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1月22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南 一生不悔的教育志業 李秀麗的靜思心路

一生不悔的教育志業 李秀麗的靜思心路

E-mail 列印
下了課,李秀麗收拾好資料,步出了茶道教室,陣陣的草香從走廊那頭撲鼻而來。她緩下腳步,幾日不見,校園裡早已一片茵茵翠綠。

以前教書,她可沒有這種閒情逸致去欣賞、去感受這春神捎來的訊息。回想起以往,只注 重升學,只會一昧「恨鐵不成鋼」地逼學生衝刺成績。而那些緊繃神經的權威教書年代,已經從她接觸慈濟靜思語教學後就瓦解了。

以前,在家長們的心目中,餐飲、外務、售貨員……這些出路都是當年不太喜歡讀書的學生;但是後來證明因為他們都找到自己的興趣、朝正確的方向去奮鬥,也因為有自信、樂觀,就充滿了對將來的希望。

接觸了慈濟,李秀麗教學時,常用靜思語和學生們互動,學生和老師間也漸漸消融冰冷氣氛。當她看到學生們有了笑容,自己也從靜思語深入了上人的法,也從上人開示中,教育了自己。當去做家庭訪問時,也會將畢業後在各行各業成就的例子,和學生家長溝通,俗諺說「一枝草一點露」,到達成功,不只一條路。

◎ 無明起之於欲望

現在全心奉獻於靜思茶道教學的她,已沒有教學成績的壓力。有的只希望學生們能從學習茶道中,把慈濟的人文潛移默化,讓他們學會感恩、尊重和愛。看到學生快樂學習,想起剛從師範大學畢業回到臺南教書的光景,從她腦際閃過……

當年教學時,看到學生每次考試的成績都會很想生氣。想想自己在唸書並沒有什麼困難啊,為什麼總是考那麼差?急功近利的心一湧上來,馬上會用體罰、嚴格監控的方式,把學生和自己弄到關係很緊張。

幾個沒有達到標準的學生,總覺得他們是自我沉淪;結果擺著嚴嚴的臉色,與他們日日相對。回了家,面對另一半更是沒有笑容以對;家,在當時只是不同工作的場所而已。

放學了,只是卸下了權威的面孔,一回到家,卻換了一張沒有時間理人的臉孔。忙著整理家務、備課、思考教學課程,久而久之夫妻兩人之間的關係變成「相敬如冰」。

◎ 甜蜜總在回憶裡

當年的胡朝棟(李秀麗的先生)是那麼浪漫。李秀麗回憶與他認識是在參加一個「史蹟源流」的研究會。那一次到花蓮歷史研究的聯誼會上,晚上都會一起出去考察東部原民的史蹟。

胡朝棟是李秀麗同學的堂哥,待人熱情,且能言善道,就這樣被同學的揶揄之下,研究聯誼「聯」出了感情火花;但在出現摩擦後,常常會想起那一句「不是冤家不聚頭」。

結婚後,李秀麗一樣每天到學校教書。而胡朝棟則在(國民黨)黨部民眾服務站上班。在辦公室裡是個主管的胡朝棟,每天接觸各階層形形色色的人物,滿腔的「社會、政治」話題,偏偏回到家,李秀麗忙於家事,兩人永遠沒有交集。

幾年的冷清生活,李秀麗開始尋找「求子」的管道。職業婦女忙碌的生活,讓她上下班有時候抄捷徑。有一天,李秀麗發覺學校後方有一處環境幽靜的「文殊精舍」,遂吸引她去親近勝境。那一陣子,胡朝棟也和她一起去拜佛、參加法會共修。當時雖然有所求的心態,但至少讓久婚未有消息的兩人,有了添加家庭新成員的共同願望。

那時候,李秀麗剛開始是求子,後來是要撫平被學生挑戰權威,心靈受傷的傷痕。有一次考試發考卷,一位學生因分數差,接過考卷時,當她的面前把考卷揉成一糰,走回座位去。

「回來,那是什麼態度!」李秀麗當時氣得臉上爆青筋。

第一次遇到學生向她的權威挑戰,顏面掛不住了,馬上通知家長來溝通。為什麼不尊重老師,怎會做出忤逆的行為,下班後,帶著心頭的氣,去拜佛念經,希望藉著經文療癒受傷的心。

◎ 即將熄滅的火花

後來,有了孩子,李秀麗下了課就急著去接小孩,而先生忙於應酬,有時候與同事「摸幾圈」徹夜未歸。李秀麗早上起床下樓,才在樓梯口遇到「提著早餐」回家的他。

胡朝棟個性外向,工作又與政治有較密切關係,又有圓融應酬的手腕,讓他在工作中左右逢源。回到家,太太又沒時間陪他,兩人的關係日漸疏離。

孩子漸漸長大,除了教書還要接女兒上下學、輔導功課。先生回來只會施發命令,常會使出大男人的本性。李秀麗便和他理論。但胡朝棟總會回她「不要把我當學生」,兩人便常因一些小事情冷戰。

整天以冷扳扳的臉孔面對學生,一直到有一天放學到美容院去洗頭時,碰到在南英工商教書的蘇美錦老師。閒聊間,美容院老闆娘的女兒,也是嘉義的「嘉邑行善團」的會員,便邀李秀麗加入行善行列;而蘇美錦也邀她參加慈濟當會員和教聯會活動。

白天教書已經夠忙夠累了,沒時間再去管他三更半夜不回家。有一陣子,卻常接到不認識的人來電話請她告知先生要「守本分」。這莫名的的話,讓她起了疑心,開始去注意胡朝棟的交際。

在電話答錄機,聽到曖昧的對談內容,去查他的通訊資料,發現異常後,和他一見面便如法官訊問犯人般的逼問:「你外面是不是有了女人。」但胡朝棟總是矢口否認,「妳不要無中生有,胡亂的把家庭搞得雞飛狗跳。」

表面堅強,李秀麗不願去承認事實,「明明是有,他也死不承認。」回去探望公婆時,向婆婆哭訴。鬧得連胡朝棟的三姐都來相勸:「你不要糊塗,阿麗也沒做錯。如果有了外緣,要以家庭設想。」

◎ 徬徨心海現希望

長期的兩人感情壓力和冷戰,李秀麗感到精疲力盡。想到「長痛不如短痛」,便將離婚證書蓋章擺在桌上逼他簽字:「我已寫明白,章蓋好了。你要這個家庭就截斷外緣,不然就搬出這個家,我容不下一個腳踏兩條船的人。」說完話,繃著臉,牽著孩子開車出門了。

李秀麗做出決定後,感覺心頭輕鬆了。為了回報婆婆在她兩次的住院期間,悉心照顧和陪伴。她決定捐一百萬元替婆婆做功德,「還清」他老人家的恩情。這件事讓胡朝棟充滿感動,也慢慢的回心轉意,漸漸地應酬的時間少了;家,有了轉圜的氣氛。

2006年李秀麗向學校申請退休,開始密集地參加社區活動。更常與志工團隊出去訪視個案,也從個案家庭中了解到許多問題家庭,來自人與人之間的不協調,如果雙方離婚後,孩子的成長和教育,失親或單親也會造成社會問題;幸好,自己心靜了,「業風」(佛教語,謂善惡之業如風一般)也緩和了。

為了全心當志工,積極助人的心,除了參加茶道研習,参與靜思茶道推廣教學。也承擔功能幹事,從互愛組長到現在的兩任和氣組長,她勇於承擔做桶箍,讓組隊凝聚向心力,推動淨化人心的工作。

◎ 同心同行菩薩道

而胡朝棟也隨李秀麗退休當志工,並於2007年培訓受證慈誠,夫妻一起同行菩薩道。飽學歷史才華的胡朝棟,曾擔任以往在臺南靜思堂舉辦過的經典雜誌影像展導覽志工。記得《西域記風塵》影像展展出時,他不但上網蒐集資料,加上他充滿磁性的口才,有如帶領觀展者重回歷史,追尋唐代玄奘法師一行絲路之旅。

胡朝棟和李秀麗也一起加入「慈濟教師合唱團」,合唱團團員有臺南區幾所國、高中小學校教、職員;還有大學教授、記者和退休老師以及慈濟榮董、慈誠隊員。涵括團長、樂隊伴奏、指揮、聲樂家,成員將近五十位。長達七年不算短的詠歌團隊,最後因要配合其他活動,暫時中斷。

但胡朝棟希望再把柔軟曲音的慈濟歌曲接續推行。2009年,胡朝棟在仁德社區發起合唱團,每星期一次帶動社區會眾一起練歌,希望大街小巷,都能聽到淨化人間的慈濟歌曲。直到2011年,上人開始推動「大懺悔」《法譬如水》手語經藏演繹而又暫停。

胡朝棟除了熱心推動「慈濟好歌大家唱」,嗓音好又喜愛唱歌的他,後來當起來仁德「萬歲合唱團」教學老師。教不會看五線譜,且是做環保、福田的年長志工練大合唱;也帶出了有名氣的臺南「萬歲合唱團」。ˊ

胡朝棟的教唱日,李秀麗也會去環保站分享靜思語,分享她到國外參加賑災的故事。有時兩人會獻唱一首又一首的慈濟歌曲,默契十足。

◎ 不悔的教育志業

回首前塵,李秀麗自覺心靈收穫是領悟了人世間的人事物,並沒有絕對的標準。原來快樂,是走進無求的慈濟世界裡,平伏了心中的「度量」,凡事隨緣不必太過於強求。

李秀麗教茶道,偶而也會安排帶學員到茶產地去了解茶的來源過程。有時也常到花蓮參加活動及其他地區的營隊;而胡朝棟在家中,也挽袖擔起了「家庭煮夫」,幫忙洗衣做家事迎待她回家。

唯一的女兒已遠嫁到美國,『少年夫妻老來伴』是正確的銘言。每當李秀麗坐在電腦前準備著『靜思茶道』教學資料,胡朝棟則靜靜的在一旁看著電視,在這樣的情境下,感覺現在才是真正的兩人世界。

李秀麗會在活動時分享,調侃自己說:「我以前的臉都不會笑,常常擺一個酷酷的臉給人家看。靜思人文讓我受益良多,不但讓我找回家庭,也讓我學會反觀自己。你們看到了嗎?現在的我,是春風滿面。」語畢,常會惹來一陣笑聲之後,還接續說:「有沒有覺得,本人越來越有魅力。」

現在,李秀麗是倒吃甘蔗,回到家,常會讓她驚喜。以前那個大男人主義的先生,會體貼地幫忙家事。她充滿感恩的說:「慈濟讓我找回一個瀕臨破碎的家,也讓我知道反觀看自己。」

「感恩上人,讓我找到了正確方向,一生不後悔的慈濟教育志業。」李秀麗體悟到原來自己笑了,別人也一樣會笑容回饋給自己。

圖左 :1993年李秀麗(前排左一)還未受證前的暑假,參加花蓮慈濟教聯會教師培訓研習,與上人(中右)及精舍師父一起合照。[攝影者:李秀麗提供]
圖右 :1996年受證的李秀麗(前排右三),隔年再參加花蓮慈濟教聯會教師幹部研習營。[攝影者:李秀麗提供]

圖左 :2006年李秀麗向學校申請退休,開始密集地參加社區活動。而2007年受證慈誠的胡朝棟也隨太太退休當志工,夫妻一起同行菩薩道。[攝影者:李秀麗提供]
圖右 :當年承擔和氣組長的李秀麗,過年期間春安啟動,帶領社區志工到仁德轄區警所,向人民保母表達感恩與關懷。[攝影者:蘇文法]

圖左 :當時臺南市仁德環保教育站也有讀書會,曾到⼤陸四川賑災的李秀麗,分享到四川參加賑災並與當地志⼯互動的感動及災後慈濟持續關懷獲迴響的溫馨故事。[攝影者:蘇文法]
圖右 :2011年臺南區仁德和氣入經藏菩薩法繹共修,李秀麗向參加共修人員分享《法譬如水》經文偈誦的內涵。[攝影者:蘇文法]

圖左 :李秀麗(左一)在社教(現稱志玄文教臺南中心)教靜思茶道時,偶會帶學員們戶外教學,讓學員們除了現場觀摩師傅們製茶的技巧、繁瑣的過程後,便親自(搬茶球)體驗製茶的辛苦。[攝影者:蘇文法]
圖右 :2018年每星期四上午,是仁德環保志工「萬歲合唱團」的練唱時間。胡朝棟會來教環保、福田志工練唱。胡朝棟的教唱日,李秀麗也會到環保站分享靜思語,和到國外參加震災的故事。[攝影者:蘇文法]
圖左 :李秀麗常參加茶道研習,参與靜思茶道推廣教學。每星期一下午志玄文教臺南中心的茶道課,李秀麗老師與學員們介紹茶品特色。[攝影者:郭美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