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1月20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馬六甲分會 提防墜入騙局 警長授拆招功夫

提防墜入騙局 警長授拆招功夫

E-mail 列印
長者是高風險群體,容易受騙?如何面對現今的騙局連連?慈濟馬六甲長者學堂,邀請商業罪案調查組查案官郭棓芸警長,蒞臨慈濟馬六甲分會,與長者們分享如何分辨及提防墜入騙局。

「如果有人打電話來,告訴你說,他 是警察,你第一時間要做什麼?」郭棓芸警長問。
「蓋掉!」老人家很篤定說。
「但是我還沒說明打來的目的呀……」逗趣的互動,引來長者們笑開懷。

2024年10月7日是長者學堂第四堂課,有同學相互結伴,有夫妻相攜,也有孩子陪伴父母而來。特別的是,馬六甲商業罪案調查組查案官郭棓芸警長百忙中抽空,在林誌君副警監陪同下,蒞臨慈濟馬六甲分會,與現場近百人分享如何分辨及提防墜入騙局。

分享起源來自同仁黃芃凯(惟相)。去年(2023年)10月,他訂購外賣不幸墮入騙局,不僅電話的資料遺失,戶口內萬多令吉也被盜走。他紅著眼眶說,電話內留存他與近年辭世父母最後相處的珍貴照片,存款是父親逝世後留給他的最後紀念,卻在短時間內消失無蹤,錐心之痛難以言喻。他可以一念心轉,當作代父親做布施,卻思及長者學堂與父母年齡相仿的長者們,因此動念邀請警官來為大家上一堂課。

◎為何長者受騙?

翻開報紙,詐騙案累累,信手拈來,單是今年9月,就有種種案例,受害者不計身分年齡,高知識分子都會受騙,長者更是令人不捨。郭警長指出,長者是高風險的受騙群,因為大多數人退休以後,鮮少外出、社交及接觸資訊;若是老伴離世、兒女不在身旁,更是孤單、容易上當。

根據報章的訊息指出,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全國九萬多接近十萬名電話詐騙受害者中,六十歲以上的受害者,雖僅佔了百分之六點六,但損失竟超過六億令吉,佔總損失的百分之二十一。而且長者一旦接獲電話詐騙,很容易慌張及擔憂;一旦他們被騙錢後,更是會長期陷入恐慌的情緒,影響身心健康。

郭警長一開始,先向長者們瞭解,使用智能手機的用途。有長者說,經常用作打電話、聽歌曲、點擊Youtube觀看影片、瀏覽面子書、看新聞等等;至於銀行轉賬、網購等事,多是兒女在處理。而他們最常遇見的詐騙事件,多屬於電話詐騙,也稱澳門騙局。

其中一位長者分享,其親友的孩子一出家門奔往機場,就有電話來說,其孩子在機場販毒被捕,必須在兩小時內解決,同時急需一筆費用。親友聽聞孩子出事,慌了,礙於孫子在家,致電請求其他孩子來照顧,他去銀行取錢,對方說:「你被騙了」,經過再三求證,得知孩子平安,方才醒悟差點受騙。

為此,郭警長呼籲長者們不能掉以輕心,別以為只躲在家、不使用智能手機,就不會受騙,因為詐騙伎倆會升級,不僅會使用人工智能仿造他人聲音、仿造假背景及冒充身分,或用電話、視訊通話繼續欺騙,也有一些騙子不再躲在幕後,而是大膽到受害者住家,騙走長者的巨額錢財和金飾,令人防不勝防。

郭警長也一再叮嚀,善用科技,但要謹慎,不輕易透露個人資料;接到陌生來電,可以了解對方用意,切莫多言,不對勁再掛掉;不要抗拒瞭解新知識,培養知己知彼的能力;而且公務員如警方,若有需要人民協助調查的事,會致電正式邀請到警察局處理。

除了電話詐騙、網絡詐騙,投資騙局、戶口被騎劫等等,最令人心碎的是愛情騙子。詐騙犯抓緊長者孤單心靈,參考厚厚的愛情寶典,設局引君入甕。而陷入感情騙局的人們,往往不知自己深陷其中,受騙了還執迷不悟,茫然地問郭警長說:「我錯了嗎?」

郭警長籲請孩子們多關懷身邊長者,長者也多與孩子互動,若另一半辭世或兒女不在身邊,可以走出去結交善友,互相砥礪,遇事還可獲得支援。

◎避免掉入圈套

席間,七十多歲的闕亞娥向郭警長表示,平時都是看電視,鮮少用手機,手機單純用來接聽電話與打電話。當接到莫名的來電,有時聽不懂對方說什麼,有時是播放電腦語音等,通通直接掛掉。有次接到電話,對方表示從某警察局打來,剛開始聽聞會先嚇一跳,後來冷靜思考,智慧回覆對方自己兒子也是警察,之後對方就沒再打來。

郭警長對於闕亞娥的處理給予肯定,向大家說明,凡事先了解對方來意,如覺得不對勁,隨即掛掉電話,不要有更進一步對話,也不要隨著對方指令做任何動作,避免掉入圈套,不知不覺被洗腦。

後又聽聞志工黃芃凱分享自己受騙的經歷,想起自己媳婦也曾受騙,她說:「我的媳婦簽收一個包裹,上面寫著先生的名字,想說是先生網上購物,收到貨物要付錢,怎知道是騙人的,我兒子根本沒有上網買東西,我才知道有這樣的方式騙人,被騙了八十令吉(約合新臺幣五百七十元)!我孩子的同事也是這樣被騙錢。」

有了被騙的經驗後,闕亞娥的兒子,如有網上購物都會先通知家人一聲,交代需要或不需要付款,更小心地處理。闕亞娥也不會隨意留下自己的資料,例如填寫資料送禮品,或是上網申請政府補助等等,「我都不去填寫,不要去貪人家的東西,就不會擔心,只要自己小心就不會怕。今天這樣的課很少有機會聽到,對我們老人家是很好的分享!」

◎AI也會騙人

今天特地請假,載送八十多歲母親,一起來聽講座的蘇慶梅深有所感,母親一個人住,耳聞詐騙事件層出不窮,自己能做的就是每天下班回家探望,有時母親會分享今天有陌生電話一直打來,或是手機有什麼訊息或是問題等等,她反覆提醒再提醒,叮嚀再叮嚀,請母親不要隨意開門,讓陌生人有機會靠近。如果有人要上門修理東西,或是有包裹需要簽收,她會事前通知母親,陌生電話不要接聽等,盡可能保護母親。

母親陳秀芳表示,除了女兒提醒,電視新聞也是時有所聞詐騙事件,看多了、聽多了,也會擔心害怕。「我又不太會用手機,有時會亂按,也擔心按錯。所以自己要小心,今天警長強調不要貪、不要貪!世上沒有免費的,沒有什麼給你快速賺大錢的,不要貪,就避免後面被騙,聽完比較懂怎麼樣處理,有什麼樣的狀況會發生等,比較安心一點。」

女兒蘇慶梅也會擔心自己被騙。她坦言,不曾在線上購物,線上轉賬都是使用電腦,不用手機,盡可能保護自己。聽聞郭警長分享迷魂黨,她表示,其同事的退休父母親曾遇過,老人家親自拿著提款卡去銀行把錢領光,全部交給迷魂黨,事後清醒為時已晚。兩位老人家痛失老本無法接受,傷心欲絕!「老師、律師、醫生都會被騙,不要以為自己很聰明,平時都需小心謹慎。」

「今天講座是我們母女倆的學習也是警惕!」蘇慶梅才意識到科技日新月異,透過AI也可以利用聲音和影像來詐騙,自己有所收穫與警惕之外,也必須再深入與母親分享,因老人家不甚了解,唯有透過解釋說明AI如何變身、偽造成真人聲音以及真人影像顯現,才能逐步引導防範詐騙,避免親人陷入圈套中。

◎培養知己知彼

六十八歲與太太結伴過來的鄭成發,對今天的課程抱著莫大興趣,不但邀約朋友來聆聽,現場也坐直身體,專心聆聽。他分享自己差點上當的故事,一次接到陌生電話,對方只重複詢問:「你聽不出我的聲音嗎?」讓鄭成發誤以為是鄰居,對方馬上對號入座,寒暄一番即向他借錢周轉,他大聲說:「你是老千!」對方馬上蓋電話。如何識破?他說,印象中的鄰居,生活條件富裕,不可能會向他借錢。幸好了解甚深,否則險些中招。

「現在相關新聞愈來愈多,警長說不要貪、不要慌,遇事要冷靜;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不接陌生的電話,除非特殊案例。我們老人家真的要很注意。多和孩子溝通,讓孩子知道我們的近況很重要。」他說。

和丈夫鄭詠文一起參加課程的張秀珍,直言很喜歡長者學堂,很有趣,可以多聽、多學習不同事與物,而今天課程她印象深刻是警長說的一句話「不要貪!」

鄭詠文先生起初對詐騙新聞感到恐懼,但在學會自我保護後,逐漸能夠放鬆應對。他分享自己常接到陌生來電,雖然顯示的是銀行的號碼,但他會理性處理,事後再致電銀行官方號碼求證,藉此來保障自己。

「詐騙犯的談話方式,會讓我們不自覺相信對方所說。例如身心靈缺少寄託的長者容易受騙,失去正向思考,以為擁有真感情,卻換來一場空;還有投資騙局,對方只提供一些甜頭,我們就以為機會來了,付出少少可以收穫很多,最終上當。」

他一直關注詐騙資訊,今天聆聽了警方的講解後,對相關內容有了更清晰的理解,也深感共鳴。

郭警長最後笑問現場的長者們,若要走出家門,參加有益身心的善團體,可以去哪裡?

「慈濟!」長者們也很單純,不約而同只有一個答案!彼此在愉快氣氛下結束分享。

圖左 :郭警長認為,長者可以多出門與社會連接,多汲取新知,預防墮入詐騙陷阱。[攝影者:黃玉花]
圖右 :闕亞娥分享自己對抗詐騙的方法,得到警官的肯定。[攝影者:黃玉花]

圖左 :蘇慶梅(紅白線條上衣者)請假,載送八十多歲母親陳秀芳(淺紫色上衣者)一起來聆聽講座,被警長風趣的分享逗笑了。[攝影者:黃玉花]
圖右 :鄭詠文(左)和太太張秀珍(右)在女兒鼓勵下,結伴參加長者學堂,勇於接受新知識。[攝影者:黃玉花]
圖左 :志工黃芃凱與長者分享自己受騙的經歷。[攝影者:黃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