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10月27日新竹靜思堂舉辦「2024年新芽獎學金頒獎典禮」,計二百零四位學子獲新芽獎學金,有一百零五位家屬觀禮,也邀約新竹縣市十五位貴賓前來頒獎,今日共六百三十二位來賓共同為孩子祝福與鼓勵。[攝影者:楊德芳]](/community/./images/community/50FA10B0990011EF841075DF77E172AA_0.jpg)
◎清寒學子愛家孝心成榜樣
孝悌獎得主阿鴻(化名),靦腆的他目前就讀高中普通科,今天協助承擔發鞋袋外場小志工,一來可以讓學習歷程加分,二來想為慈濟盡點心力,很感恩慈濟在家裡困厄之時,及時提供協助。高中時打工的錢給媽媽貼補家用,假日協助照顧精神及智能障礙的兩位姊姊。阿鴻對自己未來的期許是,希望可考上理想的大學與科系,分擔家計。現在爸爸身體疾病改善後已可上班,媽媽也可協助賺錢,家裡經濟有所改善,獎學金可拿來繳學費、補習費,減輕家中負擔。
訪視志工陳瑞華表示從2019年開始家訪這苦難的家庭,談起阿鴻從小學到高中,一直以來都很乖巧懂事也讓人心疼,必須面對多重挑戰的家庭,且家庭成員都有特殊的原因,面對大姊的憂鬱症和二姐的智能障礙,爸爸憂鬱吃藥後獲得緩解也開始上班,阿鴻和母親則成為主要的支柱,為家庭提供實際生活上的支持,雖說家庭成員大姊二姊比較不肯面對志工關懷,志工還是會主動協助家庭的需要,在國中時學習時提供阿鴻短暫的課後的補習,訪視時也提供麵食米等基本需求。當假日時,阿鴻就會幫忙照顧家庭成員準備餐食也做日常家務,更能在刻苦的環境中存錢投愛心竹筒來付出,展現了強大的耐心和愛的相互扶持的精神。
◎透過學習翻轉未來回饋社會
體格壯碩的大翔(化名)目前就讀科技大學航空電子系,讀書之餘也幫忙打工,學習相關技能,對自己的期許是希望在大學中可結合學科與術科知識,並透過打工精進術科專長,未來可朝汽修或飛機引擎相關產業工作。因爸爸過世較早,家庭經濟陷入窘境 ,此時慈濟師姑師伯的協助,就如同一場及時雨,緩解家中困境。印象最深刻的是有次地震過後,師伯立刻來電關心,安住當下的恐懼之心。今天的獎學金將用來繳學費,以減輕媽媽的負擔。他想未來他也要做手心向下的暖男,來感恩慈濟對他們的用心與不求回報的精神。
大翔媽媽早年在大陸開工廠並成為慈濟會員,但因倒帳回到台灣新竹重新開始。生活困難時,小孩曾因家中無電,需在昏暗處做功課,學業受影響,幸得老師幫助。雪上加霜的是,先生突發病重去世,讓她徹底崩潰,生活如行屍走肉,體重掉到三十多公斤。直到孩子提到想念爸爸的滷肉飯,她才驚覺不能再這樣下去,開始調整心情回到工作崗位。慈濟人在歲末祝福中了解到她的情況,持續提供物資與關懷,穩住這個搖搖欲墜的家庭。
讓志工們很高興的是,孩子們都很懂事,小孩半工半讀完成學業,不因工作影響學業,大翔的三個姊姊都有領獎學金也順利大學畢業。原本大翔想放棄學業,工作賺錢養家,媽媽透過老師與師姑的遊說,讓他也考取大學,習得一技之長,加上他願意學習,同事們也熱於教導,想必未來也能靠自之力闖出屬於自己的生命力。
◎學以致用生活有亮點
言談間充滿自信的新芽小真(化名)就讀科技大學餐飲系,這次領到學習領域獎,將這筆獎金用於生活費,未來一邊念書一邊實習,也可慢慢尋覓自己想做的工作,為自己的未來鋪路。在學校的課程中有學習到中西餐與烘焙,未來想從事烘焙相關工作,又可結合自己的興趣。很感恩慈濟及時提供醫療床給癌末的爸爸,也協助物資供給,讓他們可度過最艱困的時刻。
小真媽媽很感恩慈濟的獎學金,這是給孩子學習的鼓勵與動力。大女兒在新竹市文化局工作,未來準備考公職。二女兒小真非常獨立,沒有補習全靠自己學習努力讀書。自己嫁到台灣二十三年,老公過世了,但也將孩子扶養長大,孩子未來要靠自己努力。而他自己在家做手工燈泡賺錢,也學習將心放寬、將身體顧好,當孩子最大的後盾。最後感恩慈濟提供醫療床給先生,讓他在人生的最後一哩路走得安心。有慈濟的陪伴,生活也不再枯萎,就如同迷航中的那盞明燈引領他們往前的動力。
◎陪伴個案學會放下執著煩惱輕
訪視志工余兆清說起從慈善中找到那顆感動的心。初接觸慈善訪視時,往往會思索、惋惜,甚至感到遺憾,為無法幫助的個案而牽掛。善良固然珍貴,但若執著於遺憾,生命中也會增添無形的煩惱。談到『慈悲喜捨』,其中的『捨』尤為重要,這是一門必修的課程,學會放下執著,才能更自在地行善,讓愛心持久流轉。歷經十多年的訪視個案洗禮,內心的執著逐漸減少,煩惱也隨之減輕,讓未來每次的善行具有力量。
上人慈示說:「教育念書是孩子的希望」,父母的根深蒂固思想和封閉的文化可能對孩子產生錯誤引導,孩子透過學習獲取新知識才能擺脫舊觀念的束縛,開創自己精彩的人生。新芽獎學金是一份愛的延續,支持著學生的夢想也灌溉每個心靈,願受助學子帶著感恩與力量,將來回饋社會成為更多人的希望之光。


圖左 :孝悌獎得主阿鴻(化名)右一靦腆的他,今天協助承擔發鞋袋外場小志工,一來是因可以讓學習歷程加分,二來想為慈濟盡點心力很感恩慈濟在家裡困厄之時,及時提供協助。[攝影者:詹憶明]
圖右 :體格壯碩的大翔(化名)(右三穿著咖啡色衣服)目前就讀科技大學航空電子系,讀書之餘也幫忙打工,學習相關技能,對自己的期許是希望在大學中可結合學科與術科知識,並透過打工精進術科專長,未來可朝汽修或飛機引擎相關產業工作。[攝影者:詹憶明]


圖左 :言談間充滿自信的新芽小真(化名)(左二),將這筆獎金用於生活費,未來一邊念書一邊實習,也可慢慢尋覓自己想做的工作,為自己的未來鋪路。在學校的課程中有學習到中西餐與烘焙,未來想從事烘焙相關工作,又可結合自己的興趣。[攝影者:林德文]
圖右 :訪視志工陳瑞華(右一)表示,志工還是會主動協助家庭的需要,在國中時學習時提供阿鴻(化名)短暫的課後的補習,訪視時也提供麵食米等基本需求。[攝影者:詹憶明]


圖左 :訪視志工余兆清(左一)帶著家人共同投入慈善訪視,說起歷經十多年的訪視個案洗禮,內心的執著逐漸減少,煩惱也隨之減輕,讓未來每次的善行具有力量。[攝影者:詹憶明]
圖右 :原本大翔(化名)想放棄學業,工作賺錢養家,大翔媽媽(前排右一)透過老師與師姑的遊說,讓他也考取大學,習得一技之長。[攝影者:詹憶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