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
11月5日是每 個月一次的「勸戒酒關懷日」,本土志工馬漢(Manish Kumar)、烏根德拉(Upendra Kumar)、迪亞(Deepa Singh)帶著甫從臺灣來的人文真善美志工:王忠義(本耀)、李良實(濟輔)、王瀅琇(慮琇)、呂蕙齡(明彧)來到拉蒂比加村(Rattibigha),進行約二十戶的勸戒酒,以印度有名的馬莎拉茶(Masala Tea)發放給以戒酒或正戒酒中的村民,期望慢慢地導正陋習能成為零酗酒的幸福村落。
◎以茶代酒 ㄧ路相陪
清晨一早的菩提迦耶,空氣並不清新,已經瀰漫著一股揚塵加上牛糞的氣味。馬路上照樣是嘟嘟車(Tuk Tuk)、極少的汽車、牛群、行人……相互爭道的險象!在沒有任何行車號誌(紅綠燈)的路上,一聲比一聲刺耳的喇叭聲,是唯一快速殺出一條出路的「利器」。
或許大家會問:「一貧如洗的村民們,哪有錢買酒呢?」原來居民私釀的麻花酒、棕櫚樹酒,一個銅板的十盧比,就可以買得到。
慈濟從2023年10月開始,在菩提迦耶的村落裡勸戒酒。對於已經成癮的居民來說,想要斷酒,可以說是一條漫漫長路。每個月一次的造訪,與其說是勸導,不如說是關懷陪伴著。
2024年3月開始,為了更有效積極的達到戒酒成效,入村開始「以茶代酒」的行動。希望贈予對身體有益處的馬莎拉茶代替酒,以期達到戒酒的目標。
◎你們被遺忘 我們愛相隨
志工們一抵達,沒上學的幼童們,就會用如銅鈴般的大眼,睜睜好奇地看著大家。想必在如此貧瘠彷彿被世界所遺忘的地方,要看到「訪客」,是非常難得的吧!
志工拿著寫著密密麻麻的勸戒酒冊本,挨家挨戶地造訪。在這裡,幾乎用不著按門鈴或敲門,居民們或蹲坐在門口,或佇立斜倚門廓,或是只需要往裡面一喊,就會有人掀開門簾相迎⋯⋯
來到第一戶,首映眼簾的是,一條栓在棗子樹下的水牛,幾隻羊慵懶的趴在一旁。羊大便像灑落一地的黑豆,不像隨地的牛大便般不討喜,走路總要像跳格子般,就怕一腳踩進「黃金」裡。
卡如(Karu Manjhi)的居處,就在小小一塊已經刨整成行的土地上,看見卡如的妻子,志工像看見老朋友一樣的問好道家常。閒聊之後,得知卡如因為健康問題,再加上志工不停的勸戒,已經不再喝酒。兩包馬莎拉茶,贈之予以鼓勵與祝福。
在數十步之遙的卡如尚拿著鋤頭彎腰掘土,在等待中,志工先把一包茶讓妻子領取。旋即,卡如邁著些許蹣跚的步履,在自掘灌溉用的一行小小水渠,彎身洗淨了雙手,再往自己的衣上「啪啦!啪拉!」抹拭兩下!作揖恭敬的領取了另一包馬莎拉茶。
回頭踅入一條窄仄的長巷,巷弄內,就有好幾戶的勸戒酒陪伴戶。一行六人的關懷陣仗,些許在窄巷內引起了關注騷動,彷彿很快就有人爭相走告一樣,戒酒關懷戶,都能如戶的找得著人。
◎苦口婆心勸 盼能喚醒醉中人
本土志工馬漢,拿出了一張已經護貝了的宣導單,上面顯示著:兩顆肝臟,一顆紅潤健康、一顆病入膏肓。為了能和居民拉近距離,志工蹲在戈拉(Gora Manjhi)的身旁,用著「唱作俱佳」比劃的手勢,交相的指著「兩顆肝臟」,顯現出勸說的焦慮實在是:「皇上不急,急死太監啊!」
施雷士(Suresh Paswan)看起來很年輕,不過是三十出頭歲左右,搬來自別的城鎮的他,雖然從年輕就開始飲酒,健康也出現了些狀況,然而在志工將近半年時間的陪伴之下,他非常高興的表示,已經許久沒有再喝酒了。
年輕的太太帶著三、四個孩子,坐在屋前的編織麻繩床上,歡喜感恩的看著志工,彷彿在訴說著:「為什麼你們願意陪伴一個不認識的人戒酒呢?」
拉桔(Rajkumar Prasad)已經有多年的喝酒歷史,在勸戒酒將近一年的時間裡,反反覆覆的在時而清醒時而沈醉中擺盪著⋯⋯本土志工馬漢說:「這次不能給他馬莎拉茶,因為他太太說『他有偷喝了一點酒』。」
◎關懷陪伴 一直都在
志工們經過曾協助醫療的特麗(Tetari Kumari)家門口,特麗聞聲出門相迎,靦腆害羞的神情,難掩她臉上所流露出對志工到來的歡喜,與看見慈濟的感恩情。一襲淡藍清雅的長洋裙,加上她穿上慈濟為她「量身定做」的義肢,自信與笑容淡淡的寫在臉上。
有一個中年男子,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一直陪伴著大家穿巷鑽弄⋯⋯原來他是本土志工迪亞的叔叔。在走訪一段時間之後,迪亞代替叔叔問大家說:「叔叔想邀大家到家裡喝杯奶茶,不知道大家是否願意?」實在是因為關懷行程尚未完成,所以大家只好婉拒了叔叔的盛情美意。
馬爾蒂(Malti devi)是唯一要追蹤其體重過輕的個案,身材雖然嬌小,但只有二十六公斤的她,也顯示出營養吸收不良的問題。志工拿出一包營養補充品讓她持續食用,以期在下個月關懷時,能夠讓她體重回升。
每次兩個鐘頭的「苦口婆心」,已經持續了一年多了;如今「婆心」有成,「苦口」已成良藥,居民聽了入心,也服用了,多半戒酒有成啊!
圖左 :卡如(Karu Manjhi) 如今已成功戒酒,並在自己的農地上努力耕耘。[攝影者:王忠義]
圖右 :在數十步之遙的卡如(Karu Manjhi)尚拿著鋤頭彎腰掘土,忙著農事。[攝影者:王忠義]
圖左 :本土志工烏根德拉(Upendra Kumar,中)將茶送給戒酒中的村民。[攝影者:王忠義]
圖右 :志工巧遇特麗(Tetari Kumari),歡喜擁抱。[攝影者:王忠義]
圖左 :馬爾蒂(Malti devi,右)是唯一要追蹤其體重過輕的個案,身材雖然嬌小,但只有二十六公斤的她,也顯示出營養吸收不良的問題。[攝影者:王忠義]
圖右 :人文真善美志工呂蕙齡(左)不僅僅身負記錄任務,也熱心投入勸酒行列。[攝影者:王忠義]
圖左 :志工拿著寫著密密麻麻的勸戒酒冊本,挨家挨戶的造訪。時而鑽入陋巷、時而造訪農地,為村民健康而拚走。[攝影者:王忠義]
圖右 :本土志工迪亞(Deepa Singh,左)為村民獻上馬莎拉茶。[攝影者:王忠義]
圖左 :志工蹲在戈拉(Gora Manjhi)的身旁,用著「唱作俱佳」比劃的手勢,交相的指著「兩顆肝臟」,顯現出勸說的焦慮實在是:「皇上不急,急死太監啊!」[攝影者:王忠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