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熱鬧滾滾 素食義賣籌款
義賣現場,人醫會的中醫師,為會眾提供的健康諮詢、針灸,大排長龍;健康講座、電影觀賞會,舒適的空間,讓與會者靜下心來參與;環保遊戲區是小朋友最開心的地方。當天就像一場室內園遊會,不時傳來會眾的點播歌曲。節目組注入年輕志工所規劃的單元,為認識、不認識的人虔誠祝福彼此有個快樂週末。
義賣活動不僅提供了美味的素食佳餚,還傳遞了素食文化的理念,鼓勵更多人關注健康飲食和環保生活。志工們熱情服務,現場氣氛融洽,讓每位參與者都感受到溫暖和關懷。為了籌募建設基金,志工出盡法寶,嘗試把最好的素食搬到現場。
遠在彭亨關丹(Kuantan)的志工陳玉鳳(慈運),她的亞參拉沙(Assam laksa)麵食深獲好評,廚藝已經打出名堂,哪裡有義賣都會請她協助。前天傍晚抵達女兒家,把材料放在吉隆坡慈濟靜思堂中央廚房的冰箱,隔天回去熬湯,只要輕輕一提:「是關丹師姊做的」,大家都會即刻購買。
◎印度老師 喜遇素食群體
吉隆坡慈濟國際學校領養了兩個攤位,「愛在義起」攤位主打臺灣美食。有綜合壽司盤、鹵豆腐、麻醬麵、愛玉冰、豆腐花等,都是食堂老闆一早三點起身準備,六點多,十七位老師負責打包後送到現場,由另外一班老師在現場推售。
協助義賣的印度國籍老師斯禮先生,初次親臨吉隆坡慈濟靜思堂,被證嚴上人與志工的付出所感動。導覽志工用心解釋慈濟緣起,走過的足跡,援助多國,幫助難民,他對這一切充滿憧憬與好奇。高大的他,格外興奮地表示,「怎麼有一群人獻出如此大的心力?」所接觸到的人充滿正能量,善良也很有禮貌。
斯禮是家中唯一純素者,常常感到被社會大眾孤立。然而今天,看到那麼多人皆能接受素食,他感到無比欣喜,終於遇到一群趣味相投者,猶如家人般親切,從此不再孤單。他非常期待參加來臨9月29日的「新進志工」課程。
◎多做好事 多親近善環境
2022年,社區響應上人的呼籲,通過為期一年的愛心便當「Bento of Love」推素。志工常到士拉央(Selayang)批發市場採購食材,而結識菜商黃友強。得知靜思堂義賣,一如往常,他即刻集合同行把蔬果載來靜思堂。菜商秉持多做好事,有錢出錢,哪裡有需要,他願意每天載給慈善團體。
從來沒有想過進來靜思堂,此次他與太太順道遊覽靜思堂,印像中,應該是拜拜的廟宇。一踏進他口中說的「臺灣廟」,他立即察覺這是靜心修行的地方。工作環境的緊張、繁忙、吵雜,與此處的寧靜,成強烈對比,他鼓勵太太先來多親近善環境。
◎法喜付出 散播愛與歡樂
慈濟大愛幼教老師符琦君負責遊戲區售票員。她表示,教育組設計的有趣遊戲,讓孩子在玩樂的當兒,還可學習環保知識。能為美里靜思堂募款是很難得的事,她引述:「就如上人所說:把握每個當下,走入人群行善,要做得開心、法喜。」 她認為時時存好念,有願就有力,今天義賣會一定能圓滿。
另外,滿臉笑容的大愛媽媽熊迓利也開心分享付出的法喜。「今天是義賣會,我們就『賣藝』;我們的賣藝主題是『畫出微笑,加倍快樂』!幫大人小孩畫臉,看見他們高興的臉,我們畫得更高興!」
雖然首次畫臉募款,過程挑戰重重,比如小孩子好動的臉、會出汗把顏料溶化等,但熊迓利樂在其中,看見孩子們選了喜歡的卡通圖案,畫在臉上後愉悅的微笑就令她很滿足。「今天與各位高手開心作畫、互相學習,最重要的是合作愉快,一起把歡樂帶給大家。」熊迓利笑盈盈道。
◎合捐成就 朵朵心蓮綻放
「捐贈馬幣一千令吉(約新臺幣七千五百元),心中心蓮盛開,馬幣五百令吉(約新臺幣三千七百元)則象徵捐助一套福慧桌椅。消息一出,甲洞衛星市互愛組長洪愛真(懿佳)想讓更多人有機會捐獻。當一位志工在群組問什麼是『心蓮』時,洪愛真上網摘錄樂生療養院的故事(註)給大家,沒想到,一朵朵心蓮就此在群組綻放。」
馬幣五百、一千令吉對一個家庭可能有負擔,結合大家的力量,合捐比較沒有壓力。於是組長們先拋磚引玉。五十令吉(約新臺幣三百七十元)、二十令吉(約新臺幣一百五十元)、三十令吉(約新臺幣兩百二十四元)開始紛紛報上群組。
組長們協議不打電話募心蓮,讓志工心甘情願,還邀朋友家人合捐。一位坐輪椅的環保志工,動用儲蓄捐了一千令吉,再捐一百令吉(約新臺幣七百五十元),用自己的能力做好事。另外一位環保志工黃秋英賣口罩,為人節儉,此次一口氣捐五百令吉,讓組長感動,勸他捐福慧桌椅,他一點也不動心,反而想與大家一起趕快成就多一朵心蓮。六天內,四十九人共募了四朵心蓮。
雪隆分會勸募組同仁陳麗鳳(慈募)向會員提起美里和巴生正在籌款,將各建一所靜思堂,會員遊覽過吉隆坡靜思堂後,非常喜歡這裡的環境,陳麗鳳勸他們不妨來護持,與大眾結好緣,結果反應良好。
陳麗鳳分享,回顧當年吉隆坡靜思堂籌募期間,需要克服種種困難。美里志工少,要建一所靜思堂非常挑戰,應該要一起護持,呼籲更多人一起來做好事。她說:「我只是做多一點點,不會損失;講多一點點,不會損失;有講就有機會。」
做好事不是有錢人的專利,而是有心人的參與。義賣會裡不論大人小孩,臉上都帶著快樂的微笑,大家為美里靜思堂籌募出一分愛心,而感到雙倍的快樂。
<註>:
證嚴上人於1979年籌建臺灣花蓮慈濟醫院時,提出「福田一方邀天下善士,心蓮萬蕊造慈濟世界」之理念,呼籲社會大眾支持。臺北樂生療養院的院友們立即響應,發起「萬蕊心蓮」活動,贊助慈濟建院,寫下慈濟歷史上令人動容的一頁!
圖左 :菜商黃友強印像中,靜思堂應該是拜拜的廟宇。一踏進他口中說的「臺灣廟」,他立即察覺這是靜心修行的地方,心生歡喜。[攝影者:鄧亦絢]
圖右 :陳麗鳳想起當初吉隆坡靜思堂籌募期間,需要克服種種困難。美里志工人數少,要建一所靜思堂非常挑戰,所以應該要一起護持。[攝影者:鄧亦絢]
圖左 :斯禮是家中唯一純素者,常常感到被社會大眾孤立。然而今天,看到那麼多人皆能接受素食,他猶如遇到一群趣味相投者,如家人般親切,從此不再孤單。[攝影者:鄧亦絢]
圖右 :義賣會裡不論大人小孩,臉上都帶著快樂的微笑,大家為美里靜思堂籌募一分愛心,而感到雙倍的快樂。[攝影者:劉美賢]
圖左 :熊迓利(右一)在義賣會賣藝,主題是「畫出微笑,加倍快樂」,她説:「幫大人小孩畫臉,看見他們高興的臉,我們畫得更高興!」[攝影者:顏錦源]
圖右 :教育組設計的有趣遊戲,讓孩子在玩樂的當兒,還可學習環保知識。[攝影者:顏錦源]
圖左 :志工們熱情服務,現場氣氛融洽。義賣活動不僅提供了美味的素食佳餚,還傳遞了素食文化的理念。[攝影者:莊貴賀]
圖右 :遠在彭亨關丹的志工陳玉鳳(右一)所準備的亞參拉沙(Assam Laksa)麵食深獲好評,哪裡有需要,她都盡量配合去付出。[攝影者:王秀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