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印度學子維沙爾(Kumar Vishal,右一)等,在慈濟大學全球事務長郭又銘(左一)指導下,合力搬出家具。[攝影者:黃釋玉]](/community/./images/community/81E888709DE011EF841075DF77E172AA_0.jpg)
11月2日,慈濟大學來自菲律賓、印尼、越南、馬來西亞、辛巴威、賴索托、聖露西亞、莫三比克、印度、尼泊爾及臺灣等十一個國家近兩百名師生,在劉怡均校長、何縕琪副校長、牛江山學務長、劉議鍾主任及全球事務長郭又銘帶領下,兵分三路到靜思精舍、佳民村及瑞穗社區,協助花蓮鄉親災後復原。
◎校長帶動 颱風後協助復原
佛國(印度及尼泊爾)、莫三比克等學子們,在劉怡均校長、全球事務長郭又銘及老師們的帶動下,三十八人一路往南到瑞穗社區協助復原。他們合力將被巨風颳倒在地的樹木扶起再固定,搬起斷裂樹幹集中等待大型車輛載運。清掃掉落滿地的樹枝、樹葉。
康芮颱風造成的土石流,住在靠山邊鄉親的屋內及住家廣場,到處都是爛泥巴,客廳的櫃子、家具等沾著污泥。劉校長及郭又銘,帶著學子們協助移出屋內的家具與用品。
師生們分工以畚斗、圓鍬掃出屋內的泥水;再以地面刷、掃帚清洗地面上殘留的污泥;抹布擦拭著櫥櫃上乾凅的泥巴……如此經過近四小時的清理,才逐漸看到地板。清理後,大家並將家具等歸回原處。
原本愁眉苦臉的鄉親,這才逐漸露出笑容。他們說,「這一、兩天一直想要好好清理,但是實在人手不足。今天正好你們來幫忙……」道不盡的感恩全寫在臉上。
◎做利益人群的事 感到驕傲與開心
印度學子蘇達(Sudha Kumari),是菩提迦耶慈濟會所慈善組職工,目前也是見習志工的她說:「很歡喜,身為慈善部門的一員,我覺得有責任累積這些工作經驗,並保持一顆愛心。」
生長在印度的蘇達,從沒有經歷過颱風,也未曾親眼目睹颱風過後的慘狀。在印度,她僅在大愛電視上看到災後的情況,也經常看到慈濟志工投入災區援助的情形。
蘇達說:「來到臺灣之後,我目睹了災難,還到社區幫忙清理工作。當我們打掃叔叔、阿姨的房子後,看到他們眼中充滿幸福的淚水。讓我意識到我們是多麼幸福,父母給了我健康的身體,讓我能幫助別人。」感受到颱風過後的平安,她覺得自己很幸運,能成為慈濟團隊的一員,行善積德。
◎提供幫助 感受快樂與幸福
來自尼泊爾的拉梅什(Ramesh Karki)感受到颱風時的狂風暴雨,非常害怕,是他一生中最恐怖的經歷,「祈禱沒有任何人會受到傷害。」
颱風後兩天,拉梅什參與清理服務後,看到屋主非常激動,流著滿面幸福的淚水。他說:「由於受災者看到清理後的滿足,自己身體的疲勞都消失了。在這種情況下,提供幫助,讓我很快樂、很幸福。」他很感恩能夠成為慈濟志工。
印度學子阿希斯(Ashish Kumar),看到屋裡堆滿從山上沖下來的泥土,房子周圍都是樹葉、泥土和被颱風刮下的樹枝,感到非常難過。當大家清理現場後,他看到屋主流下感動的眼淚,自己也激動了起來,「有時候我會想,『我究竟在做什麼?』我真的感覺到了,因為我們幫助了真正需要幫助的人。」
「我非常高興,也非常感謝學校給予我這次付出的機會。」尼泊爾學子朴佳(Pooja Chaudhary),在臺灣第一次面對強大的颱風,從中了解人們應如何面對颱風所帶來的痛苦;「也看到受災鄉親的住家被清理後,他們流下感謝的眼淚,自己也深深地被打動了。」
「……期待明天,大愛讓世界亮起來!」在清理災區後,校長劉怡均帶領師生們在鄉親住家廣場,圍繞著屋主,雙手打著拍子,合唱〈大愛讓世界亮起來〉,給予最大的祝福。一堂走出校門的服務學習,是最佳的人文教育課程,海外學子們收穫滿滿。


圖左 :慈濟大學師生,合力將被巨風颳倒在地的樹木扶起並固定,大家期待它能繼續茁壯。[攝影者:潘培菁]
圖右 :尼泊爾學子帕拉雲(Praveen Rajbhandari,左),與同學同心協力清理滿地的樹葉。[攝影者:黃釋玉]


圖左 :尼泊爾學子朴佳(Pooja Tharu,前),與同學們將滿地的樹葉掃集中,便於事後清理。[攝影者:黃釋玉]
圖右 :印度學子蘇達(Sudha Kumari,左),擦拭沾滿污泥的家具的同時,覺得自己很幸運,能成為慈濟團隊的一員,行善積德。[攝影者:黃釋玉]


圖左 :印度學子阿莉亞(Aliya Rahman,前)、尼泊爾學子朴佳(Pooja Tharu,中)及麗瑪(Rima Yadav,左一),專注地擦拭家具用品上的污泥。[攝影者:黃釋玉]
圖右 :慈濟大學師生經過近四小時的清理,離開前與鄉親合影,互祝平安與感恩。[攝影者:潘培菁]


圖左 :慈濟大學師生們分工以笨斗、圓鍬等用具,清出屋內的污泥。[攝影者:潘培菁]
圖右 :慈濟大學師生,協力將屋內家具與用品等移出屋外。[攝影者:潘培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