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3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苗栗 往診關懷行 看見愛的真諦

往診關懷行 看見愛的真諦

E-mail 列印
「往診關懷行,透過個案的生命故事,體悟人生寶貴的課題。」2024年10月20日,中區慈濟人醫會苗栗南庄義診的日子,醫護人員及志工,穿過山間巷弄,為鄉民守護健康。各往診路線醫護人員及志工,共有七十六位參 與。

◎偉大的母愛

往診關懷線,在紀邦杰醫師和林輝雲醫師的帶領下,義診團隊來到了頭份鎮三灣鄉,探訪阿瑋(化名)。阿瑋的媽媽在客廳等待著大家到來,醫護人員步入房間,只見阿瑋躺在木製的床上,周遭環境乾淨整潔,顯示出母親細心的照顧。紀醫師特意贈送了一本觀世音菩薩年曆掛軸,祈求庇佑阿瑋及家人健康平安。

紀醫師關心地詢問張媽媽,是否已經為阿瑋接種流感疫苗。張媽媽表示,診所醫生會到家中為他們施打疫苗。

阿瑋自車禍癱瘓至今,已經在床上度過了二十八個年頭。張媽媽回憶道:「阿瑋在學期間成績優異,總是名列前茅。他的夢想是考上醫學院,成為一名醫生,希望讓我過好日子,甚至活到一百二十歲。但人生無常,這些願望未能實現。」

張媽媽接著說,幸運的是當時有保險理賠金,可以暫時支撐家計。在阿瑋剛出事時,哥哥每天背著他去醫院做復健,但發現效果不佳,便放棄了這項計畫。談到阿瑋的照顧問題,張媽媽立下主意:「我來照顧就好,你們好好去拚事業。」就這樣,她無怨無悔地承擔照顧阿瑋的責任。

然而,歲月不饒人,現在的張媽媽年老體衰,精神體力大不如前,讓家人不免心疼她的辛勞。儘管如此,她臉上滿是慈愛,而非怨懟。

紀醫師鼓勵阿瑋心存感恩,珍惜母愛,也要為自己種下福田。他拿出一個竹筒,讓阿瑋投入錢幣,為自己植福。

◎丈夫不離不棄

一走進琪琪(化名)的家門,一位中年男子焦急地向紀醫師表示:「她最近腳不好,退化得很快。」走進房間時,大家愣住了,床上躺著的是一位年輕女子。出於好奇,詢問一起前來的訪視志工黃玉嬌,他們的關係,才知道他們是一對夫妻。雖然俗語說「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但在這裡,看到的是一位丈夫在妻子生病期間不離不棄,悉心照顧的感人畫面。

丈夫談起,照顧妻子已經兩年多了,曾經帶她到醫院接受超過一百次的高壓氧治療,但效果不佳。此外,因為琪琪不願意戴假牙,他只能煮稀飯給她吃,從這些細節中可以感受到丈夫的用心和關懷。

躺在床上的琪琪若有所思地看著大家。黃玉嬌說:「剛開始來探訪時,琪琪表現得很排斥,甚至不願與我們交流。」但在黃玉嬌持續不斷地溫柔關懷下,琪琪才漸漸打開心門,接納志工們的到來。

黃玉嬌說:「關懷個案時需要格外小心謹慎,以免傷害他們的自尊。而且,並不是每一位個案都能夠接受陌生人的探訪,需要極大的耐心和愛心,才能讓他們打開心防,感受到我們的愛。」

◎父愛如朝陽 照顧兒子的生活

當醫護團隊的車抵達獅頭山停車場,踏進鍾爸爸(化名)的家時,陽光透過窗戶照在客廳的病床上,阿順(化名)正躺在那裡。他的語速緩慢,宛如中風的病人,這是十二年前車禍所遺留下的後遺症。鍾爸爸多年的辛勞與奉獻,讓現場的人感動。

紀醫師拿出一本印有觀世音菩薩像的年曆掛軸,提醒明年是蛇年。阿順緩緩地說:「我屬龍,爸爸屬蛇。」鍾爸爸微笑回應:「對,我屬蛇。」他似乎對兒子仍記得這些細節感到欣慰。

與阿順聊天的過程中,發現他的雙腿肌肉依舊結實,原來,這都是因為他持之以恆的復健。葉慧芬護理師在一旁協助阿順,引導著他慢慢扶著四腳助行器站起來。雖然阿順只能站一分鐘,無法行走,葉護理師依然鼓勵道:「每天都要讓自己站起來,小心慢走。」但是因為後背肌無力,阿順必須在有人攙扶的情況下移動。他乖巧地回答:「知道。」這種堅韌的態度令人動容。

◎關懷與支援 是個案力量來源

關懷線的陪同志工黃玉嬌,長期致力於南庄的訪視工作,累積了豐富的經驗。她娓娓敘說:「儘管看起來是我在幫助這些個案,其實是透過他們的故事,讓我在因果法則中學到寶貴的課題。」

《地藏經》和《梁皇寶懺》記載的因果故事,讓黃玉嬌在訪視個案中有所體悟,這些經歷給了她深刻的省思。她認為:「人的習性決定了人生的方向,並且警醒脾氣的改變是必要的,否則最終將承受因果所帶來的苦果。」

黃玉嬌更深信幫助他人需具備智慧,否則就會幫倒忙。每個人都有其獨特的個性,要理解並隨順他們。她強調:「經書教導的生活智慧要靈活運用,僅僅停留在背誦經文上,是無法帶來實質改變的。」

在往診中,許多病患因無法自主行動而長期臥床,他們的家人承擔了繁重的照顧工作,卻從未流露出怨言。從他們的身上,看到愛的真諦,不離不棄。在這段支持的過程中,醫護人員和訪視志工的關懷,成為這些家庭重要的力量來源。

圖左 :10月20日,中區慈濟人醫會苗栗南庄義診的日子。一大早,醫護人員及志工齊聚在頭份共修處,人醫會窗口張東祥醫師(右二)、志工彭海馥(右一)叮嚀往診路線注意的事項。[攝影者:林垣岑]
圖右 :紀邦杰醫師為個案準備點心及觀世音菩薩年曆掛軸,各往診路線的陪同志工負責分配數量。[攝影者:林垣岑]

圖左 :義診團隊來到了苗栗頭份三灣,探訪阿瑋(化名),為他看診。[攝影者:林垣岑]
圖右 :紀邦杰醫師(中)帶來一本觀世音菩薩年曆掛軸,贈送給張媽媽(左),祈求庇佑阿瑋及家人健康平安。[攝影者:林垣岑]

圖左 :紀邦杰醫師鼓勵阿瑋心存感恩,珍惜母愛,也要為自己種下福田。他拿出一個竹筒,讓阿瑋投入錢幣,為自己植福。[攝影者:林垣岑]
圖右 :琪琪(化名)的先生焦急地向紀邦杰醫師說:「她最近腳不好,退化得很快。」[攝影者:林垣岑]

圖左 :躺在病床上十二年的阿順,葉慧芬護理師(右二)發現他的雙腿肌肉依舊結實,因此引導著他慢慢扶著四腳助行器站起來,試著練習走路。[攝影者:林垣岑]
圖右 :醫護人員和志工的關懷與支援,成為個案重要的力量來源。[攝影者:林垣岑]
圖左 :往診關懷線,由紀邦杰醫師帶領醫護人員及志工穿過山間巷弄,守護鄉民的健康。[攝影者:林垣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