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志工聽著高先生(左)侃侃談及風災種種,隨即奉上安心祝福禮,希望能一解風災的陰霾。[攝影者:蔡翠容]](/community/./images/community/289CF110A55211EF8502F5D0C20B2BDD_0.jpg)
11月10日,花蓮北區慈濟志工、玉里慈濟志工及慈濟基金會同仁到花蓮縣玉里鎮大禹里進行安心祝福關懷行動。在當地社區志工陪伴、領路下,團隊分為十組,挨家挨戶走訪近四百戶,將關懷送到,同時也實地了解受災鄉親需求。
◎愛的接力
夏天,西北太平洋溫度高、水氣足,是孕育颱風的搖籃。而臺灣正地處西北太平洋之西,正是颱風路徑的要衝,每年夏季7至9月,可說是臺灣的颱風季;臺灣總是面臨颱風侵襲的威脅,其挾帶的強風、豪雨,造成臺灣很多嚴重災害。
2024年,在10月最後一天,自1996年賀伯颱風後,28年以來挾最大暴風圈撲臺的強烈颱風康芮,於下午13時登陸臺東縣成功鎮,18時40分從雲林縣麥寮鄉出海,短短五個多小時,帶來狂風暴雨,全臺二十二縣市皆停班、停課,更造成土石流、淹水、停電、停水、樹倒、農作物損失及人員死傷……
慈濟永遠都在,11月1日,解除康芮颱風海上、陸上颱風警報後,慈濟便從精舍出發,啟動康芮風災後鄉親關懷行動,更持續關懷康芮颱風災後重建工作;於11月3日,慈濟動員三百多位志工前往花蓮縣受災地區進行安心家訪、勘災及協助鄉親清掃家園,也協助清理玉里鎮大禹國小、中城國小,期讓學生能安心就學。
除此之外,慈濟關懷不間斷,在11月10日,更走入鄰里安心家訪,除了關懷更是帶來祝福。今日第五組訪視志工人員,由當地陪伴志工邱瑩嘉引路,來到第一戶人家,陳阿婆玉蓮住家。
◎關懷備至
在「叩、叩、叩」敲門聲及聲聲「有人在嗎?」的探問下,步出一位清瘦身形男子,六十三歲的高先生,是阿婆自鐵路局退休的兒子。看見這一群在家門外等候的藍天白雲志工,他展開笑臉,點頭迎接。
「還好,東亞電視臺昨天才來……」高先生謝謝志工關心並提及除了屋外樹葉未清理,因康芮颱風斷線的有線電視於昨晚也已修復,如今一切安好。
聽取高先生訴說家中概況後,志工說明來意:「我們是慈濟基金會花蓮區志工,代表證嚴師父和精舍師父來慰問,來『硩』驚安心……」他頻頻點頭示謝意,並表示,此次康芮颱風雖家中未有災損家人卻都飽受驚嚇。聽著高先生侃侃談及風災種種,志工隨即奉上帶來的祝福禮,並介紹內容物有餅乾、麵及穀粉等淨思資糧……
平日除了收看大愛電視外,高先生對上人開示及靜思語更是讚歎不已。「上人口才很好,說話不會斷……」他曾為此與前站長討論,得到結論是,「因為上人已經修到那程度,自然都能反應出來……」在颱風過後的艷陽下,高先生孱弱聲音緩緩分享著,一旁花蓮慈濟志工楊麗卿急中生智,貼心地就地取材,將手中的文件資料袋舉起為傘為他遮陽。
「家和萬事興。」高先生感觸頗深,因為弟弟從小便無法行走,一生都無法「立足」,小時候還能爬行,如今只能臥床。在志工們關心詢問下,他領著一行人前往看看躺臥在另一房間內的弟弟。
在迷你卻整齊乾淨空間中,高先生訴說著弟弟的情形,並滿腹擔憂提起,只希望目前的照護員不要被更換,也說起照護員的好:「他可以抱起弟弟,幫他洗澡,他很好……」志工則回饋分享,建議他可向機構單位提出想法,大家並予與他和臥床的弟弟溫言暖語的關懷與膚慰,並紀錄為後續追蹤關懷。
在災難之後,慈濟人起而行,走入災區關懷鄉親,除了送來祝福,更是一趟貼近心靈的關心訪視,希望給予鄉親最及時幫助,更能解其憂、緩其苦,助人人安居,更能安心。


圖左 :在颱風過後的艷陽下,志工楊麗卿貼心地將手中的文件資料袋舉起為傘為他遮陽。[攝影者:蔡翠容]
圖右 :第五組訪視志工人員,由當地陪伴志工邱瑩嘉(左)引路,走入社區進行安心家訪。[攝影者:蔡翠容]


圖左 :高先生在玉里區慈濟志工林素美邀約下,字字句句細細讀誦著「上人致鄉親的慰問信」。[攝影者:蔡翠容]
圖右 :志工挨家挨戶走訪,將關懷送到,同時也實地了解受災鄉親需求。[攝影者:李志成]