒,大人小孩各有所獲,心滿意足地踏上回家路。

人間點滴之愛,匯聚成助人的大力量,期許照顧戶們受助跨越困境之際,也能翻轉手心付出助人,讓愛的能量持續匯聚與發光。如同屠妖節象徵光明、繁榮和幸福之意義「以光明驅走黑暗,以善良戰勝邪惡」,用善與愛為社會暗角點亮希望。

圖左 :泰瑞拉(化名.右後二)歡喜終於有一張正式的全家福,遺憾的是父親已往生。[攝影者:錢福權]
圖右 :洛斯里(化名.左一)與眾分享及道感恩,感恩一家陷困時及時受助,更發願要當志工一起助人。[攝影者:鄧遂嶸]

圖左 :尼馬爾(化名.左一)一家盛裝出席,因為志工陪伴跨越困境,安住全家的生活與身心。[攝影者:李經志]
圖右 :瑪瓦蒂(化名)希帶著家人,日日存下的四個慈濟愛心竹筒來,逐一倒入捐款大箱,受助也助人。[攝影者:鄧遂嶸]

圖左 :志工教導孩子們利用屠妖節紅包袋,變身成為象徵節日的燈火造型吊飾,孩子們展現巧思。[攝影者:李經志]
圖右 :愛莎(化名)很開心,不僅獲得屠妖節禮包,還在二手惜福區裡找到尋覓已久的印度神像畫。[攝影者:鄧遂嶸]
圖左 :志工一一送上屠妖節禮包,給予每一戶照顧戶,祝福大家有個平安快樂的佳節。[攝影者:鄧遂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