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1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馬六甲分會 打掃寶塔迎家人 陪伴傳承耕福田

打掃寶塔迎家人 陪伴傳承耕福田

E-mail 列印
「吾愛吾家,需靠大家!Go Go Go!」鏗鏘有力的口號回盪在麻坡靜思堂;為了迎接各據點家人回來上課,一百五十六位本地志工齊聚一堂,打掃寶塔。

1998年5月13日,慈濟麻坡聯絡點成立,2010年升 格為支會;慈濟會所從住家、活動中心到靜思堂,走過了二十六個年頭;一群婆婆媽媽志工除了照顧自己的家,不忘每個星期回來打掃「大家的家」。從開始的三、五人,慢慢地隊伍浩蕩長,只要有需要,輕輕一呼,人力如螞蟻雄兵,蜂擁而至。

到了年末,志工總動員大清掃,迎新除舊。當中,有人從青絲做到白髮,從健步如飛到步履蹣跚,依舊每星期報到;她們做不了體力活,就來陪伴年輕的一代、傳承經驗。

◎用心打掃 迎接家人

為迎接2024年10月6日即將來臨的「南馬見培課圓緣」,麻坡志工提前在9月29日總動員大掃除靜思堂。來自麻坡、東甲及昔加末,共一百五十六位志工及民眾齊聚一堂,大家分工有序、同心協力,一起為寶塔獻一分力。

從地下停車場到人文廳、齋堂、幼教課室、講經堂與感恩堂等處,無一角落被忽視。男女老幼不分年齡和體力,擦的擦、洗的洗、拖的拖,汗水浸透了衣裳也全然不顧,依然笑容滿臉。

志工侯春慧(慈俍)滿心歡喜地表示,希望用乾淨整潔的環境,迎接來自南馬五百多位家人「回家」,讓他們感受到家的溫暖。「靜思堂不僅是我們心靈的家,也是修行的道場,需要大家共同維持清潔。」

她表示,靜思堂每週兩次打掃,保持基本的整潔。然而,日常的打掃多集中在地面、樓梯、走廊等區域,這次大掃則著重於高處屋頂和天花板等,平時不易接觸的地方。她期盼通過這次活動,更多的法親家人能走進靜思堂,這個心靈的家園無形中為彼此結下好緣,讓每個人都能在此找回內心的寧靜。

◎風雨無阻 用心陪伴

七十五歲的志工劉金蘭(慈仂)一路見證慈濟麻坡支會成長,走過二十五年的歲月,她甘之如飴。這天她把家務事安頓妥當,打點好一切才到慈濟耕福田,家業、志業兩兼顧,無論風雨,每週都堅持參與清掃工作,奉獻了無數時間與心力。

從一開始,自己騎踏腳車、騎電單車,或乘坐他人轎車做慈濟;為了不麻煩他人,她在六十三歲高齡毅然決然開始學習駕車、考取駕駛執照;從此來去自如,不僅不麻煩他人,還可以載送其他沒有交通的志工一起來付出,這分堅毅的精神感動了身邊許多人。

她深知人才培養的過程,「陪伴與關懷非常重要」,每次活動前都親自確認志工是否出席;若有志工因事缺席,她也會事後關心,詢問是否遇到困難。

如今年歲漸長,體力不及以往,她用另一種方式來付出:安排人力、統籌人數,安排餐點。她也打電話邀約,成功召集了三十多位志工來付出。她堅信人多力量大,無論多小的付出,都是一分貢獻,即使只付出一兩個小時,也是一分愛的力量。

◎用心籌備 認真規劃

「十指不沾陽春水,今來為君做羹湯」用來形容協調之一黃愛芳(慈侒)尤為傳神。

她鮮少做家務,對清潔工作的分配不熟悉;卻是用自己擅長的規劃能力來付出。她從人力到打掃用具的分配;察覺此次報名人數眾多,清潔用品「粥少僧多,」就鼓勵志工可以自備家中的用具到來。

經過多次會議,合理分配工作,避免重疊;她從中也累積經驗,改善不足之處,感恩有經驗豐富的志工在旁協助,一起成就。團隊也貼心地準備了豐盛的膳食,確保每位志工在勞動後可以飽餐一頓。

「這是我們共同的家,需要每個人來付出。」黃愛芳呼籲法親們,10月6日回家,麻坡靜思堂將張開雙臂,迎接大家歸來。

◎不遠千里 用心奉獻

二十四位來自昔加末的志工,很多已經是白髮斑斑,臉上卻是笑容滿臉。

志工蔡楚君(慈勰)表示,雖然路途遙遠,來回需三小時車程,她依然倍感榮幸及珍惜能參與。她笑言,週日大多數年輕人,因為家庭事務繁忙無暇參與,而她這一輩人沒有太多負擔,故能夠抽時間來付出。

「那些藏在細小縫隙的污垢,正如我們心中的煩惱,打掃其實也是在淨化心靈。」雖然只是負責簡單的工作,已然足矣;掃塵除垢中,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她的心遂豁然而開。

志工孫福聯(惟聯)歡喜道,他在群組輕輕提問及號召,總有人抽空回應,讓他倍感溫暖,就像一家人一樣。「靜思堂是我們的家,家需要大家一起來打掃,讓它時刻保持整潔。」

儘管年事已高,他在打掃時一絲不苟,不懈怠。無論多麼繁重的工作,他總是親力親為;清理下水道,他不戴手套,毫不猶豫地伸手把垃圾清除。

這分堅定與執著、無私奉獻的精神令人敬佩,深深觸動在場的每一個人。每當靜思堂需要幫忙時,他總是義無反顧,這次也懷著感恩的心來到現場來付出。

此次大掃除的範圍廣泛,包括正在籌備中的慈濟大愛幼兒園課室。兩位老師身體力行,親自動手打掃廁所和課室,清理地面、擦拭桌椅;滿懷期待地為孩子們創造一個舒適、安全的環境。黃若琪老師表示,看到幼兒園日益完善,她滿心歡喜,期待幼兒園早日開放招生,讓更多孩子在此快樂學習。

◎耕耘福田 以身作則

志工成長班學員鄭愛鑾一家十口齊出動,舅舅、舅母、嫂嫂、侄兒、丈夫、兒女,共同為淨化這片家園貢獻心力。鄭愛鑾的父親曾在2017年5月27日,見證靜思堂動土禮,深受感動;當日即刻騎著腳踏車回家,再眉開眼笑地帶來支票交給志工,捐出一筆款額。這段情緣激發了鄭愛鑾成為志工的念頭,她經常參與活動,盡心回饋社會,每週定時前來打掃。

最近,父親往生,傷痛之餘,她憶起父親與靜思堂的情緣,決意以行動為父親種下福田,迴向功德給父親,攜全家一同出席這次大掃除。此次,她一家被分配打掃一樓的福慧廳,她興致勃勃地引導著家人該注意事項,分配個人崗位,立志將靜思堂清掃得一塵不染。

「我們把今天的功德迴向給阿公。」她坦言,孩子們最初並不情願參與大掃除,經由她的極力勸說,使用善巧方便法,最終仍跟隨而來。

「將一顆種子種在心中,然後慢慢引導它成長。」這讓她想起父親喪禮上的一幕,當時她默默地將用過的塑料餐具收集起來,用洗過衣服的水浸泡去油,資源分類回收;一開始眾人不明所以然,但漸漸被她的行動感召,也加入環保行列。

鄭愛鑾相信,只要以身作則,旁人自然能看見其中的價值;她希望此次的大掃除能讓孩子們明白這分奉獻的意義。

「青山無所爭,福田用心耕。」志工們以心耕福田,守護心靈之家;家的清淨與溫暖,源於每一顆付出與奉獻的心。大家以虔誠恭敬的愛心,各司其職,賣力打掃每一寸空間,讓靜思堂煥然一新,化作一個接引人間菩薩的好道場。

「吾愛吾家,需靠大家!Go Go Go!」

圖左 :靜思堂的每一個角落,志工都細心打掃。[攝影者:林美福]
圖右 :志工分工合作,把靜思堂打掃乾淨。[攝影者:陳月菊]

圖左 :這次大掃除著重於高處屋頂和天花板等,平時不易接觸的地方。[攝影者:林美福]
圖右 :資深志工劉金蘭(右一)陪伴與傳承給年輕的一代。圖左一為侯春慧、左二為黃愛芳。[攝影者:江妙珍]

圖左 :孫福聯不嫌髒,動手清理下水道的垃圾。[攝影者:陳月菊]
圖右 :鄭愛鑾(左二)一家十口齊出動,到來靜思堂打掃。[攝影者:楊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