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1月22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新竹 布施最大福 榮董家族福滿門

布施最大福 榮董家族福滿門

E-mail 列印
今年全省首場歳末祝福上人場活動於2024年11月2日下午在新竹靜思堂舉行,位於二樓茶道教室的榮董區,志工們正歡喜迎接新舊榮董及家屬們回家參與歲末祝福榮董授證典禮。而「榮董」一詞來自榮譽董事簡稱。緣起於 1986年8月16日,慈濟醫院開幕前一天,證嚴上人為感恩捐款滿百萬元臺幣贊助建院的大德們出錢成就慈濟志業,特地頒發慈濟榮譽董事聘書。沿續至今,每年歲末祝福上人場活動,恭請上人為新發意榮董進行授證儀式,感恩菩薩護持慈濟推動慈善志業。今天參與總人數為二千零六十三位,受證榮董五十位,工作人員三百九十五位。

◎用心就是亮點 合心就是力量

榮董窗口志工莊淑琴表示,感謝各區幹事們大力護持榮董勤務,並邀約家人一同參與志工行列,今年活動總窗口感受到榮董人數逐年增加,因此特地安排更寬敞的空間,讓接待榮董動線更加順暢。在榮董招待區,志工們備有可口美味點心及茶水招待貴賓外,志工莊淑琴與陳龍蟠也準備了伴手禮饋贈榮董嘉賓以表感恩。

她提到今年的活動亮點有兩個。首先,感恩真善美團隊支援,安排了專業的攝影師兄師姊們為新授證的榮董拍攝紀念照,榮董們可以選擇電子檔傳送,或由志工表框並親自送達。第二個亮點是提供可愛的大布娃娃,讓小榮董們可以挑選作為留念,增添活動的歡樂氛圍。

◎品德教育 傳承善道

尤麗梅師姊今年為孫女林亞霏圓滿榮董,成為家族第八位榮董,為家人植福布善的種子,種下善根福德因緣。她表示自己還有餘力更要把握及時的付出,給家族的觀念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讓孩子走上至善道路。國小二年級的亞霏,常和奶奶到靜思堂,也會到書軒當小志工幫忙分類和推廣,從小體會行善並學習付出,奶奶的身教是孩子的好榜樣。

◎醫者仁心 人醫的無量心

來自外鄉的張傳錞醫生,今年已七十九歲,從參加慈濟人醫會的義診開始受到感動,接續見習、培訓、受證,至今日圓滿榮董,一路走來感動滿滿。他印象很深刻的是活動時,供餐的是山菜、鹽菜,民眾當中沒參加義診的人都覺得吃這些東西很辛苦,那時的他就覺得慈濟志工很可敬,覺得慈濟真是說到做到,處處都是人人在做救濟。

「工作的時候就想著不要出差錯就好了,好像就是說自己在拼,拼搏的就是個人力求上進而已。」過去的張醫師只想著把自己的專業做好就好,但是沒想到參與義診後,可以更深刻的去感受病人的苦樂,慈濟人醫會的精神是把病人治好了還給有需要的病人金錢上的支援,還要再關心病人回家後的生活是否順利。

行醫多年原本打算今年退出人醫這個醫療工作,當然有所不捨。但在參加今年(2024)TIMA人醫年會,企業家施振榮先生的報告給了張醫師很深的感受,現年八十歲的施振榮先生對於未來的五年仍然有願景和規劃,他說只要能力所及的就盡量的繼續工作,為社會付出,為大愛付出,年齡不應成為追求社會貢獻的包袱,張醫師說這個演說給了他新的力量和動力。

張傳錞醫生每年參加「國際慈濟人醫年會」,聆聽各地醫護志工的分享,戰爭區救災的過程中,如何安頓那些孩童,給他們及時教育並協助辦理學校,需要很大的人力和物力。「我決心爭取參加國際義診活動,再為自己多做幾年,為國際做更多事情」,所以今天他就決意捐出榮董,跟著慈濟人走向全世界,為大愛貢獻個人的力量。

◎見苦知福 拋磚引玉

「原本就要捐款,現在只是提早,作善事及早比較好﹗」楊品誠大德說去年身體不適,有感生命很脆弱,一百萬於私人可能作不了什麼事,但化為大愛,卻可以幫助很多人,所以跟孩子討論後,讓孩子了解,相比其他人,家中的資源已經足夠有福,樂意捐出這筆錢做善事。加上同修師姊詹憶明非常支持捐款,所以捐款非常順利。

楊品誠回憶起2021年與同修師姊一起隨慈濟再生電腦團隊將整理後電腦送給新竹尖石鄉弱勢學童使用,看到志工劉千德把組裝後電腦送給案家三個孩子,感受到案家媽媽病苦、孩子教育資源貧乏的困境,非常不捨。尤其在2022年就傳來案家媽媽已經離世的消息,更讓楊品誠非常感概。在職場上他看到向企業界募捐消防車,需要五、六百萬,但企業主可能認為與業務不甚相關而未應募。他希望自己這筆捐款拋磚引玉,能讓更多人了解社會上還有許多等待資源的人與組織,有福之人都能慷慨解囊。

◎心懷感恩 行善圓滿

現齡七十歲的林美娥師姊,回顧過往人生,從二十九歲起便經歷了多次身體重大挑戰,幾度與生死擦肩而過。然而,上天眷顧,讓她得以走到今天。感恩之心讓她倍加珍惜每一刻的生命,並決心用這份生命去利益更多人。

五十一歲那年,剛大病初癒,在因緣際會下,認識了資深志工范秋燕,並加入慈濟,開啟了珍貴的人生慧命。六十八歲那年,身體再次出現狀況,雖然必須定期回診治療,但她依然不改初衷,反而更加珍惜每個行善的機會。

2023年,她更是以無比虔誠的心參與了小巨蛋的經藏演繹活動,雖然過程中身體偶有不適,但始終記得上人的教誨:「只要有心,難行能行。」靠著這份信念,如願站在靈山大法會上,與大家共同演繹經文的智慧,感受滿滿的法喜,發願以法供養上人常住世間。如今,她將感恩化作愛的行動,發願圓滿榮董,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這份助人的心願,承載著她對生命的感恩與對慈濟的信仰。

◎把握因緣 行善積德

施秀桃師姊自民國94年授證成為慈濟委員,即擔任北區和氣民富互愛西雅協力組長至今,近年罹患癌症,深刻體會生命的無常,感悟到人們無法掌握未來時光,但上人教導大家,善用健康的身體,把握時間行善做慈濟。

2024年4月3日發生花蓮大地震後,秀桃師姊更是發心立願捐贈榮董,盼能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她認為錢財是身外之物,死後帶不走,唯有用在對的地方,才能讓它變得有意義。對於子孫,她更勉勵「留財不如留德」,錢財夠用即可,行善積德才是真正值得傳承的價值。

◎願以所得回向親人

志工王麗能因出國行程,改參加後續北區場次。她在疫情期間送走單身的二姊以及親愛的母親,因為二姊以及母親遺產分配,王麗能得到這筆遺產,感恩二姊在她學生時代對她的照顧,也感恩她留下一些財產讓王麗能受惠。在同修師兄吳鎮芳的支持下,王麗能很歡喜地把這筆錢捐出來,也回向給二姊與母親。她現在深耕靜思茶道,非常感恩德凡師父寫了兩本靜思茶道的上課用書,以茶傳法,歡迎更多人一起來親近品味茶道。

歲末祝福活動圓滿,榮董窗口志工莊淑琴誠摯表達感恩之意,期許未來籌備會前能與各區幹事共同策劃出更完善的流程,讓回家的每位榮董倍感温馨,並吸引更多有心菩薩加入慈濟,共同推動慈善助人行列。

圖左 :楊品誠希望自己這筆捐款拋磚引玉,能讓更多人了解社會上還有許多等待資源的人與組織,有福之人都能慷慨解囊。(左為非常支持捐款的同修師姊詹憶明)[攝影者:陳添福]
圖右 :王麗能去新竹市詠生園植葬區茄苳區獻花,再次向二姊感恩。[攝影者:王麗能提供]

圖左 :林美娥師姊(前)秉持「只要有心,難行能行。」的信念,深入經藏演繹,發願以法供養上人常住世間。[攝影者:卓麗真]
圖右 :施秀桃師姊(右一)長期深耕社區活動,歲末之際積極參與經藏演義以法供養上人。[攝影者:卓麗真]

圖左 :榮董合心莊淑琴師姊(左一),於活動結束後饋贈伴手禮及可愛布娃娃給新授證小菩薩。[攝影者:卓麗真]
圖右 :來自外鄉的張傳錞醫生,今年已七十九歲,從參加慈濟人醫會的義診開始受到感動,接續見習、培訓、受證,至今日圓滿榮董,一路走來感動滿滿。[攝影者:卓麗真]

圖左 :新授證榮董拍照登記處,榮董們可以選擇電子檔傳送,或由志工表框並親自送達。[攝影者:陳小娟]
圖右 :真善美志工陳添福定點為新授證榮董拍下具有紀念意義的照片。[攝影者:陳小娟]
圖左 :資深志工彭瑞芬(左)與廖美芬(右)正忙著排放伴手禮及可愛布娃娃,讓活動現場增添許多歡樂氣氛。[攝影者:賴燕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